首页 -> 2007年第12期
略谈“空巢生”学校管理的包保责任制
作者:蔡 坚
一、盘清底数,实施分解
1 调查摸底
“空巢生”是一个极不稳定的特殊群体,他们是随父母的离去而不断的产生,也随父母的回归而消除。学校为了能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每一学期都要在学生中进行调查摸底,一方面调查全校“空巢生”的情况,同时还要摸清“空巢生”的个体情况,包括他们现在的临时监护人、父母的联系方式和现在的居住地、生活的基本情况、兴趣爱好等,这不但让学校掌握了他们的基本情况,同时也为包保的责任教师能及时与监护人、父母联系提供了准确的情况。
2 分析师生特点,分解包保
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近墨者黑,近朱者赤”。为了能让责任教师与“空巢生”在教育上产生共鸣,学校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家庭情况等情况,对学生进行分析、分类。然后根据同一性与互补性的原则,将“空巢生”逐一的分解给个性相对应的责任教师。
二、实施“五个一”,履行包保职责
为了对“空巢生”的教育做到有的放矢,学校对责任教师在实施教育中应该履行的教育职责有明确的规定:
1 一周一次谈话
“空巢生”由于身处特殊环境。他们的心里话无处倾诉,面临的困境无处求助,对社会上的复杂情形只能凭借他们幼稚的思维去辨别,孤独的他们只能用自己稚嫩的肩去承担社会的责任,他们就这样默默的忍受着,这也就造成了他们性格的畸形发展。对此,我们的责任教师就要与包保的学生做朋友,随时与他们交谈。听他们的倾诉,及时把握“空巢生”的心里活动,不断地进行心里疏导,解除他们的心里障碍,矫正他们的不良心态。这对于“空巢生”的教育管理来说是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2003年,当时正要在学校就读八年级的小敏,由于父母双双外出,从此变得郁郁寡欢。无力于学习。责任教师从谈话中了解到她父母外出,使原来充满着欢笑的家变得四壁阴森,每夜只有孤独和无奈伴随着她。针对这一情况,老师引导她正视生活困难,并以朋友关系和她一起迎接各种困难和挑战,渐渐地,笑容开始挂在她的脸上。
2 一月一次的家访
家访是实施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结合的一种重要的手段。对“空巢生”的临时监护来说,隔代亲人,多数是年老体弱的老人,他们由于文化水平较低,无力担负教育管理的责任;亲戚,多是照而不管,疏于管教;兄弟姐妹的互相照顾,更谈不上管了。可见,家庭教育对于“空巢生”来说存在严重的缺陷。于是,在家访“空巢生”的临时监护人时,我们除要了解“空巢生”在家庭的情况外,还要有意无意的教给他们一些教育的相关知识:在交换在校的表现情况时,我们要点燃临时监护人对监护对象希望的火花。要让他们知道付出一定会有回报的。
孩子是父母的希望和未来。虽然孩子的父母远在他乡,对他们的管教是鞭长莫及,但他们仍然是教育“空巢生”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所以在家访时我们不能忽略了他们,要通过电话等方式给他们汇报孩子学习和生活等方面的情况,同时了解他们对孩子的教育要求与关注程度,希望他们多与孩子联系和勾通,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多与孩子的临时监护人联系,共同关注他们的发展。
对于家访的情况,我们还要及时与学生勾通,让他们知道大家都在关心他们的成长,消除他们的不良心理,让他们有感恩之心,有回报意识。
3 一月一次活动
父母的外出, “空巢生”少了一份关爱,没有了家的温馨,为了让他们有家的温暖,树立自信心。可组织一些小活动或者小游戏,让他们领略一份关爱和温馨,同时还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个倾诉的机会。让他们体验大学校家庭的温暖。
4 一月一次成长记录
为了实施对“空巢生”的跟踪管理,及时了解管理的成效,把握教育的方向,师生双方面对面的讨论在这个月中有什么收获。有哪些需要改进,什么是我们时刻都要关注的,并将这些内容作好记录。通过成长记录,师生都能了解教育的逐步转化过程,增强双方的信心。
5 一月一个案分析
针对在教育中所出现的有价值、有实在意义的案例,教师及时总结在实践中的得失,吸取教训,在教育中少走弯路。
对“空巢生”包保责任的“五个一”,只是在教育过程中所采用的手段,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对“空巢生”的教育管理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的调整,使其有一定的侧重点,更符合教育对象的特点,这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三、及时总结,扩大交流
“空巢生”的教育管理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实行包保责任制。每个教师所面对的对象是不同的,他们的感受和体会也是不一样的。教师需将在管理过程中的感受和体会,对一些有代表性的、有推广价值的内容进行及时的总结,不断提高教师在这方面的水平,从而能更好的从事这方面的管理工作。
“空巢生”学校教育的包保责任制,不失为一条解决学校对这一特殊群体教育管理的有效的方法,在今后的工作上,还要不断的总结与探索,使之日趋完善。
栏目编辑 程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