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2期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刍议
作者:王海燕
再看看家长的情况,更是令人担忧。少数家境富裕的家庭。父母都比较忙,即使文化程度比较高,也很少有时间去过问孩子的学习。有时关心了,也还是常规式的教育和训导。至于某些家庭经济条件相对差一些的家长由于文化层次低且工作辛苦,他们只要求孩子完成作业,考个好分就心满意足,根本谈不上阅读辅导了。有的家长甚至还认为孩子课本上的东西还没有学好,去看什么课外书,有的还规定孩子不准看电视,这就给学生的课外阅读或多或少地设定了一些障碍。
要提高农村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只靠课本上那一点点课文是远远不够的,教师有责任带领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如利用每周一堂语文课,作为课外阅读课。但是要让每个学生都有书读,哪有这么多的书呢?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当然是要号召学生去学校图书馆和乡镇文化站借阅;或是要求大家把自家的书带到班上来,在班级建立布置图书角,在墙壁上张贴: “这里的故事多奇妙!”这一招特别有吸引力,特别是午饭后,学生们可在教室自由阅读。
为了真正使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够持续下去。应从“课本讲读向课外延伸、校内阅读向社会延伸、培养探究性阅读能力”三方面入手。
1 课本讲读向课外延伸
这里的延伸是指让学生的课外阅读与课文有一定的关联。如学习第十二册《秦兵马俑》后,可补充讲解秦兵马俑被挖掘出来前后的故事和现在秦兵马俑展览馆的规模和宏伟计划,然后要求学生到网上去查询有关资料,拓宽学生的视野和阅读面,并要求大家都要能讲出一两个关于秦兵马俑的故事。在教《军神》这课时;为使刘伯承“军神”形象更加突出,教师可提供刘伯承的其他有关资料,提供《武神》的资料,供学生课后阅读。
2 校内阅读向社会延伸
书本阅读给我们学生提供了大量丰富的营养,但是,还有一种阅读也是我们学生不可或缺的。那就是阅读社会、阅读人生。当然。作为小学生来说,不可能有那么多的时间、精力。也没有这么高的水平,但作为教师,要从小处着眼,紧紧抓住一些只要举手之劳就可以做到的事,让学生拓宽阅读视野。比如在“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春节”等节日,让学生了解一下最具风土人情的民间节日,借用节日所营造出的浓郁乡俗氛围,搜寻一些相关资料,并要求学生向家长请教它的来历、家乡的习俗等,让学生从生活中习得民俗文化,这也是校内阅读向社会阅读的延伸。
3 培养探究性阅读能力
所谓探究性阅读,是指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对文本的深层次含义进行探究的阅读活动。史密斯说:“阅读乃是向课文提出问题,而阅读理解则是使你的问题得到解答。”现在小学语文考试中的阅读理解实际上就是一种探究性阅读。所以,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是必要的。进行探究性阅读一般采取三种方法:一是师生同读。作为语文老师,应经常和学生在教室里共同读课外书,作为阅读弥补,培养弦子经常自觉读书的习惯。也可提倡和鼓动学生家长与孩子同读一本书,营造大家庭的“亲子阅读”气氛;二是读书交流。可作出规定利用每周一堂语文课作为阅读交流课。让大家交流读书心得。让学生尽情发表自己的读书感受或提出一些疑问,使学生带着问题读书,或在读书中发现问题;三是作文交流。要使阅读更进一步落实到位,不至于走马观花,还可要求学生写阅读体会,写自己的感动。随时阅读,及时练笔。一有体会就写下来,怎么想就怎么写。
如能长期坚持下来,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写作习惯自然会养成,阅读水平和作文水平就会随之提高。这样做对农村小学生来说更为必要。
栏目编辑 陈光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