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0期

外语教学应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

作者:王文忠




  词汇的教学不能是词汇的简单堆砌,也不是从词意表面简单、孤立地进行解释,而学习语法也不只是了解语言结构,能编造正确的句子。要结合语境,让学生知道何时、何地、与谁如何运用这些语言形式。可以把词汇和语法安排在课文中教,因为上下文中呈现新的语言点比单独提出来教更有效力,并且相关联的话语能使理解变得更容易、准确,学生可以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会词意和语法规则,而且学会在什么场合下使用。讲练时不能就题论题,只讲正确答案而不管非正确答案,否则在这里是答案的选择,到了另一个语境里就成了错误的选择了。分析正误答案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知道随着语境的改变,答案就要变。
  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多阅读与自己水平接近的原版读物,细细品尝常用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的使用情况。阅读也能帮助学生接触到基本语法知识千变万化的使用。学生迫切需要接触的不是大量脱离语境的语法练习,而是在此基础上的借助语境对语法知识咀嚼体会的实践。学生不仅要听懂、读懂字面意思,更重要的是能够透过表面理解作者的深层意图。
  
  四、用语用推理分析语用意义
  
  在语言的使用中,话语所具有的意义往往不是语言本身固有的,而是语言的使用者在一定的语境中赋予它的,这种意义就是语用意义。学生对语言的第一层面含义、单词的符号意义,并无多少识别的障碍,但是字面的符号意义往往不等于作者要表达的意义。作者真正要表达的含义是语言更深层次的逻辑隐涵(implication),乃至语用隐涵(implicature),即语用意义。只有把语言文字本身的意义和他们的使用者联系起来,研究话语在特定的语境中的含义,才能了解它所具有的交际价值。
  中国学生对英语中的语用意义的推理能力往往较弱,而且这一能力并不随着语言能力的增长而增长。例如,会话蕴涵作为一种间接表达交际意图的策略,在英语中广泛使用,它包括教皇问题蕴涵(即用一个反问句来回答一个问题,如“A: Is Tom a good singer? B: Is the Pope Catholic?”)、间接批评蕴涵、最低要求蕴涵、关联、反话和次序蕴涵等。调查显示,中国学生对英语会话蕴涵基本上没有明确意识,识别和理解能力都很差,更谈不上使用了。
  为了研究特定场合下的语用隐含意义,语用学家们提出了各种理论来解释、分析这种现象,取得了很多成果。如Grice 提出了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而Leech 强调了礼貌愿则(Politeness Principle)。当说话者有意违反某一原则、并想让听话人知道他违反了一条原则,那么他的话语中很有可能传递了一些含蓄的意义,需要通过语用推理来进行判断。Sperber 和Wilson则发展了与交际、认知有关的关联理论(Relevance Theory),认为交际双方之所以能配合默契,主要是由于有一个最佳的认知模式——关联性。要认知,就要找关联,要找关联,就要思维、推理。而推理的依据就是一些语境假设,其实质就是在话语和语境假设之间按照关联原则寻找一种最佳关联(optimal relevance)。
  虽然这些语用原则还需要完善,但它们的确能解释一些语义学和语法无法处理的语言现象。例如,英语中的矛盾修饰法(oxymoron)将反义词组织在同一词组内,构成词面上的矛盾,用两种不相调和的特征来形容某一事物,如a male woman 。从语义的角度看,词汇的这种组合违反语义规则,但正是这种语义上的背离常规迫使我们透过词义表层的自相矛盾去看它的深层内涵,寻找其特殊的含义。例子中的词组可以理解为某些方面,如外貌、举止或气质很像男性的女性。
  外语教学应该教会学生从语用的角度来分析语言信息,能结合对话语起着依托作用的语境,去揣摩作者的真正用意。可传授给学生必要的语用推理规则和策略,教他们用语用推理(pragmatic inference)推导话语和语境的关联,并解读由此产生的语境暗含(contextual implication)。使学生不仅能借助逻辑化的语用规则理解一般字面含义,而且能结合语境,推导与交际意图相关的会话含义,并在一定范围内消除歧义、补全缺省环节。
  讲解课文不应停留在文字表面,而要深入分析作者使用该语言文字的语意、解释话语的语用意义。要多启发学生自己分析文章的语用意义,通过具体的情景去体会作者的思想,理解作者的真正意图。要进行正确的语用推理,背景知识和对语境的理解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教师还应注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让他们熟悉各种语境,了解外语的使用习惯和特点。
  
  [参考文献]
  [1]张怀建,黄建滨.背景知识与阅读教学[J]. 外语届,1995,4.
  [2]陈晓湘,兰 岚. 大学英语听力课优化教学模式探讨[J]. 国外外语教学,1998 ,1.
  [3]刘绍忠.语境与语用能力[J]. 外国语,1997,3.
  [4]杨素珍.基础阶段应培养语言语用能力[J]. 外语界,1995,3.
  [5]李 瑛. 精读课词汇教学谈[J]. 国外外语教学, 1998,2.
  [6]温厚一.运用交际法教语法,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J].外语界,1998,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