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0期
如何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的提升
作者:钟义钧
学生思维水平得不到快速提升的原因主要还是来自教师方面。有些教师对数学教育教学本质理解不够深入,缺少对教材的整体研读和把握,不能很好地驾驭教材,也就不能深入的启发学生思维向深度发展;不能很好地利用学生已有经验去有效建构新知识,缺少对学生的有效引领……从而导致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思维发展较慢,水平提升不快。
笔者认为以下的几点值得我们每位教师思考。
一、在整体研读基础上把握好教材
教材不仅反映编者的思想,而且体现新课标的理念,如何整体研读教材、把握教材、正确理解教材的意图便是我们教师面临的最为现实且最具有意义的问题。
如小学的统计观念主要有三层含义:一是数据收集、记录和整理能力;二是对数据的分析、处理并由此做解释、推断与决策的能力;三是对数据和统计信息有良好的判断能力。在第一学段中,学生将对数据统计过程有所体验,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而第二学段则在第一学段的基础上对数据分析的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与预测,在教学中避免单纯的统计量的计算。因此,在第二学段中学生只停留在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的层面上是远远不够的,课堂教学必须从研读教材开始,了解课程的全貌,明确每个学段、每册书、每个内容要达到的教学要求,才能把握好教学尺度,进行有效的教学,使学生在不同阶段都有不同层次知识的发展和思维水平的提升。
二、关注学生的知识和经验起点
布鲁姆曾经说过,对教学影响最大的是学生已有的知识。学生的知识和经验应该是我们课堂教学的起点。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已有的经验或已有知识的再现是必不可少的,这些往往是构筑新知识的平台,忽视或者省略这一环节,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便很难顺利进行。因此,课堂中学生的已有经验与新知识的衔接显得尤为重要。学生的知识经验水平与教师要求达到的学习目标高度相对适宜时,最有利于学生的发展,过高或过低则不利于发展。
学生的已有经验是其自身知识系统中极为宝贵的组成部分,在此基础上构建学生的新知识,培养学生的新能力是我们课堂教学的核心。例如:笔者在教学《平移》一课中,关于平移概念的教学,课一开始,提问学生:“你觉得什么是平移?”(师了解学生对“平移”的认识基础。)接着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平移”现象,提问:“现在你知道什么是平移吗?”再请学生根据同学们的意见和自己的认识,试着做平移的动作……最后认识平移的特征。这一教学过程,充分考虑学生的原有经验,在其基础上,层层递进,学生在不断修正、建构的过程中认识平移现象,形成有效的数学学习。
站在学生的起点上组织教学,使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跳一跳摘到果子”,促进学生进行有效的数学学习,让课堂教学恰到好处地进行。如果学生知道已有的经验解决不了新问题后,必然会激起他们探求新知识的欲望,学生微妙的心理变化,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显然,如何利用好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促进学生在课堂中进行新的数学学习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三、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内在思维
小学生的独立性较差,他们不善于组织自己的思维活动,往往是看到什么就想到什么。教师要善于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内在思维,促进其数学思考。首先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问题,根据教材重点和学生的实际提出或引导发现深浅适度、具有思考性的问题,并有意创造动人情境,设置诱人悬念,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和求知的欲望,学生的思维只有在思维的活跃状态中,才能得到有效的发展。其次要鼓励创新,让学生独立思维。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品质;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沟通前后联系,弄清知识由浅入深,逐步深化、层层递进;鼓励学生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多赞扬、肯定,促进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发展。
数学课堂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就要求教师在不同阶段对学生提出不同的思维要求,调动学生的内在思维,通过数学思考促进思维的“内化”,真正使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有更高层次的发展。
四、以有效引领促进思维水平提升
启迪思维,发展智能,一直是数学教学的首要任务。新课程改革,数学教学更应该关注的是学生的思维水平的提升,让学生获得实实在在的发展。但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存着“撒手”的现象:学生的疑惑不点拨,问题漫无边际不集中,一味地让学生讨论而不予归纳,不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不引导偏离主题的思维。这是一种典型的只“赋权”而不“增能”的不负责教学行为,是学生进行有效数学思考和思维提升的障碍,是导致课堂教学低效或无效的重要原因。
新课程绝不能降低和放弃教师教的作用。当学生遇到疑难时,教师要引导他们怎么思考;当学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时,教师要将他们引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佳境。
例如:有位教师在上二年级下册《找规律》一课时,让学生观察小东家厨房装修图案的规律,教师一直问同一个问题“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也始终在思考这个问题。可以看出,学生听到老师的提问后,也非常想从图案中发现一些有价值的规律,但教师一问既出,任由学生作出回答,一心等着自己满意的答案出现。可是学生的发言仅仅停留在无序观察的层面,缺乏运用合理的数学思维方法发现问题,学生偶尔闪现运用联系的观点观察图案,但教师没有抓住其合理成份进行思维策略的引领,学生的思维仍在原有层次上徘徊。在笔者看来,“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的教学,不是让学生自由作答,而是需要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视角进行有序观察,暴露其思维方法,使其他同学也能从中获得方法的启迪,发现其中的一些数学规律,使学生的思维走向深入。教学中教师正确的引领是学生数学学习方向性和有效性的有力保证。
实践使我们体会到,课堂不应仅仅满足于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再现,而应在原有基础上使学生有进一步的提高,着重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引导开发未知世界,以体现课堂教学的价值,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的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连宁.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周日南. 小学数学课程理念与实践[M]. 陕西: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李明阳.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例分析[M]. 安徽:安徽人民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