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0期

新课程师资培训要体现参训教师自身的培训价值

作者:赵丽萍




  借鉴新课程教学双向影响、双向交流的教育理念,加强培训者与被培训者之间的互动交流。充分利用培训学员来自基础教育第一线、有着的丰富多样的个人知识(教学实践经验)、了解中小学教改动态的特点,努力挖掘培训学员自身存在的培训材料,增强培训内容的可操作性,并把这种方法运用到培训的各个环节。在集中学习阶段,利用学员讲课、说课这个形式,随机安排各学科的一些学员分别在自己的班级进行实际课堂教学活动并就相关内容与其他学员展开教学研讨;在实践观摩阶段,将教学观摩由原来单一的名师授课设计增加到学员授课两个层次,专门安排观摩所在学校参与本期培训的学员进行教学做课,课后与参加观摩的学员、学科专家、教育理论工作者进行交流和讨论,以帮助学员提高教学工作的实际能力;在论文写作与评审中,将那些理论联系实际又有改革亮点的论文作为评选优秀论文的重要依据;在论文答辩工作的组织和安排中,努力营造创设培训学员自我教育、自我成长的氛围,使学员们参与答辩活动的过程中能够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在理论水平上进一步地得到提升。类似这样的做法,使每期培训学员,有超过四分之一的人能亲自尝试培训,受到学员的欢迎和培训主管单位的好评。
  培训给我们体会是,中小学师资培训是新课程改革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承担中小学继续教育培训任务的院校和部门,要围绕新课程的总体思路和改革的精髓,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充分利用培训学员自我提高的良好愿望,挖掘出在他们中间存在的潜在培训资源,用学员自己参与培训实践的大量例证,调动起他们参加继续教育活动的积极性,唤起更多培训学员的心理共鸣以及教育反思,凸现教师培训的实效性,使受过培训的学员真正成为本地区、本学校推动基础教育改革的有生力量。
  
  [参考文献]
  [1] 杨孔炽. 教育理论创新的“他山之石”[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4.
  [2]于海滨. 现代知识观下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J].辽宁教育研究,2006,2.
  [3]李现平. 中国教育改革的辩证思考[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1.
  [4] 陈彩燕. 经验课程中的知识[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5,4.
  [5]石中英. 论教育实践的逻辑[J].北京:教育研究,2006,1.
  [6]万明钢/王平. 教育改革中的文化冲击与文化适应问题[J].教育研究,2005,10 .
  栏目编辑 李念文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