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9期

巧用导课 激发兴趣

作者:邢丽宁




  学习是一种积极思维活动,而兴趣则是学习知识的动力,是发展思维的前提。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大教育家孔子也曾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说“知之者”是被动接受,那么“好之者”则是主动追求,而“乐之者”则已达到痴迷执着的状态。一旦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了,就能进入这种痴迷执着的状态,语文教学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 笔者认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而恰到好处的课前导入则是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有效方式之一。
  1、故事导入法。在学习新课之前,先讲述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新奇有趣的故事,然后导入新课。如笔者在指导学习《出师表》前,为了让学生体会诸葛亮“报先帝,忠陛下”的真挚感情,理解“预习提示”中对诸葛亮“忠良的代表,人臣的楷模”评语内涵,先用评书语言绘声绘色地讲述“白帝托孤”的故事。显然,诸葛亮忠心耿耿的品质能紧紧扣住学生的心扉,使他们产生学好课文的强烈愿望。
   2、名句导入法。即引用格言警句、俗语谚语、古诗文名句或教师自创美文等借以导入新课。如教学《春》前可引用杜甫、王安石的写春佳句;教学《白杨礼赞》可吟诵茅盾自己的“北方有佳树,挺立如长矛”的诗句。也可以根据课文内容教师自我发挥,妙语连珠,引人入胜。如果这种开讲引语情真意切,真挚动人,就能鼓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其内心冲动,激起探究的积极性,从而收到“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大凡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都力求使自己的课前引语洁净流畅、活泼有味、精约易记,以求余音绕梁,扣人心弦。于不知不觉间把学生引入思考的深层次。
  3、悬念导入法。可利用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以巧设悬念,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由此导入新课。教学《麦琪的礼物》,教师可根据小说情节巧设悬念:圣诞节将至,一对恩爱小夫妻暗里决定互赠礼物。当他们把自己精心选购的礼物送给对方时,却发现这件本应成为对方心爱之物的礼物却变成了无用之物,而双方却因此而感受到了对方的真爱。这是为什么?要知其中奥秘,请读美国著名作家欧·享利的短篇名作《麦琪的礼物》。短短几句,一下子就能激起学生阅读小说的浓厚兴趣。
  4、图示导入法。教师可利用文本插图、教学挂图、网上下载图片,以及音像、图表、画片等给学生以直观形象,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教学朱自清的《背影》,上课伊始,笔者出示了一张反映朱自清生平的简表,以帮助学生理顺课文的时间关系,让学生在以下阅读过程中体会作者文中流露出来的感情层次,把握文章内容的来龙去脉,从而引起学生心神快速入境。
   5. 活动导入法。皮亚杰说过:“知识的本质是活动。”这种方式就是采用解题、答问、表演等手段,引导学生参与学习。其好处在于学生不是被动地被导入、被激发、被感染,而是以第一主人的身份直接与教师、与同学、与文本的交流沟通,使其既动口,又动手,更动脑,引发探究欲望和兴趣。如教学契诃夫名作《变色龙》,笔者精心设计了一个小品表演:当老师刚在黑板上板书完文题,正欲来段精彩的开场白之际,只见一高一矮两名同学(高者披黄大衣、矮者着绿制服)大摇大摆、旁若无人地闯进教室,矮者顺手牵羊把教师放在讲桌上的教学用品搂进了怀中。正当全班同学诧异之际,高者用不可一世的语气发话了:“叶尔德林老弟,下去看看,前面为何闹哄哄的?是不是出了什么乱子?”矮者夸张地“啪”地一个立正,行了个举手礼,神气活现地走了下去。至此,全班学生恍然大悟,大家被同学的表演诱发出学习的兴趣,教室里的学习气氛空前活跃起来。
   语文教师如能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设计符合课文教学的新颖别致、精彩纷呈的导入方式,以情激趣、以理激趣,寻找新旧知识的联系点,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能在教师的诱导下产生并变得愈来愈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