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8期
教研工作新视野
作者:蒋玉琴
为基础教育服务。原来在学校,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关注的是个体的发展,读书、写作、上课是工作的核心内容。到了教研室,成了数学教研员,工作的任务内容发生了变化,工作的直接对象不再是学生,而是教师。作为教研室的数学教研员第一责任是研究,关注的是研究什么?怎么研究?研究得怎么样?而所有研究都是为基础教育服务的,所以研究工作要要服务于学校,服务于教师,服务于一个区域的研究工作。教研员的角色更多的时候是要退到幕后,指导、评价成了工作的中心。一年中,要组织和参与近百次研究活动,服务的视角从教师个体逐渐拓展到了区域教师大群体。
加强互助合作。现在做教研员,工作离不开学校领导、老师的支持,更少不了教育行政领导特别是教研室领导和同事的支持与协作。如开展专题研究活动,需要与学校学科负责人商量教案,听试教课,讨论准备工作;在研讨中,还要与其他学校的老师互动,活动的效果取决于多方合作的质量。为提高活动的综合性,减轻基层学校的负担,扩大活动的影响,应加强学科活动的整合,这当中更要提升合作精神,体现整合的力量。
加强责任意识。一个教研员往往承担着组织指导一个领域的教学研究工作,是某学科研究的的责任人。这样的角色也给教研员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压力从另外一个角度讲是责任心的表现。
每个学期研究什么?教研员都要调查教师,要收集整理调查情况。一旦研究主题确定,就要思考采取什么样的形式研究,教师欢迎怎样的形式,怎样的形式更有效,这些都要倾听一线教师声音。一段时间的研究过后,对于研究的成果要进行总结,要清楚问题的研究形成了怎样的共识,还存在怎样的问题。对于研究的成果教研员要进行宣传和推广。这些工作教研员要有高度的责任意识。这些工作不同于中小学教师的教学,也不直接表现在教育教学质量上,因此,需要教研员自觉工作责任意识才能完成好的,不然,就会是“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到头来一事无成。
加强自身修养。作为一个学科的引领者,是用一个人的全部(学识、人品等)去影响教师。修炼人品是一个人永恒的追求。做教研员,要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别人。公共场合端庄、亲和,不说不该说的话;与人讨论时,要能认同不同人不同的表达方式、思想立场,倡导“百花齐放”;“不唯上”、“不唯我”,保持谦和、低调的处世方式。作为一名专业工作者,学科素养的提升显得更加重要。在平时的听课中,需要研究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观察课堂的展开方式,师生的互动类型、形式、内容、层次和效果的不可替代的研究方式。需要在感受的同时作出判断,在判断的同时琢磨原因,在分析原因的同时思索可能的改变。这一切又都是在课的行进、流变中同步进行的。唯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在讨论中针对具体的课,面对具体的教师,发表具体的意见;这样的发言才有可能打动教师的心,打开他们的思路,击中问题的要害,建议具有可行性和发展性。所以,这一过程常常是对专业素养的考量,也正是在这样的富于挑战性和启发性的讨论中,既提高着教师也丰富着我们自己。
栏目编辑 李念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