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7期
初析教师管理以人为本
作者:章文剑
一、传统教师管理的误区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都是从领导者角度看管理,注重的是一种单向的控制和影响。因此,传统的教师管理是上对下的线形单向行为,是主动和被动的关系:
1. 管理是监督人的,而不是激励人。
2. 管理是学校领导的责任和权力,领导是管理者,教师是被管理者,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存在明确的界限。
3. 学校通过对教师的管理达到管理目的。教师作为被管理者,只能接受管理,无法参与管理。
4. 学校管理研究更多的是领导者如何管理教师,实现管理的目标,而缺乏研究如何调动教师参与到学校管理中来等等。
二、教师人本管理的优势
1. 价值取向得到升华。
传统的管理的着力点在于“管事”、“管物”,忽视人的作用。例如,许多学校通过建章立制建立了竞争上岗、绩效评估、量化评价及强化对教职工工作行为的监控等……这些管理的措施尽管促进了学校管理的规范化,但由于忽视了管理的人文因素,往往又造成学校人际关系紧张,束缚甚至压抑了群体的创造性。以人为本管理遵循的是马克思主义的“人学”,在价值观上,它首先确立了人在管理活动中的主导地位,认为管理工作的核心在于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其次,它主张通过人的创造性工作来提高管理效能,并在管理效能提高的同时,使人获得超越生存需要束缚的更为全面自由的发展。教育家陶行知认为教育就是“以人教人”,还有“教师的人格是最大的教育力量”等都体现了教师管理中强烈的人本性。
2. 管理的手段和目标得到加强。
以人为本注重促进管理中教师的发展,认为这既是管理的手段,也是管理的目的。教师的能动性和积极性,是管理目标实现的重要保障,同时通过管理实践,也应使教师自身得到发展,这也是管理的重要目的之一。传统管理强调对教师管理,旨在实现管理的目标,其功能纯粹为管理学校的一种手段。
3. 体现了管理的民主性。
从社会发展趋势看,民主、平等是世界性的潮流,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距离正在逐步缩小。只有充分发挥全体教师的智慧,让教师积极参与到管理中来,才能增强教育决策的全面性和科学性,使广大教师心情愉悦执行决策,促进学校的发展。
4. 强调管理主体和管理客体的统一。
人本管理提倡相对的、交互的、循环的、多维的管理。学校每个员工都处于不同的管理层次上,由于每个人自身素质及在学校中所处的地位和角色的不同,有些人作为管理的主体角色多,有些人作为管理客体的角色多,但都应是管理主体和客体统一。例如学校中校长可以管理教师,教师也可监督校长,学校应由全体员工共同管理,有着很强的交互管理和循环管理的成份。
三、人本教师管理的策略
激励是人本管理的一条重要原理,也是人本管理的重要内容。人本管理的教师激励是激发和保持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创设安全、健康、和谐的工作环境的过程。它主要包括教师的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两方面。物质激励是指教师的薪酬设计和岗位定价等,给教师以物质上的鼓励,如用工资、奖金、福利等去满足教师的物质需要。精神鼓励主要是学校工作环境和学校工作方式的设计等,给教师提供精神上的满足感。
学校的物质激励资源是有限的,但学校的精神激励资源是无限的,学校的管理者可以有创造性地加以设计和应用,对教师采取多方面精神鼓励,使人本管理的激励效果更加凸现。学校采用的精神激励措施有以下一些:
1. 目标激励法。
目标激励是指设置适当目标,激发人的动机,调动人的积极性,是激励的基本方式。学校确立本校的发展目标,教师可根据此目标确立起个人的行动目标。进行目标激励时,注意把学校的目标与教师的个人目标结合起来,学校目标与教师目标一致,学校目标中包含着教师的个人目标,教师只有在完成学校目标的过程中才能实现其个人目标,这样有利增强教师对学校组织的认同感。
2. 参与激励法。
就是让教师参与管理、参与决策,培养教师的主人翁责任感,使教师的个人目标和学校目标趋向于一致。参与管理强调教师以学校主人的身份来参与学校的管理活动,教师的主人翁地位也就在过程中逐步增强。学校某些重大决策或重要工作,事先征求教师意见,为教师提供建议的机会,并认真听取合理的意见,改进学校工作。具体工作中,尽量把工作做得细一点,尽可能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让教师能理解、易接受,从而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密切领导与教师的关系,增强民主气氛,产生向心力。
3. 榜样激励法。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校管理者应树立教师公认信服的学习榜样,让更多的员工受到激励。其中最具激励力量的榜样是领导,“其身正,不令而从;其向不正,虽令不从”、“群鹰高飞大雁领”,领导只有以身作则,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才能具有号召力,才能带领教师创造高效率的工作。
4. 情感激励法。
情感激励就是加强与教师的感情沟通,尊重教师、关心教师,与教师建立平等和亲切的感情,让教师体会到领导的关心、组织的温暖,从而激发教师对学校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教师较之其他职业的人更具有自尊心,学校管理中特别要强调尊重教师的自尊心,尊重教师的教育成果,在生活、工作、学习等各方面关心、爱护、信任教师,使其心情舒畅投入教育工作。学校人际关系的和谐融洽与否对学校的发展有很大影响,有助于学校形成强大的凝聚力,促进工作效率。
5. 支持激励法。
领导要信任教师,使他们放下思想包袱,放开思想去工作,对工作好的教师要予以表扬并充分理解他们工作中的难处。学校领导者对教师的良好行为予以承认、肯定和支持,使其受到鼓舞,从而迸发出工作热情。对于在教育工作表现出色的教师,在进修、评职等方面要给予优先考虑和适当倾斜,保护好他们的积极性。
6. 校园文化激励法。
任何学校都存在某种根深蒂固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使学校具有很强的凝聚作用,对教师的工作行为和价值能产生巨大的作用。教师工作生活在有优良传统作风,有正确集体舆论的环境中就会产生信任、愉悦、进取意识,而这样集体意识往往起着潜移默化的同化作用,使教师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学校的信念和价值观,增强教师对学校的归宿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