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7期
沉重的话题轻松教
作者:漆昌琼
教育要以人为本。作为教育者,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更要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让学生学会健康的生存,是学校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湖北省已把《生存教育》作为了地方课程教材。
翻开《生存教育》教材的目录,一个个文题蕴含的那份人文关怀就令人感动:《小摊食品吃不得》、《小心玩具伤人》、《路边“陷阱”要当心》、《小心别触电》、《千万别玩火》、《头部受伤莫大意》、《千万别逞能》……这套教材分了两册,第一册主要是引导学生学习识别一些有可能对自己造成伤害的危险场景,掌握一些规避危险的方法和技巧;第二册则是教学生学会在面临险境时如何正确地自救,同时,在保证自己不受伤害的情况下,如何想办法救助他人。
很幸运的,笔者成为了一名《生存教育》课老师。拿到这本沉甸甸的教材,意识到应该也必须通过教师的教学,让学生确立生命无价、安全为天的认识,掌握基本的求生知识和技能,在紧急状态下有强烈的求生意识和较强的应急应变能力。愿望固然是好的,但真要达成这些教育目标,只采用传统的说教方法显然是不够的。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体会到要把沉重的生存教育话题教轻松,还真得下一番功夫。
首先,要创设真实教学情境。在《生存教育》教学中,仅仅坐在教室里面说教是不可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的。笔者特别注意开放课堂教学形式,让学生在参与、演习与游戏中掌握知识和技能。课堂也不仅仅局限在教室里,而是根据不同的教育内容,灵活选择教育场所。如一年级新生刚入学时,针对学校校园校舍面积严重不足、班额超负,校园安全存在隐患的问题,就把《生存教育》课上到教学楼道口,让学生学习如何上下楼梯,人多拥挤时该怎么做,不慎跌倒该采取什么姿势自我保护等。学生在这样真实且针对性很强的情境中,掌握生存知识和技能更显得轻松而愉快。
其次,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只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才能把理性的常识转变成生存的技能。为此,教学中力求让学生大胆地表演、积极地发言、激烈地辩论,这样,学生经常会把现实生活中存在的而教材中又没有的有关生存问题摆在面前。在教学《谨防煤气中毒》时,学生说液化气有臭味,一泄漏就会知道,因而不会轻易中毒。为了澄清学生的错误认识,教者可与学生一起查阅有关资料、走访相关专业人士,直到他们明白煤气原本无臭,吸入了不易觉察因而是隐形杀手,而家用液化气是加入了有臭味的气体的,学生这才明白。在教学活动中,师生一道寻求正确答案,不断充实生存教育课程的内容,教学相长,教师与学生共同进步。
再次,要以活动为载体。开展一些实景演习活动、自救或救助他人的演练,从而让学生掌握规避危险的方法和技巧,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夏季防中暑》的教学中,教者设计了一个“小话剧”:志华顶着烈日给父母送水送饭到地里,结果中暑了,父母马上想办法救助志华。要求学生三人一组,男女生搭配,根据中暑的救助常识设计剧情,重点是要正确救助中暑病人。尽管孩子们的表演还有些稚嫩,但通过表演强化了正确救助中暑病人的方法与技巧。而在《千万别逞能》的教学中,组织学生编演“小话剧”:四到八人为一组表演,剧中设“冒险者”、“怂恿者”和“劝说者”,要求通过劝说者的成功劝说,阻止冒险者的冒险行为,也教育了怂恿者。透过这样的场景,学生明白了遇事要三思,不能鲁莽行事。
最后,要得到家长的配合。提高孩子们的生存能力,是学校的责任,也是家长的责任。每年暑假,一些家长都会不惜化重金让孩子参加各类文化补习活动和特长培训班,指望孩子在今后的竞争中当个赢家。重视提高孩子竞争的能力固然没错,但家长却忽视了孩子的生存教育。因此,提高孩子的生存能力,仅囿于学校是不行的,必须得到家长的配合,通过各种形式的家长活动,向家长讲解学生生存教育的重要性和一些必要的自救常识和方法。如教学《当一回小厨师》,对学生进行生存训练和生活锻炼自然就会得到家长的全力支持,家长也是学生最好的生活指导教师。《当一回小厨师》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是让学生人人当一回“小厨师”,做一道美味佳肴。从家长的反应中,家长是感动于孩子的进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