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7期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作者:尹柱国




  参与式培训,是指培训者在集中进行理论学习后,再通过持续组织受训教师的教学实践,在教学实践中指导受训者将学到的理论、知识或技能落实到日常的教学实践中,是教师在反思、研究教育实践的过程中学习、领悟教育理论的学习活动过程。本文就参与式培训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中的效能、组织与实施的过程、实施的条件保障进行探讨。
  
  一、参与式培训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中的效能
  
  参与式培训的特性在于:它是以解决教师面临的实际教学问题、改革教学实践为指向,以理论和实践指导为手段,以不断提高教师分析、反思、研究教学实践的意识与能力为重点,以从学校教学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校教学实践,对学校教学的实际状况有一个客观、准确的把握为基础,能够帮助教师从多角度、多层面对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的教育教学情景作出解释、决策、改进教学实践,并最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以往的很多培训,如:理论补偿培训、专题培训、教材培训、技能培训等,培训者一般是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教研员,他们一般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但教学实践相对缺乏,而被培训的教师虽然具有丰富的教学实践,但理论知识又明显不足,这种培训存在着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是一种从上而下的、单向的、不可逆的培训方式。而参与式培训则是一种“以人为本”的培训,培训的主体是教师,在这种培训下,培训者与被培训者组成了一个平等、和谐、统一的集体,他们可以面对面的沟通与交流,这种培训充分的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弥补了其它培训的不足。
  同时,这种培训能有效的促进被培训者向培训者的转化。在这种培训方式中,培训者和被培训者没有明确的界定,可能今天是被培训者,但经过努力,就能转化为新的培训者,进而去培训其它教师;反之,如果一个培训者不经过努力,其思想观念就会落后,专业技能就会停滞不前,也可能退化成为被培训者。可见,这种培训方式,能充分的体现参与者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是一个既团结,又合作,既有竞争,又有创新的高效能的培训方式,它是学校用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所不可缺少而有效的方法。
  
  二、学校组织实施参与式培训的途径
  
  (一)行家参与,专业引领
  在参与式培训中,培训者必需具有丰富的、与时俱进的理论和实践知识。一般来说,他们都是教学上的权威,是上级教研主管部门的专家,也可以是学校分管教研的领导,是理论知识丰富、专业技能全面的权威教师。在培训中,他们可以与被培训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心与心的沟通,充分发挥专业引领的作用。
  (二)合作交流,同伴互助
  在参与式培训中,教学一线的教师是培训的主体,他们在培训中通过教学研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挥着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培训中,他们相互交换自己的观点,取长补短,合作交流,共同进步。所以说,参与式培训为教师搭建了一个思想、信息交流的平台,能充分的发挥同伴互助的作用。
  (三)自我研修,实践反思
  参与式培训中的两个重要的特性,即开放性和反思性。开放性决定了参与教师要灵活的安排培训的时间,选择恰当的培训方式。所以,教师的自我研修也是一种重要的培训途径。参与式培训反思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是教师培训的一个主要目标,培训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反思的深度和广度,故而在培训中参与者要把反思贯穿于培训的全过程。这样通过自我研修,实践与反思,不断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学校组织实施参与式培训的步骤
  
  (一)调查研究,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在学期初(或某一特定的时间),培训者与教师一道深入教学实践,进行充分调研。调研的方式有:听随堂课、问卷调查、教师座谈、学生座谈等,通过调研了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学期初,上级教研主管部门对所属学校的教学情况进行调研,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使用现行教材教学感到相当困难、学生解题能力与以往相比明显下降、学生两极分化的时间提前且两极分化现象严重等情况,培训者和教师共同寻找问题产生的原因,拟定解决问题的有关方案,实施“对症下药”解决问题。
  (二)制定培训计划,确定培训的内容和形式
  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教学中的问题,培训者与被培训者一起,遵照“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培训什么”的原则,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培训计划,确定符合校情的培训内容和形式。如以调查得到的情况为依据,学校数学组全体教师与教研员一起,制订教师研修培训内容:一是学习数学教育教学相关理论;二是开展案例研讨和专题研究;三是教学归纳、总结与反思。在培训形式上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分散学习与集中研讨相结合、案例研讨与专题研究相结合。针对教学中的问题,分年级、分阶段确定研究的专题,即:“开展关于教材中例题与习题不配套问题的研究”、“开展关于各年级教材衔接问题的研究”、“开展关于探究性学习问题的研究”、“开展关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研究”。培训计划的制定为参与式培训的实施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参与式培训计划的实施
  一般来说,参与式培训的实施在时间上是渐进的,在内容上是逐层深入的。参与式培训可分四步进行:一是理论学习与专题讲座;二是案例研讨与专题研究;三是经验交流与推广;四是归纳、总结与反思。仅以案例研讨为例,在研讨中,根据不同的目的可以选择设计不同的案例,案例以一定的形式展现,作为被剖析的对象材料供培训者和教师共同进行分析、研讨、评价,并寻找对策。通过案例研讨,把活生生的典型教学事件展示在教师面前,使他们身临其境般地直面教学实践,从而将抽象理论知识的传授融入案例中,使教师在共同分析讨论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获取、内化蕴涵于其中的教育科学理论专业知识和实践知识。同时,要加强对案例的剖析和反思,对案例的剖析和反思的过程也就是批判、反省教学实践的过程,这有利于教师反思教学实践意识的形成,有利于教师站在更高的起点,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确立新的培训目标,深化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附:参与式培训组织与实施流程图:
  
  
  四、参与式培训实施的条件保障
  
  实践证明高效能参与式培训,必须有下面三个条件保障:
  (一)实行角色转换
  参与式培训能否顺利实施,关键在于参与者是否更新了思想观念,能否顺利的实行角色的转换。首先,参与者必须明确参与式培训的独特效能,要支持参与式培训的开展,在培训中要有主人翁意识和合作精神。其次,上级教育研究机构和各级参与人员要实现角色转换,上级教育研究机构必须从指挥者的角色,转变为支持、协调、评价者的角色;学校校长要从执行管理者的角色转变为领导、参与、沟通者的角色;教师则要从被动学习转变为积极主动参与者的角色。
  (二)各方搞好配合
  参与式培训是“以人为本”的培训,其培训的主体是教师,但在培训活动中,如果缺乏上级的有力支持,参与式培训就不能持续深入的开展。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或学校决策层)应给学校(或教师)支持。
  其一、政策上的支持。把培训的自主权交给学校,下放给教师,鼓励学校(或教研组)改革传统的由上至下的培训方式,革新为以教师为主体、形式开放、注重实践与反思的参与式培训。通过政策引导、督导等方式改变传统的对学校实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控,革新为通过各种间接手段对学校的培训进行宏观调控。
  其二、信息上的支持。首先是技术力量上的支持,上级有关部门要把培训力量的重心下移,让更多的教育专家、学者、教学权威深入教学一线,给基层学校以人力支持和技术指导。其次,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为各校提供参与式培训决策所需要的组织行为信息,实现学校与教研部门的纵向信息共享以及学校与学校、学校与社会之间的横向信息交流。
  (三)建立评价机制
  为激励教师参加参与式培训,学校应建立相关的评价机制。
  首先是精神上的激励。学校可以设立“杰出培训教师”的称号来激励表现突出者,也可以给教师提供脱产进修、参加专业会议的机会,以此奖励。
  其次是经费上的支持。经费上的支持方式很多,如学校对教师在参与式培训中的表现、取得的成绩给予量化,并与奖励挂钩。但事实证明,教师参与培训的热情并不是靠金钱来维持的,所以,对教师的奖励应尽量避免与金钱直接挂钩。
  此外,学校参与式培训能够顺利实施,还得有组织和制度等方面的条件作保障,只有把各方面的条件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参与式培训才能发挥它应有的效能。
  
  参考文献
  [1]胡文锋. 比较教育研究[J].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12.
  [2]教育部师范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栏目编辑王金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