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5期
教师专业成长:校本教科研与教研缺一不可
作者:王越明
[关键词]校本教科研 校本教研 教师专业发展
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已成为促进和实现教师、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而被人们广泛关注。但在这几年的实践中,不少地方,特别是一些基层学校在寻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时普遍存在着重校本教研、轻校本教科研的现象,导致教师的教学技能、教艺水平与教育理念、职业素养不能同步提升,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屡见不鲜,严重阻碍了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怎样才能纠正这一现象呢?关键是要做到校本教研与校本教科研两手一起抓,两手都要硬。
一、校本教科研与校本教研的内涵不同
教科研是以教育科学理论为武器,以教育领域中发生的现象为对象,以探索教育规律为目的的创造性的认识活动。所谓校本教科研就是指在现代教育科学理论指导下,依据国家的教育方针和现行的有关政策及法律、法规,研究校情、师情、生情,探索符合本学校实际的办学路径;探索教师完成好“教书育人”这一根本任务的方法、手段,以及提升教师职业素养的途径和措施;探索学生的成长规律,研究适合本校学生的教育教学方法,寻求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有效路径,为逐步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建设一支与时代要求相符合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培养一批又一批高素质的“四有新人”,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也就是说,校本教科研所要解决的是一些影响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办学特色、队伍建设、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的重大问题,研究成果往往可以作为学校领导决策和指导教师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重要依据。
教研一般是指学科教学研究,研究对象是教学活动的各个要素,所要解决的是学科教学中出现的一些可能影响教学质量,属于“操作”层面的问题,如教材重点难点,教学目标的确定,课堂教学设计,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微格教学技能的落实,学生学业成就的评价等等。校本教研随新课改应运而生,其实质是凸显以校为本、以人为本的理念。是一种把学校作为研究基地,将教研重心置于具体的学校工作情境中,以学校为基地,以教师为主体,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所面临的各种教学具体问题为对象,依据有关的科学理论和教学规律,用“追究”反思或汲取同伴经验的方式去研究解决问题,从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教研制度。
校本教研的基本任务是:研究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深入了解并及时解决教学中困难和问题,总结、推广教学经验,探索教学规律,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专业水平和中小学课程建设与管理能力。
由此可见,校本教育科研与校本教研在内涵上至少存在三方面的差异:
一是研究的对象不同。校本教研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教材、考纲、教学微格技能和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而校本教科研的对象则主要是学校发展方向、师生成才途径、教育教学规律等宏观方面的问题。
二是研究的方法不同。两种形式的研究方法虽有相同之处,且都是以校为本,但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如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总结法、文献法、统计法等。而校本教研则更多的是采用行动研究法进行研究,主要是对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进行反思。
三是研究的目的不同。校本教科研所追求的是明确办学方向,提炼办学经验,总结教育规律。也就是探求办学、教育、教学中具有导向性、规律性、示范性的问题,解决影响学校社会声誉和师生和谐发展的重大问题;而校本教研只是解决学科教学中影响学科教学质量的问题,或者说更多的是解决教师教学“技艺”中影响教学质量的技能问题。
因此可以说,开展扎实有效的校本教研,虽然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但最多只能使教师发展成为一名出色的“教书匠”。而校本教科研,可以提升教师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使教师更好地把握现代教育教学规律,自觉地学习和借鉴现代教育思想、现代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方法,不断探求和构建与校情、师情、生情相吻合的教育模式,从而成为教育名家、大家。
二、校本教科研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客观要求
所谓教师专业发展,实际上是一个教师终身学习的过程,就是根据最新发展更新教师的学科知识;根据新的教学技术、教学目标、课程和教育研究更新教师的技能、态度和方法,使教师能汲收课程或教学实践方面的主导性革新;使学校能开发和运用课程和教学实践方面的新策略;使教师之间以及教师与学术机构、社会(社区、学生家长)等之间交流信息和专业知识;帮助能力差的教师提高教学效率。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内容包括教师的教育理念提升,教师的学科知识更新,教师的职业素养提高,以及要求教师学习和掌握新的现代教育理论与技术等等。
对于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与要求是各不相同的。一名师范毕业生要发展成为一名名优教师,通常要经过三个阶段,大约需要十五年左右的时间,各个阶段的专业发展重点不尽相同:
初始阶段(前五年):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任务,从学科教学的角度来讲,可以归纳为“四熟悉、四把握”,即熟悉教学环境,熟悉教学对象,熟悉教学内容,熟悉教学及评价方法;把握教学对象的特点,把握教学内容的要求,把握教学的基本环节,把握教学的基本方法。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主要是入门和立足,即能基本胜任自己的岗位。
发展阶段(六至十年间):教师的专业发展不仅要求教师做到“四熟悉、四把握”,而且要求在此基础上,能主动地探索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能不断地优化教学环节、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能从校情、生情的实际出发,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实施“轻负担、高质量”的教学;能提炼、总结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很显然,在这个阶段,不仅要求教师会反思,还要求教师能科研,增强教育科研能力成了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成熟阶段(十年以后):这个阶段的教师其专业发展的内容如果仍停留在学科知识的更新、教学技能的熟练上,那就很难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了。该阶段教师专业发展的重点应该放在教育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自觉地进行教育教学理论水平的提升,教育教学经验的总结,教育教学规律的完善,教育教学特色的形成上,从而使自己由一名优秀的“教书匠”发展成为一名有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有自己独特的教育教学风格,有自己丰富的教育教学成果的一名专家、大师。
由此可见,校本教研不能满足全体教师专业发展的全部需要。在开展校本教研的同时,必须开展校本教科研,以满足发展阶段、成熟阶段的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以引领校本教研向纵深发展。
三、实施校本教科研的一些基本原则
前几年在一些地方、一些学校,教育科研可以说已是“走火入魔”了,“假、大、空”的现象屡见不鲜:花巨资请专家做课题,课题申请立项之时,也就是课题结题报告完成之时;追求大课题,课题越做越大,似乎只有大课题才能显示申报者的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课题内容脱离学校发展、师生发展和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劳民伤财,导致许多人对中小学教师究竟要不要搞教育科研产生了怀疑。因此,开展校本教科研,一定要克服功利主义倾向,绝对不能搞那种“绣花忱头稻草包”式的中看不中用的所谓教科研。具体地讲,就是在校本教科研中,一定要坚持以下原则: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