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3期
家庭教育偏差及其矫正
作者:汪 茹
[关键词]家庭教育误区偏差对策
一、问题的提出
家庭,人才的摇篮,也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则是第一位教师。家长的言传身教以其独特的、不可代替的作用或魅力,对一个人的思想认识、人格品质和行为习惯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良好的家庭教育及其成果让人受用终身。而令人担忧的是,我国目前的家庭教育存在不少偏差和隐忧,如不能引起社会各方面尤其是家长和学校的广泛关注,在不远的将来,势必撼动中华民族道德大厦的基石,降低中国社会的文明和智力水准。
二、家庭教育偏差面面观
我国的家庭教育存在不少隐忧和偏差。主要表现在以下两大方面,一是家庭道德教育滑坡,二是智力培养倚轻倚重,尤以前者最为突出。家庭道德教育滑坡突出表现在:
(一)淡漠崇高,培养冷酷
追求崇高道德境界、向往高尚精神生活,原本是一个人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发动机,也是社会进步与文明的重要标志。但现在的不少家长,在怀念五十年代的社会风气,感叹“雷锋叔叔哪去了?”,祈祷“好人一生平安”的同时,也在自觉不自觉的教导自己的孩子远离崇高。当年长江、松花江流域遭遇特大洪灾,多少人颠沛流离,痛失家园,而一些人居然胆敢在大大小小的赈灾晚会上行骗,他们追逐记者,千方百计上镜头,手中高举的十分抢眼的捐款牌,不过是一张一文不值的空头支票。以此种方式愚弄社会和灾区人民,实在是对人类圣洁情感的亵渎。类似的事件社会上时有发生。由此,一些家长告诫孩子:“少管闲事”、“惹不起,躲得起”。生活在这样的教育氛围中,孩子们极易形成“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冷酷心态。
(二)嘲弄诚信,放任作假
诚实守信,是一个人道德大厦的基石,也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现在坑蒙拐骗在社会上拥有广泛的市场。一些家长也教育学生:做人不能太老实,太老实了容易被人欺负,在社会上也吃不开。有的家长甚至在作假方面“率先垂范”:孩子参加书画、作文比赛等,家长主动代笔……。于是,“言而无信,不知其可”当然只能被一些人看作是远离现实的古训了。
(三)热心名利,助长市侩
现实生活中,人们的政治、经济地位不尽相同,社会、文化背景各有千秋,但不论贫富差异多大,社会地位多么悬殊,人格却是平等的,而某些为人父母的人的不恭言论让人心灵受辱,诸如“外马”、“弯管子”、“乡巴佬”之类的岐视性语言时有耳闻,个别影视作品对此还有意加以渲染,以博得人们勉强的一笑。还有的人,对上是只羊,对下是条狼。此种市侩作风和势利倾向在社会上呈蔓延之势。孩子们耳濡目染,极易上行下效,一些“贵族子弟”常表现出高人一等的优越感。长此以往人们不能不联想到八旗子弟的悲剧。
(四)膜拜金钱,丧失气节
曾几何时,“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视金钱如粪土”、“当富贵若浮云”这些道德信条是本事、价值、光荣。于是,社会上“大款”吃香,“老板”走红,权力商品化,“老少配”现象见惯不怪。受这种倾斜的价值观的影响,中小学生中,雇人背书包、打扫卫生、做作业,甚至雇人代己受过的事情时有发生;遇有同学、朋友聚会少学生不是比学习、比进步、比才干,而是比阔绰、比时髦、比派头。此类现象的滋长,无疑会毒化社会风气,助长享乐之风。
(五)怂恿霸气、默认非礼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融入世界大家庭,参与国际竞争,需要大量勇于打破陈规、善于开拓进取的创新型人才。而对于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部分家长担心自己的孩子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就培养孩子的自我防卫意识:人善有人欺,马善有人骑。此种教育,只能助长孩子的蛮横、刁钻习气。还有的家长,对小孩张口骂人、举手打人之类的非礼行为听之任之。这无疑是在教育孩子养成“老子天下第一”的不良习气。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乃人之常情,但在智力开发、教子成才的问题上,一些家长往往陷入了倚轻倚重的误区:
一是注重目标激励,忽视发展潜能。“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即是说每个人的天赋与发展潜能并不完全一样。不少家长在为孩子确立学习、生活目标时,依据的往往是周围出类拔萃青少年的发展水平,如同事、朋友的小孩上了大学,也要求自己的小孩照此办理,否则,家长似乎就没了面子。不问子女的发展潜能,盲目攀比而确立的目标,往往给孩子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与进步。
二是突出特长训练,不问个人爱好。现今社会,“舞蹈培训班”、“钢琴提高班”、“美术特色班”、“书法讲习班”之类的广告让人眩目,给人的印象是:孩子不在音乐、美术等方面镀镀金,就不会有多大出息。这一偏颇认识,误导了家长的教育投资行为。一些家长不问自己的小孩是不是块从事音乐、美术学业的料子,只是一个劲的高薪聘请家庭教师或劳苦奔波,将小孩送到“特色班”、“提高班”镀金或“深造”。孰不知,忽视个人兴趣爱好,盲目追赶时髦的教育,其结果只能是事与愿违。
三是强化知识获取,疏于方法训练。在对小孩实施早期教育的过程中,很多家长津津乐道的是孩子能背诵多少首诗歌,已掌握了多少个词汇,数学运算达到了何种程度,却很少关心这些成果是如何获取的,即漠视学习方法的训练与培养,而恰恰是学习方法的训练与灵活运用具有更重要的意义。事实上,知识无法穷尽,方法之树常青。
四是只重学习成绩,忽略习惯养成。现实表明,孩子取得满意的学习成绩固然可喜可贺,但良好的学习习惯更让人受益终身。许多家长不是不明白这个道理,而是懂得这些却又不认真地去做。
三、趋利避害 走出误区
家庭教育存在的种种偏差或误区,往往是社会问题在家庭中的反映。因此,走出家庭教育误区,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一)加强社会“道德进步工程”建设,为家庭教育营造良好外部氛围
第一,扎扎实实的开展公民教育。要在全社会对所有公民强化社会公德、传统美德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全民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教育全体公民确立符合国情和社会发展趋势的人生观、价值观,反对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明哲保身哲学。
第二,不遗余力的倡导社会新风。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爱护人的社会风尚为每个社会公民所向往,由此,打击尔虞我诈、坑蒙拐骗等不良行为,乃净化社会风气所必须。
第三,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要在学校教育中,突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自强自立教育,反对丧失人格、国格的行为,培养正确的羞耻观。
第四,发挥大众传媒的舆论导向功能。影视
[2]
本文为全文原貌 请先安装PDF浏览器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