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3期
家庭教育偏差及其矫正
作者:汪 茹
报刊、网络信息等大众传媒对青少年的影响甚大,大众传媒有义务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用先进的思想教育人,用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第五,建立社区道德教育网络。学校是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主阵地。为此,学校要与社区主要单位联手,建立社区道德教育网络,定时、定点、定内容组织社区内所有家长参加道德教育学习,促进家长自身道德素质的提高。
(二)优化学校“成人成才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其主要措施有:一是开办家长学校,提高家长素质。现实生活中,相当一部分家长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育理论培训,其中的不少家长因十年“文革”荒芜了学业,科学文化素质不太高,他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么赶时髦,要么“跟着感觉走”。因此,中小学、幼儿园开办家长学校,定期或不定期的对家长进行教育理论与方法培训就显得很有必要。通过培训,可以促使家长反思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行为,明辨是非,自觉按教育规律办事。培训过程中,家长还可以与教师会商子女教育事宜,达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统一,进而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是实施气节教育,推进道德文明。古人云:“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廉者不饮‘盗泉’之水,志者不吃‘嗟来之食”’,即是说人应讲气节。在我们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教育青少年讲求民族气节是十分必要的。事实证明:依靠外人施舍,只能受制于人,投向他人怀抱,只能失去自我,最终导致国将不国。因此,无论是家长还是学校,应从小教育孩子用“自知、自爱、自持、自尊、自信、自强、自立”来要求和规范自己的言行,要让孩子们明白“天上不会掉下馅饼”、“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
三是突出“学会求知”,注重习惯养成。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突飞猛进的年代,一个人要想穷尽某一学科的知识,已毫无可能。因此,实现由“学会”向“会学”的转变显得紧迫而重要。作为教师,在教给学生基本知识的同时,必须注重学习方法的培养,注重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同时,教给学生适应、驾驭社会生活所必需的技能、技巧和艺术。只有这样,面对激增的知识和复杂的社会,学生才能处变不惊,“兵来将挡,水来土淹”。
四是坚持因材施教,开发个人潜能。每个人都是一座蕴藏宝库的矿山,只是宝藏的种类不尽相同罢了。学校和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学生的潜能、优势与不足,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充分照顾个性差异,发展个人特长,帮助学生确立个人发展走向。只有扬长避短,个人的潜能和创造性才能有效发挥出来。
五是加强自我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学生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教育的主体。无论是家长的要求,教师的教诲,还是社会的教育,都要为学生所认识、所接受,并内化为个体需要,才能起作用。因此,家庭、学校、社会教育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思想实际和认识水平,在教育过程中尽可能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形式,同时,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学生的是非辨别能力,增强其自我消化和免疫功能,进而促进学生的社会化进程。
[1]
本文为全文原貌 请先安装PDF浏览器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