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2期
关于思想品德课小组合作讨论实效性的思考
作者:钟正满
时,讲到了赵本山肖像被侵权一案,指出法院一审已经判决,赵本山败诉,赵本山不服,已经向高一级法院提起二诉,现在还没有结果。很显然,这里的答案还留有空白,假如这位老师设计“赵本山会胜诉吗?为什么?”这一话题让学生展开讨论,我想学生对本节课法律知识的理解以及课堂气氛等方面的效果肯定会更佳。可惜这位老师没有抓住这一良好的讨论时机。
4.切实训练讨论技能。小组合作讨论并不是简单地把学生面对面地安排在一起就能如愿以尝的,小组合作讨论中之所以出现几个抛头露面的学生一手包办的现象、之所以出现小组成员参与讨论兴趣不够浓厚的问题,这主要跟学生在课堂上的人际交往技能有关系。所以,要使小组合作讨论富有成效,教师还必须不断帮助学生掌握交往技能。比如:在讨论实践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如何在小组中发表自己的观点,引导学生明白认真听别人发言是尊重别人的表现,引导每个小组推选代表集中本组意见在大组之间展开交流。而要鼓励小组成员人人参与讨论,教师必须采用“任务分割、结果整合”的方式:
组长:负责组织合作内容的分工,保证每个组员都有参与机会,让他们有条不紊地展开讨论并遵守纪律。这主要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
记录员:负责记录本组合作中发现的现象,协调组员发言的内容,鼓励大家想新思路。这重点培养学生的协调能力。
评分员:依据合作时组员的态度、质量和有无新想法给组员打分,鼓励组员之间相互尊重与合作。
汇报员:集合组内讨论结果,向全班同学汇报,和其他组的同学展开交流,在交流中学习,培养交流能力。
当然,组内这四个岗位可自由选择,组内协调后,每人一岗,岗位不是固定不变的,要轮流展开。这四个岗位分工清晰,训练目的明确,在组织形式上保证了全体同学参与合作的可能性,它让每个成员都对完成学习任务负有责任,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合作技能。
除此,教师应宏观调控讨论过程。在小组合作讨论中,教师不是更清闲了,而是担负起了更大的管理和调控职责。教师的重点是如何精心设计小组合作学习,比如:目标的设置、任务的选择、教学过程的展开、对学生合作讨论的评价等。除此之外,教师还必须对各小组的讨论进行现场的观察和介入,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比如:小组合作讨论开展得非常顺利时,教师应给予及时的表扬;对小组还不清楚任务时,教师要有耐心,向学生反复说明任务的内容及操作程序;小组合作讨论偏离主题或讨论一时受阻时,教师应及时进行干预和指导;小组合作讨论提前完成时,教师应检验他们是否真的完成了所要讨论的题目。
参考文献
[1]邵璧华.教学与管理[J].山西教育学院出版社,2001.10.
[2]郭受农.教学月刊[J].浙江教育学院出版社,2005.5.
[3]郭受农.教学月刊[J].浙江教育学院出版社,2005.1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