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2期

析历史探究教学的本质

作者:陈志刚

题,在具体的历史问题情境中去探究、反思、体验,才能感悟、内化,逐渐养成责任心,产生社会归属感。这些批判、质疑和积极进取的态度、学会合作的精神是提高学生智慧的有效方法,是历史意识内涵之一,对他们以后的生存与发展至关重要。但从上述案例中,根本看不出历史意识培养这一历史教育的关键,学生所获得的是仅仅是一则故事和知识竞赛所涉及的教科书知识。
  
  三、使学生学会学习,自主建构知识
  
  探究教学的特征是,不直接把构成教学目标的有关概念和认知策略告诉学生,而是教师创造一种智力和社会交往环境,让学生通过探索发现有利于开展这种探索的学科内容要素和认知策略。探究式学习强调学生知识建构的自主性,实质是强调知识建构过程中学生自主决定的权力。实验证明,对于某些概念,除非学生亲历探究过程来自主建构,否则无法真正理解与习得。在历史领域,尽管学生往往在史实记忆方面成绩突出,但他们对真正的历史思维模式十分陌生,缺乏解读矛盾观点的系统方法。当面对一大堆需要梳理的有争议的论点并要求形成合理的解释时,学生往往束手无策。只有通过探究,学生才有可能领悟历史思维与历史学习的方法,学会判断史料、分析史料,从矛盾的材料中得出自己的见解。只有通过亲身探究与实践,这些知识才会在学生心中真正获得新生和意义,获得深层理解,形成自己的思想。
  知识是在人类社会范围内建构起来的,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建构,其中课本知识只是一种较为可靠的假设,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因此,教师不能把知识作为预先定“死”的东西教给学生。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只能靠他自己的建构来完成,以他们自己的经验、信念为背景来分析知识的合理性。历史理解是多元的,尤其是对历史事件背景与影响、历史人物的评价等,不同的史家往往有不同的见解,我们没有必要让学生只接受一种观点。只有在对史料的批判、分析中,学生才能建构自己的历史知识。遗憾的是,当前我国中学历史课堂中,绝大多数的“探究”教学都没有足够的史料,自然不会有真正的探究活动,学生也不可能掌握历史学习的真正方法。上述案例中,对文成公主入藏的影响的认识,必须依助于足够的史料进行探究,而不是教科书中空洞的几句话。在历史探究教学中,教师要赋权给学生,把学生视为有主见的思想者和探究者,同时要引导、培养学生有根据地、高效地探究和建构知识的能力,而不是任由学生随心所欲地去质疑与批判、辨别与选择,或任由学生不计成本、不计时间地去自主探究与建构。
  
  参考文献
  [1]李启明.初中历史新课程校本教研问题与指导[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5.16.
  [2]引自陈冠华.英国中学历史教育改革[M].(台湾)龙腾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01,10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