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2期

采取有效措施 推进教学反思

作者:刘纯纲




  一位教育家说过,教了二十年书不进行教学反思,不可能成为名师,执教三年,坚持写教学反思,就能成为名师。实践告诉我们,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推动课堂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我们在倡导“时时是反思之时,处处是反思之地”,强化教师教学行为的反思,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一、强化理论学习,暴露“困惑点”,进行教学反思
  
  强化教师理论学习,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思想观念、思想模式、理论和实践水平,能使教师登高远望,高屋建瓴,时刻指导与反思自己的教育实践,激发教师的思维活力和对教育问题的批判。学习理论的过程,就是暴露“困惑”的过程,引导反思的过程,寻求答案的过程。教师也只有不断学习汲取教育教学的理论源泉.勤于思考探索,才能够从教学工作的低层次、浅水平、多重复的困惑中走出来。
  
  (一)组织教师学习新的课程标准,反思自己的“角色”定位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教师感到教材变化之大,很难适应新教材的需要,教学不知所措,往往处于尴尬境地。教师到底在新教材的教学中的角色定位是什么?针对这个问题,我们组织教师学习了新课标,并购回教育专家对新课程解读的录像,播放给老师观看,同时组织教师研讨会,对新旧教材进行对比。新课程的开设,要求教师从知识的权威者转变为学生课题的参与者;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指导者;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变为关心学生的终身发展。简言之,教师在新课程的实施中,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指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和促进者。
  (二)组织教师学习新的教学理论,反思自己的“教法”
  很多教师终日疲于应付繁重的教学任务,很少能够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渐渐地,教师失去了对课程教学进行分析批判和理性的思考的愿望、能力和责任感。用什么样的方法去实施教学、构建怎样的模式去落实课堂,一直是困惑老师们的问题。我们一方面及时地购回一批最新的教学理论方面的书籍,组织全体教师学习。另一方面,通过远程教育资源,利用多媒体再现,组织教师观摩全国、全省特级教师优质课课堂实录。同时,将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方法印发给教师学习实践,有效的促进了教师教学行为的反思。教师学习了华东师范大学熊川武的《反思性教学》的理论文章后,了解了反思性教学的来源、定义、特点、目标、意义等,明白了“教法”无“定规”,关键应在思考中随时更新。一直是初三把关的数学某教师读了《数学,多给孩子动手的空间》后,激动地说,以前我们过于注重了数学的逻辑思维与答题技巧的培养,忽略了学生动手演练寻求答案的尝试,这本书让我豁然开朗,现在有很多实际运用的题目,学生难以理解,原是少了动手的机会。初三外语组教师一直为学生英语成绩提高不快而困惑,先后集中收看了优质课课堂实录20节次,充分认识到自己以前“狠抓语法、强调积累、反复训练”的教学模式不能充分挖掘学生潜能。集体“困惑”解决后,他们创新了教学模式,重点体现让“学”先行一步,即“课前探求·思索→课始汇报·讨论→课中诱导·释题→课内练习·内化→课尾总结·孕伏”。该模式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并得到了推广。
  
  二、注重案例研究,寻找“局外点”,进行教学反思
  
  具体的案例往往最具可思可学性。“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观摩其他教师的课,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这种寻找“局外点,进行教学反思”具有对比性,更能促进教学的发展。实践中,我们重点做好两点。
  第一是提供单一课堂案例。一个人对某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通过对话,思想碰撞,就有可能豁然开朗、茅塞顿开。我们规定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教师每周观摩一节课,并要求每个教师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思考:这位教师的情感投入如何,问题的设计如何,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的评点如何,教师对教材的使用如何,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如何,教学效果如何,三维目标实施情况如何。从而反思这节课存在的问题、改进的措施、感受最深的方面、自己的收获。语文组在组织教师观摩一位教师执教的语文活动课《读书真好》,遇到这样一个情况:教学完成后,教师请学生谈谈体会,学生们纷纷发言:“我喜欢读书,因为我觉得读书有无穷的乐趣。”“我觉得读书苦中有乐。”正在兴头上,班上一位后进生“霍”地站起来大声说:“读书苦,读书累,读书还要交学费。”引得全班哄堂大笔,部分同学还点头表示赞同,教室里一下子炸开了锅。语文老师慌了神,不知怎样应对,只好笑着一句“这就是你的体会?”草草收兵。通过这个案例的展示,可以检验出教师是否具有教学机智、活动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师是否对学生成长坚持了正面引导。这就是一个很有反思研讨价值的失败案例。通过反思语文组提出了“三讲三不讲”的要求,即:只讲易混点,讲易错点,讲易漏点;不讲学生已会的,不讲学生能学会的,不讲学生怎么也学不会的。
  第二是举行“同上一节课”活动,提供对比案例。我们以此活动为切入点,即同样内容的课程允许和提倡不同的教师来上,让更多的一线教师来观摩,在此基础上引导教师进行评价,并思考“这节课让我来上,我会注意哪些环节”,从而让每个教师都能在现实中更能反思自己的教学。2006年9月,学校政治组举行了一次“同上一节课”的活动,活动中有3位政治教师同讲《充分行使民主权利》一课,运用的都是“引探”教学法,其中有一节课课堂氛围异常活跃,有两节课有活跃的场面,但不多。活动后,政治组8位老师进行了深入的“局外”反思,实际上也是教师间课堂教学智慧的有效碰撞。政治教研组长提出:在合作学习中,我们看到如下场面,一是小组中有一个成员在权威地发言,其它成员洗耳恭听,汇报时当然也是小权威的“高见”;二是小组成员默不作声,自己想自己的;三是小组成员热热闹闹地在发言,但没围绕主题,讨论气氛热烈,却没解决实际问题。以上种种的合作学习,未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表面上看热热闹闹,实质上是流于形式,收效甚微。一席话,引起其它7位老师的深刻反思。在政治课教学中,指导学生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的关系到底如何处理。政治组提出了思品课的教学机制,阅读理解——情感体验——明知明理,有效地推进了思品课的教学。
  
  三、狠抓课堂教学,针对“习惯点”,进行教学反思
  
  不少教师总是习惯于从自己的经验模式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即使外部条件发生了变化,他们还是自觉或不自觉的将新的教学现象和问题,纳入原有的经验框架里,在原有的经验世界中寻求解释,习惯着某一种教法,习惯着某一种手段,课堂教学变化不大。这些“习惯点”,更是我们老师深入反思的地方。我们重点做好三点。
  1.课前反思:充分了解学生了吗?很多教师花很大力气课前精心备课,可真正在课堂上却并没有收到意料之中的效果。其重要原因,就是没能很好的“备”学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