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期

优化课堂教学流程 凸现学生主体地位

作者:郑玉宝

习的目的不应止于对人类文化遗产、精神财富的继承上,四段式模式非常强调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同文本进行交流对话,这样的过程显然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批判的精神。可以这么说,学生对文本意义的每一次叩问,都将使自己原有的知识与经验因受到激活而趋向丰富和升华,每位学生的精神世界会伴随着问题的解决而得到前所未有的开发。
  在教学中提倡“合作”,以“小组合作”“多边合作”“全班合作”等方式形成学生之间互学互补互促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之间的信息和情感在交流中产生思维的碰撞,实现个性差异互补,使他们在合作中竞争,在交流中发展。对于有一定深度的问题,学生们经过交流讨论后,依然不能获得全面准确的答案时,教师把握时机适时适度地加以点拨和引导。学生在交流讨论时,一方不应依附于另一方,同时又不能完全与另一方不相干,应反映出一种主体的交互性,这既是一种相互承认与理解的平等的关系,又是一种伙伴合作关系。
  第四步:创新(反馈矫正——能力迁移强化)
  知识内化、能力的迁移主要通过迁移性练习、拓展练习、同类文章的比较阅读、语思训练、学法小结、反馈练习、学生自我反思等方式进行。
  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教师都要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教会学生自我评价反馈,主动巩固旧的知识,发现新的质疑点。在自我反馈过程中,学生会根据老师的要求,自觉地用理性眼光发现自己或他人课堂学习中的失误或缺陷,用自己新的“眼光”去寻求某一点,或某一方面的再联想或逆向思维,完成第二次思维创新。
  建构主义十分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即要求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和评价。学生在自我反思中展现自我,认识自我,可能看到了自我在探究学习时“自由的意志与精神”,也可能看到了自我在面对困难时的“沮丧和萎靡不振”。学生通过自主反思肯定优点,激励自己;正视不足,鞭策自己;总结经验,促进自己。常用的自主反思的方法就是自比和互比。自比就是学生在“自我监控、自我测试、自我检查”中诊断和反思自己所追求的是不是自己的目标。用现在的“我”与以前的“我”相比较,检查自己知识能力、情意方面哪些做得更好了,哪些还不够。互比,就是同学之间相互比照,取长补短,择善而从。学生在自我反思和借助他人的反馈中强化自己的学习需要和学习风格,并不断提高这种能力。
  自主反思的实质是评价、反馈、调控。学生自主反思的基础是即时自我评价,目的是即时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没有即时评价就没有即时调控。常有些学生花费了很长时间进行学习和练习,而其学习效果不佳,造成这种“高耗低效”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没有静下来好好反思一下自己是否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否有恰当语文学习方法;是否有成功的语文学习经验、做法;是否知晓自己语文学习的不足之处;是否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等。
  上述教学流程,可以体现出课堂语文合作学习不是尖子生做小老师,中下生当听众的学习方式,而是每个学生积极参与,人人要贡献思维成果,人人既是教师又是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方式为主导。从问题的产生,到独立探究,直至反思解决问题的过程,无不取决于学生自身的内在需要。这种内在需要,表现为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责任。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过程对他来说就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一旦把学习语文跟自己的生活、生命、成长、发展有机地联系起来,他就能自然意识到,解决语文学习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是一件责无旁贷的事。学生自觉地担负起学习的责任时,他的学习才是一种真正的自主学习。教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者,也是学习者。教师的职责不再是“真理”的传授者,应该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教师的精力应该更多地投入到课前的方案设计,课后对学生个别化指导,以及教师的自我反思与改进上。教师的机智应更多地表现在课内积极营造一种支持开放性探究学习的氛围,在学生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给予适当的引导和点拨。
  以上的课堂教学结构还只是一种思路,理论上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也有待实践的进一步检验。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2]唐渭珍.从中考试题谈学生信息处理能力的培养[J].中学化学教与学,2005.1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