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期
教师角色的转变:从“单一型”走向“综合型”
作者:曾素林
三、从单一型教师走向综合型教师的迫切性
素质教育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然而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如何,关键取决于教师的综合素质如何,取决于教师是否具备了实施素质教育的知识和能力。单一型教师在知识结构、教学内容、评价指向、工作方式等方面都是单一取向的,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因而单一型教师无法承担起实施素质教育这一历史重任。与单一型教师相比较,综合型教师具备知识结构合理、教学内容综合、评价指向综合、工作方式注重合作等优势,因而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因此,素质教育必须由综合型教师来承担。
从推进新课程改革这一任务来说,新课程通过设置综合课程,改变了原有课程结构科目过多、缺乏整合的现状,突破了传统的分科课程结构模式。这一变化符合了当代科学既不断分化、又在其基础上不断走向综合的面貌和趋势。综合课程要求教师至少具备两门以上学科的知识。然而从现状来看,目前中小学大多数教师仍局限在一门学科领域内,缺乏综合课程意识,各学科教师之间还缺乏经常的、有效的沟通、合作与交流。即使因开设科学课等综合课程的需要而培训了部分教师,但由于这些教师受原有单一学科知识的局限,在实际教学中难免出现捉襟见肘的情况。我们还发现,由于自身知识结构单一、狭窄,大多数教师缺乏指导学生进行综合性、研究性学习的知识和能力,导致研究性的学习方式难以在实际教学中得到落实、推广。
由此看来,对于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而言,实现从单一型教师到综合型教师的角色转变具有基础性、先在性的地位和作用。这一角色不转变,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就难以取得应有的成效。因而,从单一型教师走向综合型教师成为当前教师教育改革、教师专业发展的迫切需要和热门话题。
四、从单一型教师走向综合型教师的可行途径
从实践来看,单一型教师与综合型教师之间并非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相反,从单一型教师走向综合型教师有着许多可行的途径。这些途径包括:
转变课程观、教学观。传统分科课程下,原本统一的世界被人为地按学科分割开来。过于精细的分科课程,在割裂知识的同时,也割裂了学习者的心理。在目前综合课程兴起的背景下,教师要打破单一学科思维习惯,树立综合课程意识,充分调动自己各方面的知识、才能,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教学观来看,以往教师视教科书为教学的唯一依据,孤立地看待本门学科的知识,认为教学过程中只要讲解好本门学科的知识就行了。这一习惯思路和做法应当改变,要转向“从强调学科知识内容向获取综合知识的过程转变,从强调单纯积累知识向探求知识转变”,“强调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知识的内联外延、相互渗透和联系,既重视科学性,也重视教学的‘生活意义”’。
完善知识结构。这是从单一型教师走向综合型教师的关键。与单一型教师相比较,综合型教师不仅要有精深的学科知识、扎实的教育理论知识、丰富的实践知识,而且应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要对其它学科知识有广泛的了解,即教师的知识结构要完善。从现实情况看,完善教师知识结构的方式主要有:教师自学,即教师主动适应社会时代的发展的要求,自觉加强学习,博采众长,不断提高自身科学文化知识水平,这是完善教师知识结构的根本方式;加强在职培训,即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班、讲座、报告会等,针对培训对象的专业背景,增加所缺专业知识,拓宽专业基础,培养教师综合运用各专业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继续教育,即应鼓励教师参加函授教育、广播电视教育、自学考试、脱产进修等,加强相关学科知识的学习,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
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这是更大意义上的综合。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需要、兴趣的了解和掌握,不是某一个教师所能做到的,它需要发挥教师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教师之间的合作可以跨年级、跨学科、跨层次,以实现各学科知识之间的整合和融通,达成一种“共享的课程文化”。通过合作,教师可以得到心理支持和启发借鉴,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分担繁重的工作压力,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教师之间加强合作,彻底改变了以前单兵作战的工作方式,将在一定程度上引起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师专业分工的变化。学校成为了师生共同成长的场所。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可建立并形成较为完善的教师合作运行机制,包括建立教师合作备课体系、实行“开放式”课堂教学研讨制度、建立课题研究合作体系、开展多学科的综合教研活动、建立“互动性”的工作组织制度、建立教师合作的激励机制等。
改革传统的师资培养方式。高等师范院校是培养综合型师资的主渠道,改革高等师范院校传统的师资培养方式,将有利于大批综合型师资的产生。目前,我国高等师范教育基本上还是分科培养师资,在专业设置上分得很细,这与培养综合型师资的要求不相适应。因此,应改革这种传统的师资培养方式。首先,确立以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为中心的课程观,建立综合化的课程体系,以适应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的需要。其次,调整师范教育的专业设置,在专业设置上可以不再分科,通过加强综合教学的方式,或者以广开选修课程的方式,综合培养师资。第三,增加师资培养的渠道,师范院校和非师范院校均可参与参与中小学教师的培养、培训工作。目前,教师资格考试与认定制度的推行,将给综合型教师的培养与成长带来一个良好的契机。
参考文献
[1]李秉德,李定仁.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163-165.
[2]周速.实现向“综合型”教师的转变[J]人民教育,2005,10:40.
[3]胡 波.合作:新课程对教师的新要求[J].课程·教材·教法,2004,24(7):8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