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9年第1期

实施中小学英语衔接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韩辉红




  再如,将26个字母归纳总结,通过5个元音字母将其归类,利用掐头去尾等方法学习一部分音标,加强语音教学,强化音标的学习。语音学习是小学英语的一个弱项,而它却是英语学习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是语言存在的基本形式。学生单词拼写错误多的重要原因就是语音没有过关。在此段学习期间,通过多种途径加强语音教学的趣味性,帮助学生建立起词的读音和书写形式之间的联系,按照词的读音去判断拼写的对错,按照词的拼写形式去判断其读音等。教会了学生拼读规则,学生的拼写正确率就会大大提高。
  2.倡导任务型教学,设计符合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的教学活动。
  (1)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持续兴趣的关键是教学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英语课堂学习,离不开直观性和寓教于乐的课堂活动的开展。新课标倡导的任务型教学就是让学生在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中,以具体的任务为载体,以模拟现实生活的场景为情景,以完成任务为动力,把知识与技能的培养贯穿在完成任务的整个过程之中;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通过感知、体验和使用语言来实现任务的目标,并通过向全班同学展示完成任务的结果来感受成功。基于这一思想,无论是单词的导出,新课的导入,语法的展开都要尽可能地结合情景。对话课可让学生扮演角色,进行表演;也可以积极鼓励学生一个人同时扮演两个角色:模仿读音,开展Talk show等形式多样的竞赛活动,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来,不断感到有趣、新奇、有惑,从中获得喜悦,由此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语言实践能力。教师还要尽可能多的设计一些真实的、有趣的情景和游戏,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在设计游戏教学时,要充分考虑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为中心,以游戏活动为方式,设计出与教学内容息息相关的教学游戏和活动,让学生在近于真实的环境中自主学习,感知体验,交流协作,探索发展,进而达到培养他们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目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能否持久,与他们能否取得成功有很大关系,教师要善于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决不吝啬表扬,尤其是对一部分后进的同学,要倍加关注,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2)设计符合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的教学活动。新的英语课程理念倡导“面向全体学生,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因此,在设计活动时要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注重对学生思维的调动,通过让学生亲身经历、体验而获得对事物的认识和反映,理解学习的意义和目的。这就要求课堂活动设计要相对简单容易,基于此年龄段学生的认知水平与性格特点,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利用生活资料组织英语课堂教学。教师可充分运用图片、实物、教室环境、投影片、音像制品等直观教具和做游戏,分组表演等各种活动形式,营造轻松愉快的外语气氛,让学生置身于模拟情景、直观情景、故事情景、生活情景之中,在不同层次进行广泛的语言实践。
  3.学习方法的有效衔接。好的学习方法是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的有效保证。小学生有的习惯很好,如上课积极举手发言的习惯,积极参与课堂游戏的习惯,每天回家读书5遍的习惯。但也存在着不太好的习惯,主要是:书写不规范,作业粗心马虎,拼写错误多,语法概念模糊,背单词不按发音规律,用汉语方式代替英语等。有些家长反映,孩子完成了布置的作业就没事干了,建议老师加大作业量。这种现象说明好多学生除了会完成老师布置的笔头作业,还没有养成良好的朗读和背诵的习惯、勤听多说的习惯、预习和复习的习惯、借用课外同步读物进行阅读的习惯。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学习习惯非常重要,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使学习者省时、高效地学习语言,系统地掌握语言规则及运用技巧。并且逐步使学习者在今后的学习中树立对语言现象的敏感性,自觉地吸收更多的知识,不断提高语言水平。除此以外,从初一开始,在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同时,教师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由“学会”向“会学”转变。学生一旦有了自学能力,学习就有了积极性和主动性,有了学习的热情,教学活动就更加和谐,教学效果就更加显著。同时,初中阶段除了培养好学生的口笔头交际能力外,还要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虽然中考书面表达题不很难,但一直都是考生的薄弱环节。所以,老师在夯实学生基础的同时,要让学生在背诵、看图说话等基础上,逐步把说的记录下来,充分发挥学生同伴互助精神,在老师的辅助下提高写作能力。
  按照以上要求实施,经过一个多月的磨合和实践,一般都能出色完成中小学衔接的教学任务。当然,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是当前英语教学改革中的一个热点,也是一个难点。笔者深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探索和实践,英语教学衔接工作会日趋完善和成功,这对提高学生英语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必将产生巨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文秋芳,王立非.英语学习策略实证研究[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程晓堂,郑敏.英语学习策略[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