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6期
“狂”类词新兴用法中的程度量级差异考察
作者:杨荣华
使用频率颇高的“暴”程度量级却是最高的,大概与“狂”类词词义虚化的程度有关,其缘由还需进一步探讨。
2.2性别与程度量级差异
影响一种新兴说法成立及扩散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除了语言内的因素,语言外的因素有如年龄、阶层、性别、职业、受教育程度等等。本文只考察了性别因素与“狂”类词程度量级差异的关系。
性别差异不仅体现在“狂”类词的使用与否、使用哪个“狂”类词、使用场合、对使用“狂类词+A”结构的可接受度等方面,对该类词的程度量级差异也有相关性。在我们调查的102个使用者中.常用“超”的人中女性占66.7%,常用“暴”的人中男性占68.1%。在在网络交流与手机短信时,女性使用频率远远高于男性。在不同语体中使用“狂类词+A”结构的可接受度,男性比女性趋于保守。认为在日常谈话中完全可以接受的。女性占56.4%;认为基本可以接受的,女性占40%。在正式发言及书面写作中,没有表现出性别上的差异。
对于程度量级差异,判定时主要根据个人语感和主观认识不同。调查结果发现,“狂”处于“顶级”量级在性别上没有表现出差异,“暴”处于“顶级”与“过度”。其中男生倾向于判定为“顶级”量级,女生则更多的判定为“过度”量级。“超”在低量级里表现出性别差异。“巨”的量级没有表现出性别上的差异性,如上图所示。调查结果表明,女性判定量级较男性有偏高倾向。
3 余论
比起普通话中“非常类词+A”式而言,时下流行的“狂类词+A”结构则更简洁,表达效果更好。同时也符合语言交际的经济原则。校园里,学生群体数量众多,网络时代信息交流的便捷,促使这一看似奇怪的组合结构却有着强大的感染力。现在它已从学生群体扩散到其他群体,在我们所调查的其他社会群体中,公司职员使用这类说法的较少,且多数为大学学历。学生群体进入社会后,这一类用法也带到了他们工作和生活的场所,从而带动语言现象的扩散和传播。语言运用中新词新语新结构的不断出现也反映了人们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某些变化。求新求变是人之常情, “狂”类词语域的不断扩大也反映了这个特点。
在同一言语社区中,当人们在生活中反复听到一种形式与一些显著的词汇连用,久而久之,大家都习惯于这一变化了,从而也使得该形式某个群体语言中占据了立足点,这些显著的词汇逐渐变得不再显著,这也体现出了语言变异与变化过程中词汇语法化的渐进性。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