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6期

“放二四”、“二四”的修辞理据及确义

作者:刘敬林




  提要 对近代汉语常见词“放二四”、“二四”的确义及词义之来由进行考辩,认为“放二四”是“放三”的藏词,“三”是“散”的记音字。“二四”是“放二四”之省。二词形并释作“不自约束”。
  关键词 近代汉语 放二四 理据 确义
  
  “放二四”、“二四”,是近代汉语中两个常见的不同形式的词,现今流行的各种版本工具书多收录释说:
  徐嘉瑞《金元戏曲方言考》:“二四,失信。(董)一言赖语都是二四,。又及至如今放二四。又放二四不知娘羞。”
  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二四,任意之意。《董西厢》卷一:‘放二四,不拘束。’此犹云浪漫。又二:‘当初遭难,与俺成亲事,乃至如今放二四。’此言任意悔亲。又三:‘放二四不识娘羞!待要打折我大腿缝合我口。’此言不知轻重。《气英布》剧四:‘只怕他放二四,又做出那濯足踞胡床。’此言不客气。涵芬本《遇上皇》剧一:‘二四的司公能主张,则他三个人狠心肠。做夫妻四年向上,五十次告官房。’此言无忌惮的官吏。《乐府群玉》二,王日华(林按:当是“哗”字分写之误)小令《风引雏》,再问[苏卿]:‘休胡芦提二四应!相傒幸,端的接谁定红?’此言任意答应。”
  朱居易《元剧俗语方言例释》:“二四:放拨(林按:当是“泼”之误)、放赖、胡涂、随便。”
  修订本《辞源》:“二四:放肆,撒赖,随便。常与‘放’字连用。金董解元《西厢》二:‘当初遭难,与俺成亲事,乃至如今放二四。’《古今杂剧》元尚仲贤《气英布》四:‘我不认得刘沛公,放二四拖狗皮是不回席。’”
  顾学颉、王学奇《元曲释词》:“二四:《遇上皇》-[赏花时]:‘则为你一貌非俗离故乡,二四的司公能主张,则他三个人狠心肠,做夫妻四年向上,五十次告官房。’《气英布》四[竹枝儿]:‘只怕他放二四,又做出那濯足踞胡床。’兰四,恣意、任情、随便之意,常与‘放’字连用。《董西厢》卷一[仙吕调·整金冠]:‘放二四不拘束,尽人团剥。’又同书卷三[大石调·洞仙歌]:‘当初遭难,与俺成亲事,及至如今放二四。’又同书卷四[仙吕调·尾]:‘休针喇,放二四不识娘羞,待要打折我大腿,缝合我口。’又同书卷五[仙吕调·满江红]:‘红娘闻语,嘻地笑道:“一言赖语,都是二四。”’《雍熙乐府》卷九散套[一枝花·棉花诉苦]:‘卖俏迎奸放二四,者也之乎。’王哗《风月所举问汝阳记》[凤引雏]:‘小苏卿言辞道得不实诚,江茶诗句相兼并。那件著情,休葫芦提二四应。’均其例。”
  龙潜庵《宋元语言词典》:“二四:放肆,无赖。《董西厢》卷五:‘一言赖语,都是~!’《遇上皇》一折:‘~的司公能主张,则他三个人狠心肠,做夫妻四年向上,五十次告官房。’王哗《殿前欢·再问》曲:‘休胡芦提一应,相傒幸,端的接谁定红?休教勘问,便索招承。’参‘放二四’。”又“放二四:放肆,恣意胡为。《董西厢》卷三:‘当初遭难,与俺成亲事,及至今~,把俺合下,休许咱家。’又卷四:‘~不识娘羞!待要打折我大腿,缝合我口。’《气英布》四折:‘只怕他~,又做出那濯足踞胡床。’”
  《元曲百科大辞典》:“二四:任意,轻率。《气英布》四折[竹枝儿]:‘只怕他放二四,又做出那濯足踞胡床。’”
  《汉语大词典》:“放二四:无赖。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三:‘当初遭难,与俺成亲事,及至今放二四。’又卷四:‘休针喇,放二四不识娘羞!’元尚仲贤《气英布》第四折:‘今日个鸣金收士马,奏凯见君王,提防,只怕他放二四。又做出那濯足踞胡床。’参见‘二四’。”又“二四:无赖;放肆。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五:‘一言赖语,都是二四!’元尚仲贤《气英布》第四折:‘只怕他放二四,又做出那濯足踞胡床。’元高文秀《遇上皇》第一折:‘二四的司公能主张,则他三个人狠心肠。’元王晔《殿前欢·再问》曲:‘那件著情,休胡芦提二四应。’”
  《汉语方言大词典》:“放二四:(动)变卦失信。官话。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及如今~。’”又“二四:(动)放泼;撒赖;装胡涂。官话。元董解元《西厢记》:‘当初遭难,与俺成亲事,及如今放~。’元高文秀《遇上皇》第一折:‘二四的司公能主张,则他三个人狠心肠。’元尚仲贤《气英布》第四折:‘提防,只怕他放~,又做出那濯足踞胡床。’”
  从上引各家释义及书证可以看出,就词语形式而言,或把“二四”与“放”看作毫无关系的两个词语,当“放”与“二四”连用时,也只关注“二四”,而有意不联系“放”,如《金元戏曲方言考》、《诗诃曲语辞汇释》、《元剧俗语方言例释》、《元曲百科大辞典》;或看到“二四”与“放二四”有联系,但避言其联系之所在,如《宋元语言词典》、《汉语大词典》、《汉语方言大词典》等;《辞源》、《元曲释词》“二四”条的释义之后补言“常与‘放’字连用”一句,仍避言其间的关系。就释义而盲,这些释义都在一个大范围内游移不定,甚至名为一义而实为几义,且有同一词例在同书的两个条目下释义不一。就词义理据而言,又都避言数词“二四”为何会有那样的动词和形容词之义。其实,这两个词的词语形式理据及确义很值得一辨。
  “放二四”是“放三”的“藏腹”式藏词修辞,“放”为其常义“不自约束”,即放诞不羁,放肆。“二”与“四”间所藏之“三”是“散”的记音字,亦即以“三”潜“散”义。“散”亦为其常义“不自约束”,放肆。“二四”是“放二四”之省,但同样是通过所“藏”之“三”——散:不自约束,来表达“放二四”形式之义。二词形表义相同,但词构不同,“二四”以所“藏”之“散”表义,“放二四”:放散,则为同义连用。
  汉语修辞手法的“藏词”,指将已有的表示一个完整意义的词语割裂开来,藏去一部分,留下一部分。用留下的部分来表达所藏词语的意义。这种修辞手法在我国古典文学中由来已久,且有“藏头”、“藏腹”、“藏尾”之分。梁萧统《文选序》:“又楚人屈原,舍忠履洁,召匪从流。臣进逆耳。”“从流”是《左传·成公八年》“从善如流”的“藏腹”措辞法,藏去“善”“如”;“逆耳”是《孔子家语·六本》“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的“藏头”说法,藏去“忠言”。唐韩愈《符读书城南》:“岂不念旦夕,为尔惜居诸。”以“居诸”代“日月”,用了藏头和藏腰的修辞手法,原于《诗·柏舟》:“日居月诸,胡迭而微。”清龚自珍《广陵舟中如伯恬书扇》:“逢君只合千场醉,莫恨今生去日多。”藏掉曹操《短歌行》“去日苦多”中间的“苦”字,而表达的正是“苦”,旬言莫恨今生苦。在所谓的俗文学中则更是常见,元无名氏《陈州粜米》第三折:“我骑上那驴子,忽然的叫一声,丢了我个撅子,把我直跌下来,伤了我这杨柳细,好不疼哩!”“杨柳细”所藏为“腰”,句言伤了我这腰。《金瓶梅词话》第二三回:“只听老婆问西门庆说:‘你家第五个秋胡戏,你娶他来家多少时了?’”“秋胡戏”藏“妻”,句言你的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