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6期

语言证据的文本解读

作者:张 彦

作为一个导演,作为一个成年男人,在给一个刚出道的年轻的女演员的短信中说“想你”“亲爱的”“不想出去,想你进来。”“你不进来如何合作?”“就是来我的‘想’里让我的‘想’落到实处!”等。说这样的话比较自然地会让人觉得这个人似乎有什么不单纯的想法。
  2、短信产生的背景
  大背景
  他们身份上的不同——一个是导演。一个是演员。在中国当前这种形势下,导演和演员之间经常存在着角色和身体的交换,被戏称为“潜规则”。这种规则是包括该导演在内的多数人所承认的,这是大的时代背景或前提。在这种“潜规则”普遍存在的背景下,发生本案中性暗示这种事情不是不可能的,甚至是不足为奇的。
  小背景
  该导演早有承诺在先——给该女演员一个重要角色,甚至连剧本都给了她,让她熟悉剧情。而我们知道,剧本是一部剧在正式演出前应该绝对保密的,只有剧组内部成员才能看到。从这一背景信息中我们可以看到,此前,导演已经把她作为该剧组一名演员对待了。这表明,如果不出意外,让这位女演员出演剧中一个角色应该是投问题的。
  该剧演员在8月22日将要敲定,7月26日~8月5日期间,即敲定演员前夕,这位导演作为一名中年男性,在午夜时分,给年轻的北漂女演员发了这些言辞暧昧的、极易让人向性的方向联想的短信。她没有正面回应他,此后不久公布的剧组演员名单中没有她。联系事发前的大背景和小背景。导演的短信是很容易让人觉得藏有性暗示的成分。
  3、双方发这些短信的目的和所针对的事件
  我们不妨把这二位的短信单独提取出来,分别考察他们话语中所传达出或隐含的目的,观察他们各自所关心的问题。
  从短信中我们可以看出,女演员发短信的目的是就自己能否人选一事向导演询问,起因非常单纯,从她的问话中可以读出一位演员对导演的瞢普通通的问话。在这种情况下,导演是如何作答的呢?
  导演的六句答话中除了第三句“那就不懂吧。”可以直接读懂之外,其余五句话似乎都有言外之意,尤其是“是忙啊。但不妨碍想你啊,亲爱的。”“不想出去,想你进来。”“你不进来,如何合作?”“就是来我的‘想’里让我的‘想’落到实处。”四句,表意不清,很暧昧,没有正面回答女演员的提问。
  此二人,一个努力使话题定格为选演员一事,一个却自始至终都在有意改变话题,使对话变得意义模糊,使用了暧昧的言辞——“想”“进来”“合作”等。作为答话人。导演大大违背了对话中的合作原则,是不合作的表现,表明他意在把话题引向另一个模糊的让人产生性联想的方向。如果他没有此意。应该将话题明朗化,以免给对方造成误会,要知道,这种误会在导演和演员之间是很容易产生的,因为这是个“潜规则”普遍存在的时代。但是,他偏偏没有这样做,甚至在对方已经说了“我不懂”的情况下.还依然继续模糊下去——“那就不懂吧”,全然不顾对方的理解。他把话题硬要引向一个不便明说的方向,只让对方意会,这正是暗示。那么。是什么话题不便明说呢?按照他的话语理解,就唯有性了。
  4、双方的身份、年龄、职业、性格或为人等
  女演员:26岁;刚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的学生。北漂演员;无业。导演:男,44岁;略有点名气的诗人;央视某电视剧导演。二人在身份上有着明显的优劣势之分,处于优势地位的男导演向处于劣势地位的女演员发出某种性暗示是有可能的。关于性格和为人,此案前不久,男导演身上发生了另一起相关事件,可以从侧面了解其为人:
  在此案前不久,一位名叫呙×的年轻女演员指称,本案中的男导演曾经以其导演身份对她有过类似的举动。记者采访了该女演员,她对记者说“他(该导演)不会亲口跟你说,你一定要跟我怎么样,但是他会给人一种感觉,就是你做不到这一点,那么这个戏,你就没戏了,这种感觉。”对这突然杀出来的呙×,该导演却连称不认识。下面是他和记者的一段对话:
  记者:你认识呙×?
  导演:呙×。我不太清楚。
  记者:呙×说她认识你,而且你和她蛮熟的,然后你们两个……
  导演:我现在不想就这个问题再谈下去了好吗?我也不知道这个呙×是哪个呙×,因为我认识的呙×很多。我不想就这个问题谈下去。
  面对记者的追问,导演显得很激动,几次表示不要提呙×。那么真的像导演所说,他对这个“呙×”不清楚吗?记者又采访了呙×。
  记者:他(导演)说不认识呙×。
  呙×:那不可能。有太多的证人在。这个他想撒谎也搬不了。而且他为什么要否定认识我呢?我觉得从这个侧面来讲。可能就更加让人怀疑他和××(女演员)之间的那个事情的真实性了。
  对于该导演说不认识自己,呙×表示“没想到,真的没想到,因为太幼稚,我觉得他这么大一个人说这种话,身边很多朋友,不管是我的朋友,还是他的朋友都见过我,而且都是在公共场合出现的。”
  按照呙×的说法,她和该导演的交情不浅,可为什么导演要矢口否认呢?另一方面,导演说他认识的叫呙×的人很多,可是据常识判断,这个名字应该不会有很多,因为这个姓是非常少见的,他说他认识的叫这个名字的人很多,难免让人生疑。面对记者的追问,导演居然表现得很激动,几次表示不要提呙×,既然不知道这个呙×是哪个呙×,那么他为什么激动呢?即便真的认识很多呙×,不知道此呙×到底是谁,如果他真的对任何人都没有过不轨举动、问心无愧的话,那么,也实在不必激动什么,不必对这个“呙×”的名字躲闪什么。这个侧面很容易让人对导演这个人产生怀疑。
  综观短信产生的大背景、小背景以及来龙去脉等综合语境,应该说,导演短信中含有性暗示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根据“在民事诉讼中,只要具有占有优势的证据就能够获得胜诉。”(刘金友,314)我们认为,本案应该支持女演员的“性暗示”说。
  
  (二)此案的启示
  由这件案子我们可以看到.短信语言可以作为法庭证据,不过决不能仅从字面上作简单或单纯的解读,应该全面考察短信出现的语境。因为,短信就好比人们语言交际中的片断,孤立地抽出任何一部分,都是所谓的“断章取义”,理解起来不免有片面之嫌。即使能够找出短信交往的前前后后的语言来,也不能准确判断所抽取的部分短信的含义。打个比方,就好比我们分析一篇文章,想要分析清楚文章的内涵,必不可少地要了解作者在做这篇文章时的社会历史背景。了解作者的自身境遇等等。这就要求法官在判案时要掌握从宏观上解读短信的方法,不能仅仅局限于文本本身。由此我们应该认识到,对于法律工作者来说,对语言知识的掌握,对文本的分析等等,都是应该具备的一项职业技能。
  
  三、结语
  
  对于案发前或案发时当事人留下的语言方面的证据,如何进行解读,如何把握其中的真正内涵,这需要法律工作者掌握一定的文本解读方法,重要的是要综合考虑多种语境因素,不能仅仅局限于语言证据的文本本身。由此我们提出语言证据语境分析法,希望能够对此类语言证据的解读在法律上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