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6期
论言语文化行为
作者:何 刚
导每一个成员的行为,成员之间、群体之间的社会互动。保持共同体的良性运转,促进文明与进步。因此。无论是鼓励性的文化用意,还是纠偏性的用意、修正性的用意,都是反映文化核心设定的,离开了这个特性,你将很难解释特定用意的情景合理性。推荐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普遍经历的一种文化行为。推荐某人,表示这个人是某方面的能人,同时也表示(预设)你相信被推举者比其他人更合适做某事。就情景而言。无论是应他人要求而举荐。还是你主动地举荐某人,都是文化认同而且鼓励的用意,因为推荐隐含着推荐者对被荐者的认同,是彼此产生亲和力的用意,有利于共同体凝聚力的发生和释放;就共同体而言,推贤举能是它兴旺发达的根本举措。正因为如此,政治民主把群众推荐程序化,作为选拔人才的基础性步骤。文化用意的第三个特性就是它的倾向性,这个特性与第二特性密切相关。由于文化用意映射的是文化系统需要,反映的是集体意志,所以,在行为选择上,它就会强烈地倾向于核心设定:凡是有利于核心设定的维护、建构、强化、更新的用意。都是要鼓励的行为意向,凡是有悖于、有害于上述方面的意向,都是要力图纠正、避免、禁止的。欺骗是一种不良的文化用意,因为,不仅是对被骗者,也包括欺骗者本人,乃至整个共同体,这种用意都是灾难性的。正因为如此,在以诚信为第一原则的文化共同体内,欺骗是一种罪行,一旦发现必然招致严厉的惩罚。
三、文化用意的情景化发生
文化用意的情景化发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需要经过一些关键的步骤:情景前提化、文化激活、核心设定关联投射、价值评估(现实价值化)、用意建构(定性与定形——确定行为性质和具体形式)。下面我们具体讨论。
3.1 文化用意的情景前提化
文化用意的发生必须具有适当的或合理的情景前提(premises),因为作为以文化价值为导向的语用意向(用意)不可能是随意的、没有可靠的情景依据的。比如,要赞扬一个人,使他成为其他人的楷模,就必须预设他在此之前的某种值得赞扬的事迹或行为已经发生和该事迹或行为的示范性。一般而言,情境中比较显见的事件或行为(言语、非言语)作为文化用意的理据是比较典型的形式;但是,我们也不能排除有某种联想而导致的(隐含的)文化用意的可能性。换言之,文化用意的情景前提既可以是显性的,也可以是隐性的,但无论是显是隐,它都是不可缺少的。Searle(2001)关于“先在意向”(prior inten-tion)与“行中意向”(intention-in--action)的区分,实际上就和行为的情景前提预设有关。
3.2 文化激活
所谓文化激活,指的是情景前提对文化系统语境的激活。情景中发生的相关事件必须积聚到足以唤起行为预发者文化注意的程度,并且它引起了这种注意.使该行为预发者进入相关文化信息的搜索。比如,当弟弟对自己朋友谎称母亲是一个普通雇员(不愿承认她是自己母亲)时,Freddy不仅感觉到该行为的情景不适合,而且感觉到它与文化语境(美国文化讲究诚实)的抵触(撒谎——诚实)。换言之,弟弟的不当行为引起了哥哥的文化注意(关注文化价值可能受到的威胁),使他进入了搜寻合适文化反应信息的过程。这就是文化激活。
3.3 核心设定投射
随着文化语境的激活,核心设定的投射随即发生。行为预发者通过搜寻文化信息源,力图找到审视前提事件或行为的文化设定信息(文化理性),并为适当的文化反应进行准备。比如,Freddy通过搜寻,将基督教的原罪感(sin)投射到弟弟的撒谎行为之上,产生了情景化的文化信念。而这个信念正是确定预发行为(提醒和警示)的有效准备。
3.4 文化估价
文化估价就是对即将采取的反应/行动进行文化价值评估或审查。即如果这样做,会不会起到预期的文化作用?这种作用有多大?会不会带来不良的后果(事与愿违)?如果有。应该怎样克服?情境的不利影响怎样克服?这些问题的解决是用意构型的关键。比如,知道弟弟说错了话,而且其情景后果(令Freddy不开心)和文化后果(撒谎对诚信价值观的冲击)相当严重(影响弟弟的文化品行、导致社会人际诚信的缺失),那么,作为哥哥该如何是好?如果听之任之,必然造成十分恶劣的个人及文化后果。如果出面干预,弄得不好,弟弟不能接受。反而加剧彼此矛盾。因此,Freddy要对情景需要的回应/行动进行文化价值提升和整合,以找出合适及有效的行为特征集[1、指出错误;2、指出文化危害;3、顾及弟弟的面子;4、确保文化信息的对象化]。
3.5 用意定型
文化用意的定型即在上述步骤之上对情景化反应进行文化整合。以确定其行为的性质:1、单一行为还是策略化的会话行为?如果是单一行为。其行为类属是什么?如果是策略化行为。那么怎样分布该行为的信息?文化用意是逐层体现,还是先用预示语列(pre-sequence),再图穷匕首见。总之,必须明确文化用意的体现方式。现在让我们看看整个对话:
“You’re a liar,”Freddy whispered to me once we sat down.Mom was in the station checking to see ifthere were any passengers.
I tried to ignore him.
“You just told him a lie.Why did you do that?”(你对他说了谎,干么这么做?)
“I don’t know,Ijustdid.LeaveITte alone.”(不知道。做了。离我远点。)
“Don’t you know it’s a sin to lie?”(你不知道撒谎有罪么?)
“Sure,I knowthat.Shut up.”(当然知道,闭上你的嘴!)
“Shut up yourself!”(该闭嘴的是你!)
(James Lehrer,We were dreamers,p90)首先,考虑到弟弟的面子,Freddy选择了等大家坐定,耳语式地指出你撒了谎。当然,弟弟(我)自知理亏,不能争辩,只好装着没听见(回避策略)。于是,为了进一步指明弟弟的错误,并让他找到问题的根源,Freddy进一步指出错在何处,并质问他为什么要撒谎。而弟弟选择了进一步逃避,这使Freddy选择了穷追不舍,指出撒谎的严重性(你不知道撒谎是一种原罪么?),隐含:你不能再这样做了,否则上帝会惩罚你的。弟弟显然有所领悟,但态度仍很对立(住嘴!),所以,Freddy拿出当大哥的权威(你才应该住嘴呢!),以强化自己的文化用意(纠正弟弟的有害行为,确保文化价值不受破坏)。
文化用意的构建是一种情景化的意向构拟过程,会受到各种情境因素的影响。因此,单一的行为常常是不奏效的,尤其是文化纠偏的行为。因此,文化用意的形成需要一系列的情景和文化综合演算(整合)。
四、结语
本文从结构和情景动态角度讨论了文化行为的语用学解释问题。我们看到,文化行为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言语行为形态。其核心是与情景需要相关、但又高于情景需要的文化用意。文化用意产生自会话者的强烈的文化意识,而文化意识则是个人文化意态(心理结构)的表现。基于情景需要的文化用意是话语的行为性质得到文化的界定和提升,对于文化的核心心理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文化行为也成为文化语用学的基础概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