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4期
修辞教学应以语境为纲
作者:孟建安
是什么意思?在这样的上下文中,作者的这种表达究竟有什么样的意图?在这个语境中,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表达而不作出其他的选择?总之,这种种思考都须把语境因素作为重要的影响参数。通过强化语境参照意识,就是要教会学生掌握如何发掘、转化语境功能的方法并夯实这种基础,并准确地解读文本语言,从而来提高修辞教学的效果的。这就是一种以语境为纲的修辞教学理念。再次,要做到自主,那就是要主动而有选择地利用语境条件进行修辞教学,修辞教学过程中对语境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是盲目的、毫无选择的,而是有针对性的、有一定的主观愿望作为心理支撑的。当然,语境自觉、语境意识是一种主观的东西,个人对语境的感悟和理解各有千秋,所以语境自觉就会因人而存在着程度上的差异性,这样势必就会影响和制约不同的教师对语境条件的利用程度,并由此造成教学效果的差异问题和教学质量的高低问题,影响到学生对语境原则的理解与把握。因此,提高“以语境为纲”的修辞教学理念,应成为修辞课任教教师的一种自觉努力。
三、“以语境为纲”是一种方法论选择
以语境为纲是修辞教学的一种方法论选择。这种论断的提出是有一定的事实依据和语文教育理论的支持的。首先,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实验修订本)》已经非常明确地把研究性学习作为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其次,若干年来语文教育界所进行的教育教学改革,已经在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对研究性学习进行了非常有益的探索,“情境教学法”…的重新提出和现实选择实际上就是运用语境理论指导语文课堂教学的结果。而研究性学习的基本要求就是要创设一种情景,使学生模拟一种学习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对信息的鉴别,更全面深刻地理解知识,并使相关修辞技能得到相应的训练。其基本的教学模式可分为“五段九步”:
第一段——理解。又分为两步:第一步是预习认知指导,第二步是分析整合指导。
第二段——掌握。又分为两步:第一步是比较鉴别指导,第二步是归纳总结指导。
第三段——运用。又分为两步:第一步是修辞表达指导,第二步是修辞理解指导。
第四段——发展。又分为两步:第一步是修辞批评指导,第二步是修辞研究指导。
第五段——反馈。本段仅有一步,对修辞教学效果进行评估。
’
这五段九步表明,以语境为纲作为一种方法论原则为修辞教学提供了另一种思路。它自然是处在宏观层面,是一个由较多的方法和手段按照一定的规则组合而成的聚合系统,具有更多的抽象性和理论性。所以,在这个方法论原则下还存在着众多的具体的修辞教学原则。这些分原则大多具有双重身份,既是语境系统的构成要素,又同时可能会被转化为修辞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也就是说,教师应该对语境因素进行有意识地转化,使相应的语境因素具有转变为修辞教学手段的可能性。教师要主动地自觉地赋予这些语境因素以工具性能,要设置一定的语境并充分利用语境因素的优势条件为提高修辞教学质量服务。比如,可以把语境条件作为修辞教学反馈的重要手段,利用语境来检视修辞教学效果的获取情况;把修辞用例的分析和评价置于一定的语境之中来考察;把修辞理论的阐释和论证放在具体的语境中来进行等等。就修辞格的教学来说,要想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能够领略修辞格式的意趣,并熟练地创拟和恰切地运用辞格,就必须首先设置特定的语境,然后再采用启发、问答、比较等一些具体的教学方法,在语境中训练学生对辞格形象的感悟能力,使辞格知识和辞格理论转化为语言运用层面上的操作系统。如果撇开语境,教师在课堂上一味大谈辞格的一般原理和修辞作用,那必然会因为没有实际的语言生活作为参照,没有具体的语境条件作为支撑,学生也就很难高效快捷地掌握修辞格式的相关知识,更难以在一个动态的语境条件下得体地运用辞格,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总之,修辞教学是要在以语境为纲总原则或指导思想的支配之下再做出具体教学方法上的选择。
四、“以语境为纲”是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为目的的
以语境为纲是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为目的的。那就是要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根本的教学理念,在动态条件下优选或创拟特定的语境条件并发掘语境所固有的潜在功能,富有创造性地进行临场实验和现实操作,来提高修辞教学的质量和教学效果。具体地说,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其一,在语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二,在语境中传授修辞知识和修辞理论;其三,在语境中提高学生的修辞表达能力;其四,在语境中提高学生的修辞理解能力;其五,在语境中提高学生的修辞批评能力;其六,在语境中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修养。以词语修辞教学为例,如鲁迅《故乡》:“……闰土说着,又叫水生来打拱,那孩子却害羞,紧紧的只贴他的背后。”该例中。作者用一个“贴”字而不用“靠”、“站”、“立”、“趴”等词语,自然有作者的考虑。为什么会这样?在教学中就得把它放在具体的语境中加以分析。《故乡》整个语篇提供的背景信息是:水生是农村的孩子,没有见过大世面,又是第一次见到“我”,存在惧怕心理,闰土又让水生打拱等。这些语境条件都为理解此处为什么运用“贴”这个词语提供了最有益的帮助。因为语境的作用,该例以一个寻常化的词语,就把水生初到时害羞胆怯的情态维妙维肖地刻画了出来。通过具体的语境条件分析,就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同义手段选择的重要性及其所具有的积极效应。在修辞教学中,如果不以语境为前导,只是孤立、静止地空谈该词语所谓的生动性问题,就不能让学生真切领悟到该词语的修辞功用,也就不能很好地把握语句的意思,更不能吃透作者的用意和段落层次的意旨,当然也就不能够提高学生锤炼词语、运用词语的能力,因此也就不能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所以说,不以语境为纲所进行修辞教学是难以想象的,修辞教学要想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只有坚持以语境为纲的教学理念,实施情境教学才是提高修辞教学质量的最优化选择。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