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5期
“大”与“小”的对称与不对称及相关动因
作者:周 静
量有形式上的一致性。如有“大不大”的疑问,同样也会有“小不小”的对应。尽管二者的限制、预设、标记是不同的,但形式上却是对称的。
一般的倾向是将“大不大/小不小”看成是非问,“大吗/小吗”、“有多人/有多小”看成特指问(沈家煊1999,172)这种看法有一定的道理,因为这在语用层级比较容易满足“两极对等”,从而减少中间环节,使疑问得到最大的有效性,减少信息的磨损。如:
你订做的书架大不大?你订做的书架大吗?你订做的书架有多大?你订做的书架小不小?你订做的书架小吗?你订做的书架有多小?。你订做的书架中不中?你订做的书架中吗?你订做的书架有多中?
这表明“两极选择”是一种符合主观性与相对性的选择,是能够减少中间环节符合语言的经济原则。
三、“大”与“小”的不对称
在人们注意到“大/小”对称的同时,也有人注意到了“大/小”的不对称。最基础的是有“大”无“小”,如“大海、大殿、大粪、大自然、大杂院、大本营、大衣、大红(颜色)、大后方、大虫、大战、大庆、大团圆、大黄(药)、大革命、大饼”等等(沈家煊1999,2)。
3.1语音层级的不对称 首先是结构数量的不对称,“大”由两个音素构成:d+a。“小”由四个音素构成:x+i+a+o。其次,声调不对称,“大”是去声,由高而低,一路下行,显得干脆有力。“小”是上声,由中高而低再由低而升,绵长曲折。
这种语音上的不对称影响到“大/小”应用上的经济性。这对应用的影响是潜在的,也是明显的。
3.2构词层级的不对称 就一般情况讲,“大/小”在构词层级有对称性。但不对称也是客观存在的,最主要的是语义构成不对称。主要表现在“大~/小~”不表“占据空间比较多/少的语义,而表其他。如:
(1)类与属的不对称:大白菜/小白菜 大肚子/小肚子 大豆/小豆 大袿/小褂 大将/小将[“大./小白菜”(白菜/青菜)、“大/小肚子”(怀孕、饭量大的人/小腹)、“大/小豆”(黄豆/赤豆)、“大褂/小褂”(长中式单衣/贴身单上衣)、“大将/小将”(高级将官/有闯劲的年轻人)]
(2)价值不对称:大菜/小菜[“大菜/小菜”(鸡鸭肉等荤菜/素菜)]
(3)实指不对称:大车/小车[车/小车”(对火车司机的称呼/牲口拉的丰/手推车)]
(4)分类不对称:大衣/小衣[“大衣/小衣”(西式外衣/衬裤)]
(5)感情色彩不对称:大动作/小动作 大老婆/小老婆 大鞋/小鞋广大动作/小动作”(大规模行动/不正当活动)、“大老婆/小老婆”(有妾人的妻子/妾)]
(6)转指不对称:大年/小年 大篆/小篆 [“大年/小年”(丰收年/果树结果多的一年/果树结果少的一年)、“大篆/小篆”(六国文字/秦朝规范后的丈字)]
3.3短语层级不对称 短语与词的区别本文不讨论,只是用限定与陈述将最典型的词与短语区分来。如:
导演:大/小导演 人物:大/小人物
绅士:大/小绅士(指人名词) 感觉:/大小感觉
主语:大/小主语 白话:大/小白话(抽象名词)一般来说,在对指人名词进行标记的时候,“大”与“小”都带有较多的词汇意义,“大”有隐喻意味,“大导演”是指取得较多成就的、比较受到社会重视的、知名度高的导演,“大人物”则指地位高,担任领导职务的人,而“大绅士”则指最具有绅士风度的那类人。而“小导演”则指年纪小或是取得的成就不多,不受社会重视,知名度不高等等。由此我们可以说,“大”标记的比较量大极倾向。而“小”标记的是比较量少极。抽象名词中的“大/小”主要是通过隐喻来分类,“大感觉”指总体感觉,“小感觉”指具体的感受。而“大主语”指主谓谓语句中的主语,“小主语”是主谓谓语句中谓语部分的主语。“大/小白话”则一是指“接近劳动大众的通俗易懂的语言是大白话”而“小白话则指一些地方的俗语”等等。这些在一定范围内是不对称的。其认知机制就是竞争动因。
一般来说陈述偏重于外延的叙述,陈述和限定存在不对称。“大~”与“~大”的不一致就属于着一种情况。如:
英雄:大/小英雄 富翁:大/小富翁
名人:大/小名人(指人名词)
大英雄≠英雄大 大富翁卢富翁大
大导演≠导演大 大人物≈人物大
大桌子≈桌子大 小桌子≈桌子小
大房子≈房子大 小房子≈房子小这表明“大~”与“~大”所选择的对象是不一样的。“大”充当定语与充当谓语是不一样的:“大/小英雄”指“知名度高的/年龄小的英雄”、“大/小富翁”指“非常有钱的/年龄小的富翁”、“大/小名人”指“有巨大影响的名人/名气较小的名人”。这类“大/小”就是隐喻而不是实指。但是“大桌子/房子≈桌子/房子中比较大的一类”,“小桌子/房子≈桌子/房子中比较小的一种”就是桌子而只有前者没有后者的“大~”组合则大多是实义而不是隐喻义。因此凡是能够由限定变为陈述而意义不变的是短语,不能的则大多是词。在短语层级“大/小”的对称比例要高于构词层级。
3.4语用层级的不对称 这类不对称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第一,出现频率不对称。出现的频率不对称,语音的不对称导致出现频率的不对称,因为越简单越符合经济原则,使用成本也就越低,出现频率也越高。“大”的出现频率远远高于“小”,仅从《现代汉语词典》收词就能看出:“大”收词360个,“小”收231个,有“大~”无“小~”232项,有“小~”无“大~”101项。这一比例就说明这一点。另外在网络文本中,如”百度搜索”中,“大~”出现1880万次;“小~”出现1690万次。“古格搜索”“大/小”比例为1亿7400万/7890万。“雅虎中国”为100,379,896/64,008,346。(搜索日期2005.4.29)。
第二,语用选择的不对称。人们的最基本的认知倾向就是趋简易性、趋显著性,即易于把握的、容易认知加工的,会产生令人满意的效果的往往被优先采用。一般来说问“大不大”没有预设,而问“小不小”则有事先估计预设,趋大是没有标记的而超小是有标记的(黄国营等1993)那么在语用层面就表现为趋“大/高/好”而不趋“小/矮/坏”,因为短语层面的“大/小”对称,那么量“大”取向与量“小”取向也形成对称。如表:
将“大不大”看成是非问,“大吗”看成特指问(沈家煊1999,172)有道理,但如果从设限、预设、标记的角度看,情况就有所不同。因为“大不大”无上限而“小不小”有偏向。“大吗”为单向倾向问而“小吗”为专指问。“有多大”为特指问而“有多少”为特指标记问。这种有限、预设、标记多与发问人的心理与语
本文为全文原貌 请先安装PDF浏览器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