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5期

话语冗余与辞格的形成

作者:夏中华




  提 要 语言在它的每个层面上,都存在着冗余或重复。列日学派把话语符码的这种冗余特性称之为纠偏功能。这种看似并不经济、显得多余的成分,可以增强语言的表达功能,强化语言的修辞效果。
  关键词 列日学派 冗余 零度 辞格
  列日学派是西方现代修辞学的重要流派之一,他们在1970年出版的《普通修辞学》在西方语言学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普通修辞学》的最大特色是成功地把结构主义语言学方法用于修辞分析,以现代语言学理论为基础提出了新的修辞理论,从而为修辞学提出了一整套具有普遍意义的科学的理论方法。特别是其辞格分析方法更是独具特色,为辞格学的研究和发展做出了贡献,对汉语辞格研究也极富启发性。
  列日学派辞格分析方法的理论基础是由一系列核心概念组成的,本文拟对话语的冗余及相关概念作以简要分析。
  
  一
  
  谈到列日学派的辞格理论以及话语冗余问题,首先不能不涉及列日学派的一个重要概念:零度。“列日学派试图对新修辞学的偏离概念作更为形式化的处理。零度或零级概念对他们来说也是基本的。”
  列日学派的零度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指“应该是什么”,它所对应的是语言的结构系统,一般称作“理想零度”;二是指“习惯或大多数状态”。它所对应的是操作方法,一般称作“操作零度”。由于受结构主义语言理论,特别是索绪尔、叶尔姆斯列夫等学者语言学观念的影响,列日学派同样强调“语言是形式而不是实质”。因而在零度上他们首先强调的是“应该是什么”,即理想中的语言结构系统的抽象状态的零度,但他们对以往的修辞学又有所继承,即兼顾“习惯或大多数状态”的操作方法上的零度。
  列日学派认为,理想零度是近乎科学语言所追求的那种目标,即把语言视为单义性的。按照这个标准,一方面,词在语义世界中被视为处于核心地位,是由多个不等的义素构成的,例如“灌木”是由“矮小”“丛生”“木本”“植物”等义素构成;另一方面,话语则由被看作是由一定的词构成的。这样一来,修辞分析实际就把话语、词汇和义素(实际也是由词表示的)联系到一起了,所以,绝对的零度就是通过一个元语言过程把话语归纳为基本义素,这些义素再被规约(reduction)为最小的语言要素,使它只具有指示词义各种可能性的功能。当然,列日学派也承认这种理想零度只是某种预设,并非是一种有效的工具。因为很难用具体的方法得到它。正因如此,修辞分析更要依靠操作零度。
  
  二
  
  列日学派从信息论中借用了冗余性(redundance)一词,即信息的自重复性。他们把话语符码的这种冗余特性称之为纠偏功能。在列日学派的学者们看来,语言中那些看似并不经济、显得多余的成分,其实恰是语言运用中所必需的:它不仅可以避免语言在传输时发生错误,而且还会增强语言的表达功能,强化语言的修辞效果。换句话说,如果把冗余或重复的单位压缩掉,那么,话语中的信息照样能为人所理解,但难免会缺损或丢失一些信息,或使语言表达平淡无味,甚至有损于语言表达效果。
  在冗余性语言中,表达主要信息的词与词之间往往被分隔开一段距离(长短取决于变化的语言要素的数量),这为辞格的形成和运用提供了条件。同时,通过界定、分析冗余在言语作品不同层面的表现,就可以从听读者角度确立语言的零度与偏离,进而分析话语的修辞和修辞效果。
  语言在它的每个层面上,都存在着冗余。
  
  (一)语音或文字冗余
  在一些话语中,有的音节或文字与意义的表达关系不大,甚至没有关联,表面看来是多余的,在语义(语境)分析、语法分析中都可以忽略不计,尽管它是词语组合关系中的一员。离开了它们,几乎不会影响听读者对语言信息的解码。但在具体的表达过程中,它往往又是不能被压缩掉的,一旦压缩了,就会破坏原来的话语信息,或者影响表达效果。
  从修辞效果上说,在语言表达过程中,为了增强语言表达的韵律美,对语音或文字进行选择、组织、调整、配合上的一些手段,从某个角度看是冗余成分,但从表达方面看又是必需的。例如,为了追求表达效果或符合表达韵律要求所进行的平仄、押韵、双声叠韵、音节调整等,都属于这种。恰当地利用语音或文字冗余,能使语句形成一定的节奏,产生和谐的韵律,便于更好地抒发情感,说着上口,听着悦耳,给人以艺术享受。例如:
  天不怕来地不怕,
  偷光抢尽才作罢。
  可怜马儿被分尸,
  连根毛也没剩下。
  (漫画《盗御马》华君武画 池北偶诗《新华文摘》1981--4)
  这里的“来”“儿”“下”,从表意角度看属冗余,但从韵律要求和表达效果看,又是无法删除的,因为它们起到了协调音节、押韵等作用。
  修辞中的反复辞格,从表面看更是语音或文字上的冗余成分,但从表达效果上看,却起着强调的作用,可以使话语突出重点,深化语义,渲染气氛,抒发情感。例如:
  昆明的春天是温暖的。
  眼下正是所谓寒冬时节吧。啊,昆明的春天温暖的。
  (吴然《那只红嘴鸥》)
  这里,“昆明的春天是温暖的”一句反复出现两次,使话语的重点得以突出。
  语音双关是故意而巧妙地利用词语的谐音使话语同时关涉到两个对象的一种修辞手法,所谓谐音,指的是利用音同或音近的条件,而音同或音近就是由语音系统本身各成员间相互关联形成的一种冗余,它通常可以使语言表达含蓄生动,幽默而耐人寻味。唐·李商隐《无题》中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以及歇后语中“孔夫子搬家——净是书(输)”、“外甥打灯笼——照舅(旧)”等,都是人们熟悉的语音双关语例,其修辞效果也正是以语音方面的双关为条件的。
  
  (二)句法或文法冗余
  句子中的一些插入语、词的兼类和活用等,可以看成是句法或文法冗余。如果从经济的角度看,语言表达应该是越简洁越好,能用一个音节的就不用两个以上音节。但在汉语的组词成句的过程中,却常常要注意音节在数量上的配合,这不仅是修辞的需要,也是语法或是节律的要求,还是汉语重要的特点之一。例如,有的副词要求与之搭配的成分必须是单音节的词,如“过”,只能说“过难”“过静”,不能说“过困难”“过安静”等;而与之同义的“过于”就不受这个限制,既可以说“过于难”“过于静”,也可以说“过于困难”“过于安静”等。有的副词可以限制一个短语,但通常要求跟在后面的动词是单音节的,如“足”,只能说“足等了一个小时”,不能说“足等候了一个小时”,但与之同义的“足足”则不受这个限制;而有的副词却相反,它要求与之搭配的成分不能是单音节的,如“大力”,只能说“大力支持”“大力帮助”,不能说“大力支”“大力帮”,由“对于”组成的介词短语作状语时,一般要求中心语是个复杂形式,但“对”组成的介词短语作状语时,就没有这个要求,我

[2]


本文为全文原貌 请先安装PDF浏览器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