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4期

李肇星外长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就中国外交工作和国际问题答记者问

作者:佚名




  有一句话曾经在年轻人中很流行,叫做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现在看起来,我自己永远难忘的、我最珍惜的一些记忆,是我访问过的一些困难多的国家,比如说在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非洲大陆的53个国家中,我已经访问过47个。
  我最难忘的是今年一开始,我在11天时间里访问了7个赤道线上和附近的国家。那里的天气比较热,蚊子比较多,但是人民勤劳、勇敢、智慧,对中国人民充满了真诚的友谊。见到这些国家的人民,我就像见到了自己的亲人,中国永远不会忘记非洲人民对中国的帮助,包括在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问题上给予中国的宝贵支持。
  旅行这么多,当然会累一点,但是能为世界和平尽点力,能为自己的国家多交些朋友,也是人生的幸福和责任。
  在非洲一些自然条件艰苦的国家也忙碌着许多中国记者、许多中国工程技术人员,特别是还有许多中国医生。从1956年到现在,中国共向非洲派出了1.6万人次的医疗队员,共帮助非洲老百姓看病2.4亿人次。
  还使我受到鼓舞的,就是这次从非洲赤道线上回到北京,有那么多青年朋友来找我,他们希望我能帮他们想点办法,让他们到非洲去做青年志愿者,和非洲人民一起劳动,一起使这些非洲国家变得更富裕、更美丽。
  日本《每日新闻》记者:中国对日本来说,既是机遇,也有挑战。可以预想,东亚地区将迎来两个大国共同存在的时代。你认为日本和中国在政治、经济、安全保证以及联合国事务等方面,应该怎样处理双方的关系才能携手带动东亚地区的发展?今年4月份,温家宝总理将访问日本,这次访问将促进两国的关系和交流。中日友好交往在下一个阶段还会有哪些举措?
  李肇星:去年10月,中日双方就克服两国关系的障碍和促进两国关系健康发展达成一致,中日关系开始走上改善与发展的轨道。这是两国政府和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来之不易,值得共同珍惜。
  我们愿意同日方一道,继续为推动两国关系健康、稳定发展而努力。我们愿意根据两国之间三个政治文件的精神,积极发展睦邻友好合作。我们愿意加强同日本在经贸、科技、环保及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合作。我们也愿意同日本就东海问题进行磋商,坚持共同开发的大方向,寻求双方都能接受的办法,使东海成为友好之海、合作之海、和平之海。我们也希望看到日本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你心里想到的可能还有安理会改革问题,这是一个多边问题,我们愿意同包括日本在内的各方参加民主讨论。我们两国外交部的工作层面也可以就这些问题保持接触和磋商。
  我刚刚对日本进行了一次访问,受到了热情的欢迎。我对温家宝总理即将对日本进行的正式访问取得成功更加充满信心。
  台湾无线卫星电视台记者:台湾领导人陈水扁特别在召开全国人大会议和政协会议的时候,宣称台湾要“正名”,要“独立”。请问从大陆角度看,这种说法是不是等于推翻了他过去所承诺的“四不一没有”?大陆在国际场合,在外交上会不会采取相应的措施?另外,李部长在台湾的知名度相当高,很多台湾民众对部长也很感兴趣,如果部长退休了,你觉得怎么样的人,才可以继续推动大陆的外交政策路线?
  李肇星:我对陈水扁最新抛出来的“台独”分裂主张,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负责人已经在昨天发表了严正声明,表明了我们的严正立场。
  我非常喜欢我们的宝岛台湾,到什么地方都会经常联想到我们美丽的台湾岛。比如有一次我去青海出差,看到一座山叫日月山,我立即想到的就是台湾岛上的日月潭,觉得它们就像兄妹俩或者姊妹俩。
  你谈到我退休之后的问题,我最不担心的就是人才。中国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地方。不知道有多少人在各方面水平都比我高。我对此充满信心。我认为一个人能成为人才,最基本的一点是要像爱自己的母亲一样热爱自己的祖国。一个热爱祖国的人,才会热爱人民。热爱自己的人民,就会热爱全人类的进步事业。
  法新社记者:六方会谈的外长会40多天后将在北京举行,这将是六方会谈的第一次部长级会议,你期待这次会谈会有什么样的进展?面临什么障碍?六方会谈将来会不会变成东北亚的和平机制?
  李肇星:2005年9月19日发表的六方会谈《共同声明》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难得的外交文件。按照文件的精神,我们要把各方以实现半岛无核化为共同目标的承诺逐步化为行动,这对半岛的和平稳定很重要,自然也同东北亚的和平稳定密切相联。
  不久前,第五轮六方会谈第三阶段会议取得了进展,又往前走了一步。我们希望有关工作组也都能按时开始工作,而且在工作中能够取得实效,逐步达到我们的共同目标。
  中国日报记者:随着中国国际影响的不断提高,不少国家提出中国应当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请问你对此有何评论?
  李肇星:我们是依法行政。我今天带来了自己学习的三本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联合国宪章》和《北京奥运会及其筹备期间外国记者在华采访规定》。
  我们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认真履行自己的国际义务,我们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们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也尊重别国的合法权益,主张通过协商解决分歧,通过合作应对共同挑战。
  我们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对外开展友好军事交流,增强军事透明度,积极参与反恐、防扩散、联合国维和行动等国际安全领域的合作。前天,中国国际战略学会会长熊光楷先生告诉我,这些年来,中国先后16次参与联合国的维和行动,派出的维和人员超过5000人,是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中最多的。
  胡锦涛主席这次访问利比里亚的时候,检阅了我们在利比里亚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部队。我们在利比里亚的维和人员将近600人,他们的精神状态非常好,是威武之师、文明之师,是利比里亚人民的好朋友。他们除了完成联合国有关决议赋予他们的职责,还帮助当地老百姓做好事,参加一些扶贫工程,深受欢迎。也有一些中国维和人员在执行其他维和任务过程中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他们的牺牲是为了维护和平,他们的牺牲是光荣的;他们失去生命,是为了一项光荣的事业。
  半岛电视台记者:国际社会和联合国这两个名词我们特别熟悉。但我们看到,国际事务好像只有一个国家说了算,否则我们怎么解释一个超级大国,我指的是美国,侵略一个主权国家,我指的是伊拉克。国际社会和联合国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一点反应。同时,我们怎么能解释一个主权国家想发展并和平利用核能,国际社会对它实施制裁,我指的是伊朗。同时另一个国家发展核武器,国际社会都视而不见,我指的是以色列。这样的事很多,这样的“国际社会”和“联合国”同我们希望的国际社会和联合国是不一致的。你能否解释一下中国对中东地区几个问题,比如伊核问题、伊拉克问题和巴以冲突的问题持何立场?中国如何发挥自己的作用,解决这些问题,平衡不正常的、双重标准的国际秩序?
  李肇星:还没有人说过当今世界秩序,包括政治秩序和经济秩序是完美无缺的。你的问题为我们描绘了一幅非常复杂、充满各种挑战、存在不同标准的世界。我们的任务就是根据全世界人民共同利益的要求,想办法通过对话等外交手段,缩小分歧、解决分歧、扩大共同点,使这个世界能够变得更加合理一点,更加民主一点,给老百姓带来的好处更多一点。
  我们要冷静地对待这样一个现实,就是任何事情都至少包括两个方面,取得成绩的时候,取得进步的时候,我们务必看到我们还会遇到困难,还会面临挑战。现在一方面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在发展;另一方面,很多地方不太稳定,在发生动乱,甚至局部战争。经济秩序也不合理,南北差距还在拉大。文化秩序也不合理,有的国家文化那么优秀,但是其他国家不大知道。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去逐步解决。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