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3期

要闻摘编

作者:佚名




  (据2月4日《人民日报》)
  
  《“十一五”资源综合利用指导意见》发布
  
  1月16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十一五”资源综合利用指导意见》。《指导意见》在分析我国资源综合利用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2010年资源综合利用目标、重点领域、重点工程和保障措施。
  我国资源综合利用规模近年来不断扩大。2005年资源综合利用量为7.7亿吨,利用率达到 56.1%,与“九五”末相比增加了4.3个百分点。2005年,我国矿产资源总回收率和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分别达到30%和35%左右;有色金属共伴生矿产70%以上的成分得到了综合利用。2005年利用固体废弃资源生产的新型墙体材料产量占我国墙体材料总量的40%,比“九五”末提高了11个百分点。
  2005年,我国回收利用废钢铁6909万吨,废纸3500多万吨,废塑料1096万吨,均比“九五”末增加一倍以上。我国钢、有色金属、纸浆等产品近1/3左右的原料来自再生资源。50%以上的钒、22%以上的黄金、50%以上的钯、镓等稀有金属来自于综合利用。
  《指导意见》提出到2010年:矿产资源总回收率与共伴生矿产综合利用率在2005年的基础上各提高5个百分点,分别达到35%和4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60%,其中粉煤灰综合利用率达到75%,煤矸石达到70%。主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量提高到65%,木材综合利用率由目前60%左右提高到70%左右。
  《指导意见》确定了以大宗短缺资源、战略性资源和贵重资源综合利用,以排放量大、存放量大、资源化潜力大的废弃物的大宗利用和高效利用,以构建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和提高再生资源产业整体水平为重点来确定资源综合利用重点发展领域。提出了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工程、大宗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工程、再生金属加工产业化工程、废旧家电废旧轮胎等再生资源产业化工程、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示范工程、农业废弃物和木材综合利用工程等六大资源综合利用重点工程。
  (据1月17日《人民日报》)
  
  2006年我国入库税款同比增长21.9%
  
  1月24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税务总局局长谢旭人介绍了我国2006年税收工作情况及2007年工作安排,并与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王力、新闻发言人李林军一起回答了记者提问。
  2006年,全国共入库税款37636亿元,比上一年增长21.9%,高于GDP的增长幅度。对此,谢旭人分析,主要有五方面原因:
  一、价格因素和统计口径差异的影响。税收是按照现价计算,而统计局公布的GDP增长率是按照不变价计算的。二、税收收入的结构与GDP的结构有差异。三、外贸进出口对GDP增长的影响以及对税收增长的影响完全不同。四、加强税收征管,坚持依法征税。去年查补税款370亿元,同时大量清缴历史上的陈欠,增加了很多税收收入。五、税制结构中有一部分税种实施累进税率制度,会使税收收入增长客观上高于相应经济税源的增长。
  王力说,目前正在开展年所得12万元以上个人自行纳税申报工作。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月22日,全国已经有42500多人申报。除了按规定已经代扣代缴的税款以外,还申报补交税款5226万元,退税38.9万元。
  李林军介绍,2007年税务机关将继续强化对涉税违法犯罪活动打击力度,并对房地产、建筑安装、餐饮娱乐、金融保险、石油石化、食品药品生产、废旧物资经营及使用、农副产品加工、连锁经营超市等行业和企业的纳税情况以及高收入行业的个人所得税缴纳情况开展专项检查。
  (据1月25日《人民日报》)
  2006年全国海关税收突破6000亿元
  
  1月24日,记者从海关总署获悉,2006年全国海关征收关税和进口环节税首次突破6000亿美元,达6104.2亿元,比上年增收825.9亿元,同比增长15.7%。其中,征收关税1141.7亿元,征收进口环节税4962.5亿元。
  有关专家分析指出,海关税收大幅增长主要源于以下几个因素:
  首先是作为海关主要税源的一般贸易进口全年达3331.8亿美元,同比增长19.1%,为海关税收增长奠定了重要的税源基础。另外,国际市场主要能源和矿产品价格继续保持高位运行,抬高了海关税基,也推动了海关税收的增长;二是海关税收质量进一步提高;三是海关积极开展以打击价格瞒骗为重点的区域性和行业性反走私斗争,有效震慑不法分子,维护了正常的进出口贸易秩序,为税收征管创造了良好的执法环境。海关总署署长牟新生说,海关税收是国家财政的重要来源,是海关执法整体状况的综合反映,2007年全国海关将进一步完善海关税收计划安排和税收考核工作机制,推进一线监管、后续管理和打击走私3支力量的良性互动,把税收工作重心转移到提高征管能力和征管质量上来。
  (据1月25日《光明日报》)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2006年原油
  产量过亿吨,实现利润1856亿元
  
  1月22日,记者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获悉:2006年该集团突出发展主营业务,油气产量再创历史新高,集团主要生产经营指标也全面超额完成任务。更为可喜的是,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去年实现了能耗、污染物排放双下降。
  据统计,2006年中国石油集团公司生产原油10664万吨,占全国原油产量的58%;生产天然气442亿立方米,占全国总产量的76.2%。集团实现销售收入8061亿元,实现利润总额1856亿元、税费总额1777亿元。在美国《石油情报周刊》世界最大50家石油公司排名中跃居第七位。同时,该集团去年全年共节能150万吨标准煤,节水7000万立方米,新增煤代油、气代油总量30万吨,主要污染物COD和石油类排放总量分别比上年削减5.4%和3.9%。
  2006年中国石油集团在油气勘探上也成果丰硕,新增石油地质储量连续第三年保持在5亿吨以上,新增天然气三级储量均超过3000亿立方米,石油储量接替率继续保持在1以上,天然气储量继续大幅增长。此外,集团海外油气业务也快速发展,已在全球25个国家执行65个项目,新增石油可采储量6540万吨,原油作业产量突破5000万吨,权益产量超过2800万吨,经营规模和领域进一步扩大。
  (据1月23日《人民日报》)
  
  我国铁路运输效率世界最高
  
  1月26日,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透露,2006年,我国铁路以占世界铁路6%的营业里程完成了世界铁路1/4的运输量,创造了四个世界第一:旅客周转量世界第一,货物发送量世界第一,换算周转量世界第一,铁路运输密度世界第一。
  2006年,我国铁路完成旅客周转量6622亿人公里,比第二位的印度高出近900亿人公里,是美国、俄罗斯两国总和的3.8倍,是日本的2.7倍。我国铁路完成货物发送量28.7亿吨,比第二位的美国多运近10亿吨,是俄罗斯的2倍多,印度的4.8倍。我国铁路完成换算周转量28569亿吨公里,比第二位的美国高1300亿吨公里,是俄罗斯的1.5倍,印度的2.9倍,日本的10.6倍。我国铁路运输密度达到3677万吨公里/公里,是第二位俄罗斯的1.6倍,是美国的3.7倍,日本的2.7倍,印度的2.4倍。
  王勇平说,在看到运输效率世界最高的同时,也要看到铁路滞后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实。到2006年底,我国铁路运营里程为7.66万公里,人均不到5.9厘米,不及一根香烟长。在客运方面,我国铁路每天提供的席位为242万多个,但春运期间运输客流是这个数字的两倍,中国铁路迫切需要加快发展。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