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武则天过人之处

 

 




  谈武则天过人之处  

  中国二千多年的封建统治,一贯是重男轻女俗话说觜上无毛办事不牢。但武则天却不是一个一般的女性。她自已是个小人,她也善于利用小人但并不重用小人,同时她也能重用能人。这是她过人之处。

  武则天靠小人以极其卑鄙无耻肮脏下流的手段取得了皇帝的宝座,但武则天并不喜欢小人。武则天达到了自已目的登上了皇帝宝座以后她所利用的这些酷吏如来俊臣、周兴、索元礼等一批小人没有一个得到好下场。其实武则天为了登上帝位对这些小人不得不用,但从她内心根本就看不起这些小人。这些人的官阶不高职位不重。除了罗织罪名、诬人谋反之外也无别的权力。她也知道这些人不是治国之材,留着这些人也无用。这些人杀人杀昏了,连武氏亲族想杀。她也知道过去的冤假错案,过去的滥杀无辜激起的民愤,于是为了平民愤把这些人又一个个地处理掉。六九一年二月周兴因酷吏丘神绩案被牵连流放于嶺南死于当地。同年索元礼也被人告了密,收槛死于狱中。来俊臣于六九七年六月三日被公开处决。仇家爭咬来俊臣肉,立被咬尽。挖出眼珠,剥去面皮,剖腹取心,蹋成泥浆。武则天看到群情激愤即下诏书历举来俊臣的罪恶,宣布这个最得力的助手“罪大恶极,死有馀辜,不但应当判以極刑而且应该诛灭全族。”说如是“以雪芲天之愤”。实际上这些酷吏都是禀承她的指意行事的。

  武则天过人之处就在于她本身是小人,不但能用小人,她也能留心人才选拔有才能的人。为了广纳贤才,武则天鼓励各级官吏推荐人才,而且还允许自认有才人自荐。只要有才能就可获得任用或提升,反之,对那些无能不称职的官员,就毫不客气地给以罢斥降免甚至处死。在徐敬业起兵反对武则天时,初唐四杰之一骆宾王写了一篇《为徐敬业讨武曌檄文》对她进行了猛烈的人身攻击。武氏看了却甚讃骆宾王的才学,并说:“有这样的人才让他流落,这是宰相之过”。同时她也善于使用能臣。狄仁杰、姚崇、张柬之、李昭德、魏元忠、宋璟等这些宰相大臣都是历史上有名的能臣,在她掌权时期也在帮着她治国。这些人有才有识,又富有治国经验。武则天一方面对他们加以严密的监视和控制,一方面在他们治理国家中充份给以他们发挥自已的才干。边将如唐休璟、娄師德、郭元振都是一时名将。用这些人作将相,使国家能保持稳定处与正常状态,免于内忧外患。因而,她以太后的身份,杀太子、废皇帝、、诛大臣,甚至改朝换代自已登上了皇帝的宝座,政局始终保持稳定,没有发生大的动乱。使百姓过上了近半个世纪的和平安定的生活。

  六八四年废了中宗李显立睿宗李旦后武则天虽未登上帝位,但政权已完全掌握在武氏手中了。当年她就下令奖励农桑,如地方官吏能不断扩大耕地面积,使农民有馀粮,就可提升;反之,如有政治腐败生产搞不好,农民有逃荒讨饭流落异乡的,就要受到免官或降职的处分;她还下令边远地区军队搞生产实行屯田,所积军粮可夠数十年食用;她还兴修水利工程促进农业丰收。六八六年为了进一步发展农业,还特地编了一本《兆人本业》用以指导农业生产。在她的半个世纪统治中人口从三百八十万户增至六百一十五万户。在武则天统治时期农业生产得到大大的发展,人民生活也富裕安定,没有发生饥荒没有饿死人,人口也得到大大的增加。

  高宗时,吐蕃呑并吐谷浑,攻战安西四镇。武则天派王孝杰带兵收复了安西四镇,设置安西都督府于龟兹。七零二年武则天在庭州设置了北庭都督府。巩固了国家的边防。在武则天的统治时期,武则天为了爭夺权力她只是靠自已的权谋与利用小人,她并没有投靠外国的势力,没有受外国势力的左右,没有做儿皇帝、小皇帝。不但国家没有掉失一寸土地,其国土与贞观时期相比反而有所增加。

  我们知道在封建社会中权力之爭多为统治阶级内部的斗爭,其表现多为宫廷政变。虽说在这些的权力斗争中老百姓也会受到池鱼之殃,但武则天的斗爭目标是李唐宗室贵戚及其集团的文武大臣。对那些与政治无关的小百姓关系不大。武则天登上了皇帝宝座后,立马改变作风,成为宽厚英明的一个君王。实行了许多开明的政策。使人民过上了半个世纪的和平安定富裕的生活。这就是武则天的过人之处。有的史家还称武则天时代颇有“贞观遗风”。有的史家认为,“在她统治期的政治、经济、措施,可说是太宗时期的继续。社会、经济、政治也继续向前发展。所以她还是个应该肯定的历史人物。但在她统治时期大搞特务政治,挥霍浪费,这些是不能肯定的”(李培浩:中国通史讲稿(中)P四八)。有的史家认为:“总的来说,她还是功大于过的,是一个开明的女皇帝,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明君之一。”(齐豫生、夏于全:中华帝王(二)P一四九)。她的作为可说还胜过某些男性的君王一筹。

  但是我们也应当知道,武则天为了登上皇帝的宝座,使出了一切卑鄙无耻肮脏下流的手段,所以武则天本人就是一个心狠手辣的小人。她利用小人酷吏大兴冤狱滥杀无辜制造恐怖的劣迹。她大兴佛教大造佛寺佛像,度人做和尚尼姑。耗费了大量的财帛,寺院也佔去了大量的土地,为此造成国库的空虚。在她统治期间尤其后期放纵亲族如武承嗣、武三思、太平公主、及一些新贵等勾心斗角,爭权夺利,胡作非为最后导致了武氏集团的覆灭。

  七零五年武则天病重。宰相张柬之等率文武群臣入宫杀张易之、张昌宗(武氏男宠),拥唐中宗李显即帝位。恢復唐国号和一切唐制度。十一月武则天逝,年八十二岁。遗诏说:“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表示又回到李家来当李家的先妣。武则天不为自已立碑树传,死后留下无字之碑,是非功过任后人评说。

  附:历史人物:谈武则天帝王之路,看小人的嘴脸

  唐,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灿烂繁榮強盛的大朝代。在李渊父子推翻隋建立了唐,在唐太宗李世民精心治理下文治武功都达到了历史中的顶峰,出现了贞观之治无愧为太平盛世。朝中文武能臣人才济济,守护着李唐天下。而武则天原只是李世民众多嫔妃中的一个小小的才人。她十四岁入宫地位并不高,李世民也并不重视她,与李世民共同生活了十二年并无生育。公元六四九年李世民病死武则天按当时规定与其她未生育过的嫔妃一同当了尼姑。这样的一个小女子在封建时代男人的世界中居然爬上了皇帝的宝座,几乎断送了李唐天下。武则天可说是个不简单的女人。究其原因:一、其本人的精明能干,心狠手辣;二、唐高宗的昏庸无能;三、利用小人达到自已的目的。

  唐太宗深知太子李治平庸,作《帝范》十二篇,传授给李治说:“修身治国都说在这本书里。我死时用不着再说别的话了。”又说:“你应当学古代圣王。像我这样做过不少烦劳民众的事,说不上尽善尽美,是不足为法的。我功大过小所以还能保持大业。你没有我的功劳却承受我的富贵,竭力学好也只能得个平安;如果骄懒奢侈,那就連生命都保不住。要建立一个国家成功很艰难,破败却很容易;要保持一个帝位,失去却很容易,稳固却很艰难。你得爱惜呵!你得谨慎呵!”

  李治是长孙皇后儿子,籍母舅长孙无忌力爭而被立为太子。六四九年唐太宗病死太子李治继位即唐高宗。高宗临朝,臣下来奏事不会作判断,要宰相提出意见,才算自已有了主意。六五五年以前尊守贞观遗规,长孙无忌、禇遂良继续执掌朝政。政权执掌在以长孙无忌为首的贞观老臣手中。

  六五四年高宗将武则天召回,封为“昭仪”(子娶父妾,这算什么?李隆基強娶儿媳又算什么?)。武则天是个極其阴险毒辣的女人。由于高宗的宠爱,她绝不甘心只当一个众多嫔妃中的一个普通嫔妃。于是她就收买高宗、王皇后、肖淑妃(高宗最宠爱的二人)身边的小人,随时了解她们的情况,在适当的时期向高宗进谗。使高宗对王皇后、肖淑妃产生猜疑,感情也就逐渐疏远。不久她又为高宗生了一个女儿,高宗甚是喜欢。但武则天为了当上皇后,不惜寻机亲手将自已亲生的女儿扼死,却诬是王皇后所为。虽无确切证据,但却使高宗产生了废王皇后的念头。

  唐太宗贞观之治国富民強天下太平。高宗继位后面对滿朝元老文武能臣都是跟随唐太宗打天下,个个功勋盖世谋略过人,高宗本身却是软弱无能昏庸之辈。面对这些元老重臣心中感受如何?高宗更是感到这些元老重臣不是辅助自已而是在制肘自已。认为这些元老重臣不可依靠,哪又依靠谁?他感觉到武则天却是精明能干、深谋远虑、沉着冷静、机敏果断。于是一切事情都与武则天商量,决心将武则天扶上皇后的宝座。

  公元六五五年高宗想废掉王皇后,立武则天为后。遭到朝中大臣长孙无忌(随唐太宗打天下的功臣,并是太宗的妻舅)、禇遂良等多位元老重臣的大力反对。在废王皇后立武则天问题上,朝臣可说是一边倒地反对。只有李义府第一个站出来支持他。接着许敬宗为他废后立武大造舆论。在许敬宗、李义府等人支持下。十月高宗下召废王皇后、肖淑妃为庶人(普通老百姓)。十一月立武则天为后。不久废太子李忠(王皇后子)立武则天四岁的儿子李弘为太子。

  武则天当了皇后后,因为许敬宗、李义府曾極力支持她为后,她就提拨他们到重要位置上来。在武则天的支持下,这两个小人更加有持无恐,大肆制造谗言用各种罪名污蔑陷害长孙无忌、禇遂良等人。这两个小人李义府没多少能耐,只能做个帮腔,许敬宗却滿腹经纶更可做个帮凶。六五五年高宗先贬了禇遂良。六五九年洛阳人李奉节状告太子洗马(为太子掌管书藉的侍从官)韦季方和监察御使李巢两人朋比为奸图谋不轨。李治派许敬宗审理此案。许敬宗揑造了长孙无忌参预此案谋反的供词。李治不敢相信。许敬宗说证据确凿。李治伤心地哭着说:“我家太不幸了,亲戚中总是有人居心不良。前几年高阳公主和房遗爱谋反,现在舅舅又这样,真叫朕羞见天下人。”许敬宗说:“房遗爱乳臭未干,高阳公主是个女子,她们谋反能成什么气侯?长孙无忌却非同小可。他帮先帝打下了天下,天下人都佩服他的智谋;他当宰相三十年,天下人都惧怕他的权威。陛下记得宇文述吗?臣可是亲眼看到隋炀帝对他们一家的宠爱信任。那可真是权宠无伦,势倾朝野,言听计从,不分彼此。结果怎样呢?炀帝还不是被宇文述之子杀了?前车之鉴呀,陛下!”李治完全被这个小人说服了。四月二十二日,长孙无忌的官爵封邑被剥夺,贬往黔州。七月许敬宗趁李治下令重审此案之机,派中书舍人袁公输前往黔州,逼长孙无忌招供反状并自缢。与长孙无忌有关的官员或杀、或贬、或充军、或除名的达二十馀人。长孙无忌一代英豪,两朝元老,三十年相国,在这个许敬宗摇唇鼓舌血口喷人制造的冤案下,便一朝倾覆土崩瓦解。在史料中并未见到李治、武氏对许敬宗有什么的指示或暗示。这一切或许都是许敬宗的自作主张投主子之所好。这也正是小人的本事,他总能猜测出主子想什么,想干什么,然后将主子想干而又不便说出口的事办妥。

  武则天并不喜欢小人。没有人喜欢小人。但她要达到她的目的就必须利用小人。因为正人君子不会为她的阴谋而与她合作。小人从来就是阴谋家、野心家、独裁者最趁手的工具。乱世要靠他们兴风作浪,他们最擅长于造谣惑众告密掐害忠良。治世要靠他们粉饰太平,他们最善于不要任何事实地吹牛拍马歌功颂德。许多正人君子不肯、不屑、不愿、不敢去做的事,都可以放心地交给小人去做,保证能得到滿意的结果。而且用起小人来比君子更顺手。小人没有道德观念好收买,什么伤天害理之事都敢干;小人没有个人意志好指挥,主子的想法就是他的意志;小人没有社会基础不怕他翘尾巴;小人没有自身的价值,没用时扔了也不可惜。只要他认为你是他的主子,能给他荣华富贵也能要他的命,他就会死心塌地做你的奴才做你的走狗。武则天虽不喜欢小人但为了达到她当皇帝的目的,这时她只能用小人。

  自从武则天借许敬宗之手收拾了长孙无忌以后这样就削弱了朝中元老派的势力,朝中趋炎附势的一批小人都站到了武氏一边。六六零年冬高宗得了一种“风眩病”时常头晕眼花看不清东西,朝中之事常由武氏代理。武氏势力不断膨胀,对高宗也就不尊重。高宗要做什么事都要经过武氏同意,否则就办不成。高宗感到大权旁落,就与宰相上官仪商量要废掉武氏。武氏马上就得到消息,就指使许敬宗诬告上官仪与前太子李忠合谋造反。她就把上官仪与李忠都杀了。朝中与上官仪有来往的官员也遭到贬职或流放。这样高宗更是无可奈何。每次高宗上朝,武氏就坐在帘后参与决策,人称他们为“二圣”。这时出头露面的是高宗,实际上决策的是武氏,高宗成了名副其实的傀儡皇帝。

  六七五年高宗因风眩病加重,想让武则天主持朝政。宰相郝处俊首先反对说:“天子处理国家大事,皇后管理后宫内事,这是亘古不变的常理。唐家天下是太祖、太宗打下来的,陛下怎能不传给子孙而传给皇后呢?”朝臣李义琰也附和说:“这话很正确,他若不是忠臣一定不会说出这样的话来。圣上如能听从他的意见,这是国家之幸人民之幸啊!”由此,武氏进一步认识到要掌握大权,必须削弱这些宰相大臣们的权势,而目前首要的是要防止太子及众皇子们的夺权。

  武氏在朝中、宫中都安插了不少心腹,基本上控制了k氏在朝中、宫中都安插了不少心腹,基本上控制了朝中政权。高宗为了保住李家江山,想传位给太子李弘,而太子李弘的表现也很不错。六七五年四月武氏就用毒酒毒死了太子即自已的长子李弘。于是立武氏次子李贤为太子。李贤与其兄相似亲其父疏其母。高宗曾使李贤监国,李贤处理政务颇称能干。并组织名儒注《后汉书》大谈后妃外戚干政,这就犯了武氏之忌。六八零年被告发谋反。在其府宅中搜出甲服数百件为证。被废为庶人(普通老百姓)六八四年死在巴州。六八零年废李贤后立武氏三子李显为太子。六八三年十二月高宗逝,李显即位,即中宗,武则天以皇太后名义临朝称制。中宗比高宗更昏庸无能简直就是草包一个。一登基就听韦皇后话要提升韦氏父韦玄贞为侍中,宰相裴炎不同意。中宗发怒道:“朕就是把整个天下给了韦玄贞有何不可?何況只给他当个侍中!”这话不但武则天不能容,就是其他大臣也不能接受。于是武氏就将中宗废了。李显只做了二个月的皇帝就被拉下宝座,贬为庐陵王。废了李显,武则天立第四子李旦为皇帝即唐睿宗。李旦亲眼见着几个哥哥的下场听到做皇帝就感到胆战心惊。于是連朝也不上,把一切政务都交给母后武氏处理,说自已年轻无德无才不堪执掌国政。于是大权自然就落入武则天手中。

  武则天掌握大权了,就大改唐朝制度。改东都洛阳为神都,又改唐百官名称、服色。接着又对她七代祖宗进行追封,并建祠庙。这就等于执行了皇帝的权力。这就遭到了以裴炎为首的一些朝臣们的反对。对此她并不理采,不久她对自已的五世祖宗进行追封,并在老家建五代祠。继而又将自已的一些家族安排在重要的官职上。把反对她的徐敬业、唐之奇等贬了官。在她的一手策划下她的权势一天天地扩大、加強、巩固。唐朝一些宗室名门望族受到了严重威胁。他们感到惶恐不安无比愤怒但又无可奈何。最先起来反抗的是唐旧臣徐敬业等人十几天内就便招集了十几万人马,并由骆宾王写了一篇讨伐武氏的檄文。宰相裴炎和李冲在博州,越王李贞在豫州也纷纷起兵响应。武则天立则派出大军进行镇压。不久即被扑灭。由此,武氏认识了宗室名门望族的残馀势力对她的称帝是一种阻碍的力量。所以她为了自已称帝目的,就必须对这些反对她的人进行残酷的镇压。为了当皇帝她採用恐怖的统治。这种统治的核心部份就是告密、酷吏和冤假错案。

  武则天公开鼓励人民告密。任何人都不得阻拦告密的人。不但制造了告密用的铜匦(铜制的密告箱)。还规定任何人都可以进京告密,官府提供驿马,沿途享受五品官的待遇,到京后住官家的客栈,吃官家的伙食,还可以得到武则天的接见和赏赐。如果揭发的属实,可以提拨授予官职。就是揭发之事不属实,也不必追究责任。这种只赢不亏的事谁不愿干,就是公费到京城旅游一趟,过过五品官的待遇也是不错。于是告密的人就蜂拥而至。有人告密还必须有酷吏来配合。于是武则天又选了一批酷吏来坐实这些的告密的案件。这些酷吏是否有学问是否有能力都无关紧要,只要能为武氏服务,办的事能符合武氏心意即可。有人告密有了酷吏冤假错案也就出来了。

  酷吏的作用就是制造冤假错案。武氏豢养的这些酷吏本来就是人中渣滓社会之小人专门无事找事,无风也要掀起三尺浪的,这正合了武氏的心意。有人只不过撇一也嘴巴,到他们那里就成了诽谤朝廷。有人只不过发了几句牢骚到他们那里就成了妄图谋反。来俊臣撰《罗织经》一卷,教党徒按经文布置,使犯人无法自辩。犯人不肯招供他们用集体诬告,收买雇佣一批告密者,众口一词地诬告某人谋反,使其有口难辩。还有严刑逼供,当时的刑具五花百门。有“死猪愁”、“求即死”等等数拾种。酷吏的严刑可使死猪都发愁,可使人见了只求即死,可见这些刑具比开水烫、比死亡更可怕。还有就是一刀砍下犯人的头,再把早就写好的供词按下犯人的手印。武氏只对谋反的案件有兴趣,既是谋反自然就不是一二个人的事了。只要有一人被告密谋反,他的亲朋好友同僚也就跟着倒霉了。这样就制造许多的冤假错案,成为揭露出了许多的谋反案件,这就说明国家形势的危险,这就说明了告密制度、酷吏集团是完全需要的。她所利用的索元礼、周兴、来俊臣为首的二十三个酷吏,先后杀唐宗室贵戚数百人,大臣数百家,刺吏、郎将以下官员不计其数。索元礼、周兴、来俊臣所杀各数千人,酷吏滥杀无辜达到无可加复程度。在这种形势下全国自然就陷入了極为恐怖的状态。虽说这种手段是極其卑鄙无耻肮脏下流,但却极其有用。几年下来就没有人敢对武氏的所作所为说三道四。有的只是一片歌功颂德和阿谀奉承之声。

  六九零年武氏指示僧法明等十人伪造《大云经》四卷,说武则天是天上“弥勒佛”转世,理应代唐做天子。武则天颁布《大云经》,令诸州都要建大云寺供《大云经》。接着她又让一个酷吏傅游艺纠集几百人“劝进”。唐睿宗李旦带领宗室诸人也上表同意。于是,宗室、外戚、百官、各少数民族首领、以及和尚、道士等六万多人都纷纷上表拥护,请武则天改国号登位称帝。武则天算是顺从众议,宣佈改唐为周,立帝号为“圣神皇帝”。武则天经过三十六年的经营,于六九零年九月九日终于如愿以偿登上了皇帝的宝座。这一年她也已六十七岁了。

 
 

2008/05/08 制作

历史人物:武则天过人之处

漂泊的树 E书作品 支持键盘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