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巴尔扎克 > 搅水女人 > | 上一页 下一页 |
三十三 | |
|
|
回到伊苏屯,玛克斯知道父母下场很惨。正如一般贪欢纵欲,象俗语所说只图眼前快活,宁可少活几年的人一样,吉莱夫妻结果弄到贫无立锥之地,死在救济院里。不久,拿破仑在戛纳登陆的消息传遍全国。玛克斯正好趁此到巴黎去要他的勋章和营长的级位。当陆军部长的元帅记得吉莱上尉在葡萄牙的英勇,安插他在禁卫军中当上尉,凭着这个资格一上前线就是营长;但荣誉勋位勋章还是没有到手。 元帅告诉他说:“皇帝的意思,你一上阵就会立功,勋章不成问题。” 果然,皇帝在弗勒吕斯一仗中注意到勇敢的上尉,当晚给了他勋章。滑铁卢战役以后,玛克斯随军退到卢瓦尔地区。 经过整编,元帅德·费尔特公爵既不承认吉莱的军阶,也不承认吉莱的勋章。这个拿破仑的旧部回到伊苏屯,失望的情绪可想而知。他一定要有营长的级位和荣誉勋位勋章才肯干下去。部里觉得一个没有门第的二十五岁的青年要求太过分了,这样下去,他三十岁就能升到上校。玛克斯便提出辞职。 少校——拿破仑的旧部彼此都承认一八一五年上得到的军阶,——少校辞了职,连卢瓦尔部队的军官所支的半俸也拿不到了。 伊苏屯人看见一个相貌出众的青年全部家当只有二十个拿破仑,大为同情。市长在市政府里给他一个位置,薪水六百法郎。玛克斯干了六个月光景,自动离开了,后任叫做卡庞蒂埃上尉,和玛克斯一样是忠于拿破仑的人。玛克斯那时已当上逍遥团的首领,过的生活遭到城里一些旧世家的轻视,但他们从来不对他表示出来,因为他脾气暴躁,个个人见了害怕,便是象他一样不肯为波旁王室服务而回到贝里来“种田”的退伍军官,也不敢惹他。按照我们以上的描写,凡是伊苏屯出身的人对波旁王室当然没有多大好感。以无足重轻的城市而论,伊苏屯的拿破仑党人比别的地方更多。大家知道,拿破仑党人几乎个个自命为立宪派。伊苏屯城内城外,跟玛克斯遭遇相仿的军官有十一、二个,都极喜欢玛克斯,竟奉他为领袖。可是也有例外:一个便是在市政府接玛克斯后任的卡庞蒂埃,另外一个是前禁卫军炮兵上尉米尼奥奈。卡庞蒂埃侥幸做到骑兵军官,回来结了婚,家庭是本地的一个大族,姓博尼希-埃罗。米尼奥奈出身综合理工学院,隶属的兵种一向自命为高人一等。帝国部队的军人暗中分成两派。 大部分军人对于布尔乔亚,对于他们所谓老百姓存着轻蔑的心,轻蔑的程度正如贵族之于平民,征服者之于被征服者。他们跟平民打交道往往不讲道德,糟蹋一顿布尔乔亚在自己人中不受批评。另外一批,尤其是炮兵,或许由于过去相信共和主义的影响,不主张把法兰西分做军人与平民两大阵营。所以罗马城关的两个军官,波泰尔少校和勒纳尔上尉,对老百姓的看法同大多数军人完全一致,不管玛克斯怎么样,始终和他做朋友;米尼奥奈少校和卡庞蒂埃上尉却站在布尔乔亚一边,认为玛克斯的行为不象正人君子。米尼奥奈少校矮小干瘪,态度庄重,专门研究蒸汽机方面的问题,生活很朴素,经常和卡庞蒂埃夫妇来往。他的科学研究和安分的生活受到全城尊重。外边都说米尼奥奈和卡庞蒂埃完全是另一种人,不象波泰尔少校,勒纳尔上尉,玛克斯上尉以及出入军人咖啡馆的一帮熟客,脱不了当兵的派头和帝政时代的坏习气。 勃里杜太太回到伊苏屯的时节,玛克斯早已被布尔乔亚排斥在圈子之外。那小伙子好象也有自知之明,既不踏进那个所谓“俱乐部”的交际场所,也不抱怨被人作为反对的目标,虽则他是伊苏屯城里最漂亮,打扮最讲究的青年,平日手面阔绰,还养着一匹马,这种例外的排场在伊苏屯耸动听闻,不亚于拜伦爵士到了维也纳。我们以后会看到,玛克斯怎样从一筹莫展的穷光蛋一变而为伊苏屯的花花公子;因为他所用的无耻手段正是循规蹈矩或信教的人瞧他不起的理由,也关涉到使阿伽特和约瑟夫赶到伊苏屯来的利益。看玛克斯旁若无人的态度和脸上的表情,可见他并不在乎公众的舆论,大概是存心将来再算账,叫轻视他的人俯首帖耳,并且即使布尔乔亚瞧不起玛克斯,他的性格在平民中引起的赞美也把社会上的舆论扯直了。他的勇敢,他的气派,他的决断,本来讨群众喜欢,何况群众不知道他过去的堕落,便是布尔乔亚也没想到他堕落的程度。玛克斯在伊苏屯扮演的角色,相当于《佩斯的漂亮姑娘》①中的“兵器匠”,玛克斯是拿破仑党和在野派的首领。大家在紧要关头对他的期望,等于佩斯的布尔乔亚对史密斯的期望。有一件事特别使这个“百日时期”的英雄和牺牲者显露头角。 一八一九年,到布尔日去换防的一营兵路过伊苏屯,营里的军官全是保王党,“红房子”②出身的青年。在立宪派气息如此浓厚的城市中,军官们无聊得很,只能上军人咖啡馆消磨时间。凡是外省城市都有一家军人咖啡馆。伊苏屯的一家开在城墙脚下,面对校场,老板是个军官的寡妇。当地的拿破仑党人,退伍军官,或者赞成玛克斯的意见,由于地方上的反政府气氛而敢于把崇拜皇帝的言论随便发表的人,自然而然把那个咖啡馆作为俱乐部。从一八一六起,伊苏屯每年举行聚餐,纪念拿破仑的加冕日。那天先来的三个保王党军官讨报纸看,特别指明要《每日新闻》和《白旗报》。③伊苏屯人,尤其是军人咖啡馆的顾客,绝对不看保王党的报纸。 ①瓦尔特·司各特的一部小说。其中有个见义勇为,反击无赖贵族的兵器匠,名叫亨利·史密斯。 ②路易十八的卫队的别称,其中全是贵族子弟。 ③《每日新闻》于一八四七年停刊;《白旗报》于一八二七年停利,波利尼亚克内阁时期复刊。都是极端保王党人的报纸。 咖啡馆只定《商业报》,那是《宪政报》被禁以后好几年中不得不改用的名字。但创刊号上的社论一开头就说:“《商业报》主要是遵守宪法的”,大家便继续称之为《宪政报》。①报馆用那句双关语暗示读者不必重视招牌,报纸是换汤不换药;定户都体会到双关语的话中带刺和强烈的反政府意味。咖啡店的胖老板娘坐在高高的柜台上回答那些保王党,说他们要的报纸她没有。 ①在野的立宪派一八一五年创办的《宪政报》,于一八一七年七月被查禁。但很快改成《商业报》发刊,直到一八一九年五月恢复原名。 | |
|
|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