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2期

一种新的创作姿态

作者:张德明

温婉的描述,表达了铁凝对那些民族延绵不绝的恒久价值观的认同,情牵意切;偏野乡村世俗画卷静谧地展现,是作家对大地的礼赞,更是她对内心珍藏已久的包容、达观、内敛、自尊等民族情结非常质朴纯粹的书写。
  史铁生《我的丁一之旅》、李霁宇《青瓦》、赵剑平《困豹》、余华《兄弟》(下部)、马丽华《如意高地》、苏童《碧奴》,等等,这些作品都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不同时代的社会生活状态与人们的思想精神状态,肯定与弘扬正面精神价值,闪耀着比较强烈的人性发现和终极关怀光芒,显示着审视、思辨、取舍、提升以及使正确的审察植入作品血脉之中的精神能力。
  
  复杂而多义的文本探索
  
  凸现自身创作特色,是作家进步、成熟的必经途径。文学百花园异彩纷呈,何以在当代文学中独树一帜,是2006年长篇小说作家思考的重要问题之一。过去很长时间里,人们习惯把作品视为某些分界清晰彼此独立的因素(如内容和形式)的组合,因此,考察作品构成的思路往往成为普泛化宏大化的思路,这其实是有悖于文学作品构成的那种细腻的有机性的。长篇小说文本的基本构成和基本状貌与文学的物质形态是一致的,社会生活的无限丰富势必带来长篇文本的变化。作家对历史、现实的表达不再是人们很习惯的通过生活的自然和文化表达一个时代对历史和社会的认识和承当,而是作家在重新梳理历史、文化、自然的意象之后的个体情感和个人思考及观念。
  赵玫的《秋天死于冬季》以一曲爱与死的挽歌,解读了知识男女的情感指纹,直击生活背后的各色人生,从而显示出一种追寻生活意义、探询思考深度的高贵姿态和厚重的历史观照。赵玫说,她希望自己能以一种知识分子的姿态进入写作。她不仅非常在乎作品的思想容量,而且努力讲究遣词造句。她以伍尔夫为楷模,因为她本身就是一个用思想和智慧写作的作家。她既是一个充满了创造性的小说家,也是一位充满了思辨色彩的理论家。小说有一个悲凉的题目,主人公的职业是研究米兰·昆德拉,这使小说一方面不可避免地染上悲观色彩,一方面在作品文本面貌上更接近于小说学研究,正如她自己所说,因为是职业,所以主人公们难免要对这位作家品头论足,而昆德拉的小说之于自己的创作只是一个由头,或者说契机。通过作品,赵玫想探讨的是,在新的生活中尽力摆脱历史的负面影响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能的。这就是她在创作中所尽力追求的:建造一个复杂而多义的世界。
  苏沧桑的《千眼温柔》是当代第一部以杭州西溪湿地为文化背景的长篇小说,也是一部现实题材又带有神秘色彩的中年人爱情伦理小说,是2006年浙江省现实主义文学精品工程的重点作品,小说因“好看、凄美得让人心碎”而备受读者特别是女性读者青睐。这部优秀小说不仅凄美,好读,引人入胜,集诸多精彩元素(如影视、产业)于一体,并且在以散文笔调创作小说方面做了可喜的探索。跨文体实验早已被许多作家尝试,但乏善可陈的局面依然没有改变。西溪独特的题材和无与伦比的美景成就了《千眼温柔》,西溪的千眼湖塘、十里梅花、明月蒹葭和佛教文化、隐居文化以及现代人的种种情感困惑与思考,这些与作家的气质、才华、阅历与心路历程相匹配,使作为散文家的苏沧桑的才华得到了完美的发挥,用纯粹而富有灵性的散文笔调,尽现西溪灵动的自然美、厚重的人文美,为人们了解杭州这座妩媚无比的城市提供了一个精彩的样本。用散文笔调写小说,或者小说散文化,都是很不容易做好的,但《千眼温柔》取得了成功,这种探索值得肯定。
  除此而外,王彪《复眼》、艾伟《爱人有罪》、王华《傩赐》、张惠雯《迷途》、姚鄂梅《白话雾落》、鲍光满《情感突围》、海男《嫌疑人》、王大进《虹》、老张斌《说走就走》、叶文玲《三生爱》,等,都在文本书写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这也是2006年长篇小说创作呈现出的一个新姿态。
  经过上述简单梳理,我们从一个侧面看到了2006年长篇小说创作经过艰难跋涉所取得的稳定进步,但我们同样应看到它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如,理性书写力度明显不足的问题,时代新人精神建构欠饱满的问题,如何以艺术情怀善待长篇小说的文学品格的问题,等等,都需要我们的作家拿出足够的勇气和耐心,通过文学打磨和艺术提炼,创造出堪称个性化典型和艺术化精品的优秀长篇小说。在这个物质日益丰富精神愈显贫乏的时代,人们比任何时候更需要文学,这是长篇小说全面繁荣的福音,读者在等待。
  
  (作者单位:西南科技大学文学院)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