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2期
高考优秀作文的个性色彩
作者:徐传阳
多年来。笔者一直奋斗在高考备考的第一线。非常注重高考作文的训练指导,曾信奉过各地名师的致胜兵法,热捧过“高考应试作文十八法”,尝试过“挑战高考作文高分”,实践过“,考场作文高分技巧”。经过一番系统的训练之后,我发现学生的写作技巧确有提高,但写出来的作文就像是一个模子倒出来的,从形式到内容几乎千人一面,毫无个性。当看到本市某次模拟考试的学生优秀作文时,我曾开玩笑说:我猜得到这是某某中学的学生写的。因此,我深感学生的作文失去了应有的个性色彩,这完全是对狂热追求“规范化”的教育抹杀人们个性的写真!
没有个性的花——单调;没有个性的树——普通;没有个性的风景——无趣;没有个性的作文——无味。假如作文指导走进了毫无个性色彩的死胡同,就不利于学生作文水平的可持续发展。也会扼杀学生的写作兴趣。
那么,高考作文的个性色彩是什么?纵观近年来全国各地高考的优秀作文,除了结构严谨、语言流畅、内容充实之外,高考作文的个性色彩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
一、讲真话 抒真情
事实一再证明,越敢于写真话便越富有个性色彩,这种个性鲜明的作文才称得上抒写心灵的佳作。请看下面一篇高考命题作文《抉择》(南京某考生)的片断:
……且不提他们以前的种种。反正事已成定局,我怎样也无法挽回。我的难题就是抉择,选择跟谁。可是——此刻不想选!有谁想在自己的家人中必须只选一个呢?
我的眼睛湿湿的,用力闭了闭眼睛,伸出去的手在两个文件间游移。左边是妈妈,右边是爸爸。我的手停在左边,却不敢拿起。我知道法官的眼睛正注视着我的手,而隔着一扇门的外面,还有两双眼睛正看着我。他们都在等着我的抉择。
我如果拿起了,做出了不得不作的选择,是不是意味着以后再也见不到爸爸了,听不到那一声声“伟伟”了,摸不到那坚实的肩膀了,还有……我的手颤抖了,轻轻向两份文件的中间,冰冷的桌面让我冷静了一些。
我是万万放不下妈妈的。妈妈的慈爱,还有她伤心的眼泪。也许我不会错吧!我轻叹了一声。拿起了左侧的文本,做出了我的抉择。
“再见了,爸爸!”裁在心底说。
我记得,这是所有同题作文中最让人感动。也最让人心悸又心酸的一篇。原因是小作者讲真话。抒真情。然而,若说真话,那种价值观一元化、审美观一元化作文的思维模式便遭到挑战。由此看来,语文教师应该倡导学生抒写真性情,追求真、善、美,拒绝假、大、空;阅卷老师要以多元化的价值观和审美观来审视高考作文。这样。学生的作文才会展示心灵的“原生态”。
二、关注生命 温暖人性
写作的本质就是宣泄内心情感的律动,张扬自己的个性,观照思想,用文字展现心灵的风景,是心的跳动,是灵魂的呼吸。关注生命,特别是聚焦弱势群体的生存状态。更显可贵,因为所有的痛苦与不幸都因关注而美好,所有的理性都因与生命有关而变得高贵,冰冷的灵魂因人性的关怀而变得温暖。请看今年上海满分作文《他们》(节选):
在城市的尽头,没有繁华的街市,闪亮的霓虹;在城市的尽头,只有破旧的棚户区,有饱经生活风霜的生命;在城市的尽头,有他们这样一群人。
让我怎样称呼他们?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农民子弟?抑或农民工二代?不,我不想用这些冰冷的名字称呼他们,我多想叫着他们带着泥土气的乳名,拉着他们的小手,走近他们的生活……
他们从小生长在故乡的青山绿水中,纯洁的灵魂在田野里抽穗拔节。在山野的风中,他们奔跑着,憧憬着。风从田野中吹过,欢进了城市,为了生计。为了未来,他们跟从父母来到了城市。在城市的尽头扎下了根。于是习惯了青山绿水的双眸第一次触碰到了高楼大厦、车水马龙。他们不知道怎样穿过六车道的马路,小小的手指怎么也数不清写字楼的层数。繁华的现代文明不曾给他们带来任何快乐,这一次,却在心上烙下了深深的痕迹。
他们背起书包,小心翼翼地融入城市的生活。可是却在“城市人”异样的眼光中,第一次明白了户口与暂住证的区别。他们都是父母心头的宝啊!却过早地承担了不属于这个年龄的负担。 放学回家,他们做好简单的晚饭,父母还在工地或菜场上劳作;午夜醒来,泪眼中城里的星空没有家乡的明亮;悄悄许愿,希望明天他们的打工子弟小学不会因交不出电费而被查封……
虽然,他们还在为不多的学费而苦恼;虽然,学校还是交不上水电费;虽然,还有好多体制还不够完善……虽然有好多个“虽然”,但是,只有一个“但是”就足够了,已经有好多视线转向他们,他们正在茁壮地成长。
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照亮了城市的尽头,照亮了他们的生活。
他们,终将会成为我们。
我常常想,高考满分作文不乏生命的产物和才子的行云流水,但几经切割,几经模仿,几经肢解,几经传经布道,早已与人性温暖无缘,与生命关怀无关,与真、善、美失之交臂,散发着浓重的“名利”味,充斥着求“回报”的猥琐不堪。如果说几年前的《赤兔之死》这篇高考满分作文让人惊艳,而接下来几近泛滥的“故事新编”让我们感到的是审美疲劳与厌倦。生活有幸福和痛苦,有富贵和贫贱,但生命是平等的,是值得礼赞的,没有生命质感的满分作文是可怕的。
三、关注社会 了解现实
记得我参加高考的时候,老师曾指导我:高考作文就是“弯弯绕”,就是把你积累的论据拼命往话题上绕。于是我们在考前会临时背上几个经典的、万能的论据,这些论据大多是历史堆里的名人,诸如屈原、岳飞、苏轼、爱迪生等。于是写起作文来大都是拿古人说事,两耳不闻窗外事,从不关心身边多姿多彩的现实生活。评论家说,文学来源于生活,可时下学生的作文,就是很难找到现实生活的影子。下面是今年广东高考标杆作文之一(节选),小作者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值得广大考生借鉴。
不轻易说“不”,是一种智慧。
十几年前。互联网在中国还没有造成重大影响,一个外国记者采访某外资企业老板时问:“你认为互联网在中国有市场吗?”那位老板几乎不假思索地说:“不,那不可能,中国技术太落后。经济也不行。”但这句话却启发了当时正从事翻译工作的马云,他仔细地分析,中国有十几亿人口,且随着改革开放,经济也逐渐发展,如果利用互联网发展贸易。不是有很大的市场吗?于是他敏锐地从别人说“不”的事业里看到了商机。马云也成为了著名公司“阿里巴巴”的总裁,他的智慧也为人称道。
如果当时马云只看到困难,就轻易说“不”,那么现在还哪有功成名就可言?由此可见,有些看似不可能的事,请不要轻易对它们说“不”。有时候经过仔细分析,认真思考,所谓的不可能也是有可能的。
不轻易说“不”,这是一种力量。
汶川地震造成了众多生命消逝、家庭的残缺,看着泪流满面、伤心欲绝的灾区人民,我想对你们说: “不要轻易对生活的希望说不,灾难让你们去了家园,失去了亲人,但生活还要继续。”不要轻易放弃。不轻易对生活的希望说“不”,这是一种坚强,是一种在困难面前挺直脊梁的力量,我深信,这种力量能为灾区人民抚平伤痛,勇敢地走下去。
我们不要轻易说“不”,但对于一些事情,我们却要不假思索地说“不”。
当藏独分子在制造分裂中国的舆论时,我们大声说“不”;当DNN做出侮辱中国人民的言论时,我们大声说“不”;当莎朗·斯通提出“地震报应”论时,我们大声说“不”。不轻易说“不”不等于面对可能损伤民族,伤害国人感情的事也忍气吞声。
一个懂得什么时候该说“不”,什么时候不能轻易说“不”的国家才是一个真正的强国,才能在民族之林中屹立不倒。
在奥运来临之际,让我们理性对待“不”字,扬起一叶民族之魂的风帆!
有人说,这是一位理性思维很好的考生的作品;也有人说,这是一篇架构清晰、文风质朴的考场优秀作文。但我认为,贴近社会生活,关注国事天下事,让文章充满生活气息,这才是小作者最宝贵的精神,也是最值得广大考生思考和借鉴的地方。
高尔基说,情节是性格发展史。既然文学要表现个性,作文也要允许而且应当表现个性。有个性色彩的作文才有魅力。我们的作文价值观、审美观再也不能继续定于那狭隘的政治性、思想性和艺术性之一,而应大力提倡价值和审美标准的多元化。摈弃急功近利的心态,回归写作本真,这是目前作文教学改革面临的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