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2期
文本解读的多元化思维
作者:李 蓉
我在教学舒婷的《致橡树》时,通过分析诗歌的众多意象,同学们很快解读出诗作的主旨:歌颂和倡导平等的、相互尊重、相互支持、坚贞而崇高的爱情观。
可我不满足这种单一的解读,于是启发他们:同学们,舒婷的《致椽树》意象众多,内涵丰富,情感细腻。大家想想,诗作仅仅表现了一种爱情观吗?你能结合诗中的意象说说你的新见解吗?
同学们通过一段时间的思考议论,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
同学1:我认为诗歌除了表现爱情平等、自尊的观念外,还表现了一种亲情观——亲人之间应该相互友爱、团结和睦、息息相通、心心相印、休戚与共。
同学2:我认为诗歌还表现了一种友情观——朋友之间也需要平等、理解与支持,同志之间也需要真挚、诚实的友情,正如诗歌所说“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棵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同学3:我认为诗歌体现了一种民族情的观念——我们伟大祖国是一个有着五十六个民族的大家庭,每个民族都是这个大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一员,各个民族之间应该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关爱。“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生死相依,风雨同舟,携手并行,与时俱进。
同学4:我认为诗歌还表现了一种祖国情的观念——我们都是祖国母亲的儿女,我们都有责任和义务“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我们“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脚下的土地”。
同学5:我认为诗歌还表现了一种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观念——人类与自然界的动植物共同生活在地球这个人家园里,各种动植物不仅点缀、美化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活环境,还为人类提供了充足的物质资料和精神享受。人与动植物是平等的,人类应该尊重它们,与它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和它们“共享雾霭、云霞、虹霓”。
真没想到,同学们分析解读得这么到位,让人几多感慨,几多欣喜。由此,我深深感到,同学们的聪明才智是无穷无尽的,同学们的想象力是无可限量的。关键在于,我们要为他们搭建起施展才华的宽广舞台,为他们提供发挥聪明才智的大好机会,为他们营造自由和谐、能够充分表现自我、彰显自我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