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2期
语文个性阅读教学的特征及其实施
作者:顾三川
一、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的特征
个性,在心理学上指的是—个人区别于他人的语言和行为方式,是一种个人特质,而个性化阅读是基于学生个性基础的独立、创造性阅读活动,个性化阅读具有三个特征:一是自主性,就是在阅读活动中要以学生自己的研读为主,要把阅读活动变为学生自我探究、自我体验的活动。让学生在阅读活动中积极思考,自己来把握、分析和赏析课文,使阅读活动建构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二是创造性,针对阅读活动的特点,伊瑟尔提出了“空白”理论,他认为:这一空白不是一个既定的、本体论的事实,而是被双方——即本文与读者间——交互作用中的内在的不对称性所形成和改变的。对称只有在空缺得到填充的情况下获得,所以,构成空白也只能通过阅读投射来获得填补。文本给读者留有不确定性的空白,在阅读活动中等待读者用想象去填充。读者在发掘和填充空白的过程中对文本进行再一次创造。所以。阅读活动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三是体验性,这种体验主要表现在读者与文本的交流上。加拿大学者大卫·杰弗里·史密斯认为:阅读世界,将世界铭刻在心,要求人们与世界协调或者说倾听世界,并要求大家听从生活最深处的共鸣。读者与文本交互作用,读者在与文本的对话交流中丰富着文本和自我。在交流过程中,读者与文本实现了相互融合,这种融合就是一种独到的体验,这种阅读体验包括了情感性和整体性两个特征
二、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实施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能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就不能不重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所带来的差异。个性化阅读,是阅读机智的灵动闪现,也是个性化体验的自由释放。教师在个性化阅读中应该起导向、点拨、铺垫、组织等作用,令个性化阅读教学在最少的时间内获取最大的效益。针对个性化阅读的特点开展阅读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引导学生个性化学习
小学生是一个极具个性差异的鲜活的群体,他们兴趣不同、能力有别,面对学生的差异,在各教学环节中,教师均应为学生创造可供选择的学习空间,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及学习习惯进行个性化学习。个性化教学要注意两点:一是内容选择的个性化,二是方法运用的个性化。
首先,要求内容选择的个性化,小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喜欢“人云亦云”,不敢提出或不能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这显然不利于个性化阅读。其实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在已知的基础上去探求未知的世界,并因此受到启迪与感悟,才是真正的教学。在这一教学中,如果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学会批注,对课文语言文字、语言特点,表现手法、思想感情等的感知,用线条符号或简洁文字加以标记。学生有感而发,有疑而注,有得而写,满足个体学习的需要,促进了个性品质的发展,是实现个性化阅读的有效方法。如:我在教学《秋天的雨》时,在学生通读全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说一说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是秋天的雨的哪个特点,然后允许学生选择最喜欢的特点反复研读,并设计一些问题来考考其他同学。至于其他段落,学生提到哪个特点就讨论哪个特点,教师也点拨到这个特点节。由于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学习的自由空间,一节课下来,学生热情高涨,个性化学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其次,要求方法运用的个性化,即允许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进行个性化学习。学习无定法,我们提倡运用个性化就是鼓励学生放飞自己的个性,运用长期学习实践积淀下来的自认为最有效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实现异曲同工的学习效果。记得我在引导学生初读《赵州桥》一文时,鼓励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自悟,能用语言谈谈赵州桥特点的可以讲一讲。议一议;喜欢查找资料的可以交流一下课前搜集到的有关赵州桥的图片和资料;喜欢画画的可以画一画赵州桥;喜欢朗读的可以读一读,如果还有其他方法也可以。然后组织学生交流汇报运用不同学习方法的学习收获。以上教学立足于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让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学生虽然方法各异,但都从不同侧面对赵州桥有了一定的了解,而且取得了取长补短,相得益彰的教学效果。
2、引导学生个性化感悟
语文教学应该重视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品味语言、感悟语言能够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与文章语言、形象的碰撞,这种碰撞的直接效果就是唤醒学生对语言的敏感,一经积淀。无疑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感悟语言是一种个性化的语言感受,由于学生知识背景、生活经历、情感气质等诸多因素的差异。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自然也就有了区别。因此引导学生感悟语言时,我们应顺应学生的个性差异,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品词赏句,使学生对语言产生具有个性化的理解和感受。
感情朗读是感悟语言的一种有效方法,然而很多时候,教师在指导朗读时只在重音、停顿、语调等技巧上下功夫,真正意义上的朗读应该是情感体验的表现、心灵碰撞的薄发。有感情的朗读应是受到文章的感染,与课文的情感产生共鸣后感情的自然流露。因此指导学生感情朗读时,应引导学生反复读书,做到情有所感、理有所悟,待有了一定的感受后,再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深切感受在朗读中体现出来。朗读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在朗读教学过程中,应加强情感体验。鼓励个性化朗读。
教师角色改变了,学生阅读方式多样化了,个性化阅读教学就会水到渠成,“以文化人、彰显个性”效果就会应运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