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2期

如何指导初中生读整部名著

作者:邹 峰




  [学生一]:和高尔基相比,我们的童年是灿烂的,是彩色的;是没有烦恼痛苦的,更是无忧无虑的。有那么多的孩子甚至不懂什么叫做“打”,因为我们从没有经历过被人打、被人拿鞭子抽的滋味。那也许是一种无法想象的痛苦吧。当然,除此之外,我们的生活中也很少有家人之间的勾心斗角,为争夺财产而打架斗殴之类贪婪、凶狠的事情。更不会发生残忍的把某个无辜的人无端地折磨致死这类想都没想过的“恐怖事件”。
  [学生二]:啊,真可怜!阿廖沙的童年就这样痛苦的度过的。我呢?我出生在一个依山傍水的好地方,有父母无微不至地呵护,亲人亲切无比的关爱,朋友们深厚无比的友情。童年的生活又是多么地无忧无虑:在树林里嬉戏,在草丛中捉迷藏,在溪水中玩耍,在花丛中捉蝴蝶……在学校有老师耐心地教育,同学们无私地帮助,我就像一棵小树,在接受雨露阳光的滋润——尽情地学习知识,在不断地茁壮成长,开始走向成熟。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在与主人公阿廖沙的对话中思想上有了深刻地变化。在生生对话中同学们也能得到一些启发。
  
  4 摘抄涵咏,品味语言
  如果把初中生的名著阅读进行定位,不妨定在积累阅读上。积累什么?当然是对社会的认识和了解,对情感和思想的积累,对艺术技巧的发现和掌握,而这一切都依赖于对语言的积累。因此学生在读名著时,摘抄一些优美语句是十分必要的。这就好像在名著中抽出它最富有价值的部分。其实,摘抄的过程也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发现美的过程,这种发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所谓的语感不就是对文本中关键处、美处的及时发现和停顿。
  摘抄可分为以下几类:
  (1)摘抄小说中的抒情句、哲理句
  如《童年》一书中的哲理句:
  各人不过有各人的名字,而权利人人都一样。
  官像顽皮的孩子,走上来就把一切法律破坏了。
  (2)摘抄精彩的自然环境描写、场面描写类
  如:在明净的天空下,伏尔加河两岸被秋风渡上了一层金红色,看上去就像是两条美丽的绸缎。橘红色的轮船不疾不徐、懒洋洋地逆流而上。轮片有节奏地拍打着灰蓝色的河水,发出隆隆的响声。船尾有一条灰色的驳船被长长的拖索章着,安详而悠闲,活脱脱的像一只土鳖。
  (3)人物肖像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和对话描写类
  如精彩的肖像描写:
  她的衣服全是黑色的,但通过她的眼睛,从他内心却射出一种永不熄灭的、快乐的、温暖的光芒。她的腰弯得几乎成为驼背,肥肥胖胖,可是举动却像一只大猫似的轻快而敏捷,并且柔软得也像这可爱的动物。
  其它如行动描写、心理描写及对话描写其中不乏精彩处,当一一摘录。
  这里要强调的是,摘抄的目的是积累语言,培养语感,为研讨技法服务。因此摘抄之后,还要引导学生不要把这些语言材料束之高阁。而要摘而时习之,利用早读课或课余时间细心去体味、沉吟、把玩,通过反复咀嚼去充分感受其语言的魅力,揣摩作者的行文脉络,最好能熟读成诵,最终内化成自己的东西。
  
  5 摹写模仿,以写促读
  “大师对于正在学习的中小学生。当然首先是一个精神的引导人,但同时也是学习写作的典范。”从这个意义上说,学生读名著。就是“发现大师”的过程。名著就是一个蕴藏着丰富艺术技巧的宝藏,等待学生去发现,去挖掘。这些典范的写作例子,正是学生写作值得模仿和借鉴的。如《童年》中的第四章中救火的场面描写,画面感、节奏感都很强,使人如身临其境,就值得学生仔细揣摩,细心模仿。可引导学生细读并思考以下的问题:(1)小说中的写火场不是一次完成的,失火救火有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作者是怎样写火景的?写了几次?(2)在救火的过程中,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写外祖母,表现了她什么样的品质?(3)作者是以什么视角来写的,从小说的哪些地方能表现出来?通过以上几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写好场面,如何用行动来刻画人物,如何运用对比和反衬的手法来突出人物性格。在此基础上,以“拔河比赛”为题,引导学生仿写:(1)确定拔河场面的几个主要人物,描绘其行动,并以对比的方式来突出主要人物的特点。(2)分比赛前、比赛中、比赛后三个方面来描写现场。(3)分组写作,尝试以学生的视角、老师的视角和裁判的视角来描写。如此通过借鉴模仿也加深了对名著的理解。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