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2期

语文教学应多借鉴人文传统

作者:潘红桃

号,爱国主义更是一种责任。语文教育要通过中国历史上那些以天下为己任的杰出人物的光辉业绩,有效改变部分学生存在的“重个人轻社会,重功利轻道义,重物质轻精神,重索取轻奉献”的责任意识淡化现象,使他们懂得承担社会责任是其实现自我价值的必由之路,使他们充分认识到自身在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中的主体地位和肩负的历史使命。在语文教育中还要激励学生自强不息的精神,这是中华民族优秀品质的集中体现,也是我们这个古老民族久经磨难而永不衰弱的根本原因。学生要继承这种自强不息的优秀品质,自尊,自信,自强,自立,志存高远,坚忍不拔,勇于进取,在学习和生活的各种困难与挫折面前保持百折不挠的人生态度,不畏艰难,锲而不舍,不断提高人生的境界。
  
  三、重视学生良好情感的培育,这是语文教育人文性的重要任务。
  
  情感教育是由爱所牵引的教育,是基于对学生生命尊重的教育。培养学生敏感的心灵,丰富的体验,细腻的感受,是完整人的情感所必需的教育。“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亲情,爱国情,爱情,这些人类最美好的情愫。流淌在我们华夏子孙的血液里。积淀为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需要我们的语文教育去传承;还有许多潜存于我们内心深处的人类永恒的情感,诸如感激,同情,敬畏,羞耻,宽容,都需要我们的语文教育去开启,去唤醒,去提升。语文课程中的文学作品以人的情感为中心,为年轻学生的心灵打开了一扇洞察世界之窗。使学生间接获得生活经验。呼吸情感世界的气息。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不断挖掘情感教育的因素,抓住情感契机,让学生走进作品,和作者产生共鸣,感受现实世界的人文情怀。情感的领域是丰富的,以此为内容的教育也是多样的。教师要让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懂得珍视亲情,学会善待家人,进而把爱心和责任感推及他人乃至社会,让他们从身边发生的看似平淡实则蕴含崇高美好的人和事中。懂得珍惜别人的付出,并学会感恩,学会为他人付出。
  现代语文教育人文性的实质就是人文精神,语文课程人文性的生成过程直接体现在学生人文精神的生成过程中。我们要扬弃性地继承中国古代语文教育的人文传统,批判性地吸纳古代语文教育中的有益的人文经验,并赋予符合时代要求的崭新意义以优化我们的语文教学。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