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2期

《女神》的抒情意象

作者:赵长慧

在《匪徒颂》中诗人三呼万岁的古今中外的一切真正的“匪徒”:克伦威尔、华盛顿、黎塞尔一切政治革命的匪徒,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一切社会革命的匪徒,释迦牟尼、墨家巨子、马丁路德一切宗教革命的匪徒……这些所谓的“匪徒”,生长在不同的国家,活动在不同的时代,从事不同的事业,但他们有一个共同之处:他们都是旧世界、旧制度的叛逆者、破坏者,新学说、新思维的创立者和代表者。他们在不同的地域为人类事业做出强大的贡献,在历史上起过进步作用,已经成为一种社会历史和时代精神的化身。《笔立山头展望》一诗热情歌颂都市文明和近代动的精神:“黑沉沉的海湾,/停泊着的轮船,/进行着的轮船,/数不尽的轮船,/一枝枝的烟筒都开着了朵黑色的牡丹呀!/哦哦,二十世纪的名花!/近代文明的严母呀!”民主和科学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两大旗帜,诗人热情歌颂科学与技术的迅猛发展,歌颂二十世纪的近代文明以及那种飞腾奔涌、狂叫不息的“速力”,以唤醒国人改变现状、追求文明进步的强烈愿望。因此,诗中写到:“大都会的脉搏哟!/生的鼓动哟!/打着在,吹着在。叫着在,喷着在,飞着在……/我的心脏呀,/快要跳出口来了!哦哦,山岳的波涛,瓦屋的波涛,/涌着在,涌着在,涌着在……涌着在呀!”。郭沫若以科学的态度,形象地描写对大都市的观感,生动地指出了大都市充满喧闹、充满生机,激烈动荡的社会风貌,反映了二十世纪初的时代精神,热情地歌颂了近代科学文明。“五四。运动爆发后,诗人异常激动,他说:“五四以后的中国。在我心中就象一位葱俊的有进取气象的姑娘。”他唱出一首首的恋歌,来倾吐对祖国的酷爱、期待之情,《炉中煤》就是这样的一首代表作。可是,当诗人怀着这种兴奋的心情踏上祖国的土地以后,他所见到的是:“游闲的尸,/淫嚣的肉,/长的男袍,/短的女袖,/满目都是骷髅,/满街都是灵柩……”满目所及是上海街头暗淡凄凉的景象,是失去了中华民族灵魂的行尸走肉。这“尸”与“肉”,“男袍”与“女袖”,“骷髅”与“灵柩”,正是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社会的象征。
  《女神》中还有一些代表人类文化创造结晶的意象,例如长城、金字塔、苏伊士运河、大都市、摩托车、x光线等意象,这些意象蕴含着丰富深厚的文化内涵,代表了人类无穷的智慧和创造力,使《女神》充满现代意识,具有鲜明的现代色彩。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