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1期

阅读教学要找好最佳切入点

作者:陈晓琦

烂漫时光的回味。学生接触过的写童年生活的文章不在少数,但萧红的这篇无疑是独树一帜的,那么如何理解这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呢?以往的教学大都从人物形象入手,但这样的教学其实并没有深入到这篇文章的精髓,还是属于对文本浮光掠影的解读。如果仔细研读文本,你会发现《呼兰河传(节选)》中有这样一句话:一切都是活的,都是自由的: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这句话中有个最关键的词:自由。而这篇文章中不管是作者写到的人物还是作者写到的景物最本质的特征都是“自由”,如果抓住这个词语切入课文,不仅能较好地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也能提升对文本的解读层次。
  具体教学过程如下:首先让学生找出文中写了哪些景,做了怎样的具体描写;写了哪些人,有哪些具体的行动。然后进入教学的第二环节,让学生在文中找一个词语来概括这些人和景的特点,也可以说是作者童年生活的特点,在反复的阅读中学生最后总会把目光锁定在“自由”二字上,然后再通过反复朗读来加深印象,最后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作者在回忆童年生活时要如此着力于“自由”二字呢?这一提问,进入教学的第三环节;了解写作背景,更深层次破解文本。循着萧红的生命轨迹,我们发现对童年自由生活的回顾,对故乡的诗性回忆,只是这个寂寞孤独的灵魂,在她寄居南国异乡的生命后期,化解内心的忧郁和寂寞的一种方式。现实社会未能给萧红提供飞翔的天空,她以自己的艺术才情在文学殿堂里寻觅到一片高远的蓝天,于文学和想象的精神世界中构筑起生命的伊甸。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以写诗的方式去感知诗化的语言,触摸作者诗一样的灵魂。
  
  四、结语
  
  具体到每一篇文章,我们并不能千篇一律地将文章归入某一类来寻找切入点,要细细品味文章,看看文章中最能让学生有所收获的地方在哪?最能让学生的思维有所发挥的地方在哪?寻找文章的切入点,其目的不只是为了读懂课文,而是最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感、陶冶学生的情操。选择教学切入点也需注意:一、切口要小巧,视野要宏大,于细微之处见精神。往往切点越小,越能体现作者别具机杼的匠心,越能激发学生研讨交流的兴趣,越便于师生集中有限的时间突破重点难点。二、要透辟深刻,切点中肯。阅读教学的切入点应是师生研读全文的一个突破口,这个切入点必须有较强的辐射性,有一定的深度。否则切而不入,事倍功半,甚至把学生引入思维的歧路,弄巧成拙。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