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期
底层关怀与人性剖析
作者:苏 也
晓苏的底层关怀具有三个层面,一是对底层社会中弱者的同情,二是对底层社会中落后风气的批判,三是对底层社会中人性缺失的剖析。这三个层面的底层关怀,是环环相扣,相辅相成的,总体上呈现出一种递进关系。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作者对于底层社会中的弱者的同情。
三篇小说中这一点体现最为明显的,毫无疑问是《住在坡上的表哥》。《住在坡上的表哥》,这个标题就首先告诉了读者这篇小说重点描写的对象,小说也用了大量的笔墨来叙述坡上的表哥为了迎接城里来的老表,而做出的一系列可敬可感而又可怜可悲的准备。在表哥的这些准备中,我们不难发现,这位表哥的确是一位生活中的弱者。他生活在农村这个底层社会,而他又属于这个底层社会的底层,无疑是弱者中的弱者。但表哥的心地却很好,骨子里还保留着农村传统美好的品质,但故事的结局却以表哥的失望而告终,他花尽心血费尽周折准备的一个宴席却没迎来盼望已久的城里的老表。于是,表哥这个弱者的形象在经历过伤心与失败的泪水过后,更加容易引起读者的同情。同时作者对表哥这个底层人物的关怀就更容易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
《送一个光棍上天堂》中的弱者形象较为复杂。从表面上看,临死的光棍金树是一个显而易见的弱者,很小的时候由于事故而大脑致残,年纪轻轻就患上癌症,但又因为没有娶过老婆而迟迟不肯咽气。他的一生似乎就是一个悲剧,就是一个笑柄,这样的人物放在哪里都是一个弱者。对于金树在临死前对于女性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和渴望,读者也是可以理解并给予同情的。但是,在这篇小说里,我认为还有一个潜在的弱者,她就是从城里回到农村的胡妞。由于金树的脑残与胡妞有关,所以胡妞一直对金树怀有内疚,在知道金树现在的悲惨境遇之后,胡妞便将送这个光棍上天堂的艰难任务承担下来,并为此绞尽脑汁,含垢忍辱,四处奔走。但命运往往是捉弄人的,为临死的金树找个女人竟然会超出想象的困难。最后,在四处碰壁无助和对过去的懊悔自责之中,胡妞这个城里来的女人,只有带着满肚子的苦水和无奈,化妆成一个叫花子满足了金树的最后愿望,对这个可怜至极的光棍表达了临终关怀。
对于生活中弱者的同情,我认为描写的最为巧妙的要算《怀旧之旅》了。这篇小说里出现了很多人物,看完之后不会觉得在镜头前晃来晃去的这几个人有什么值得我们去同情的。但,读完全篇之后,却总觉得心中有什么地方像被人深深地刺痛了一下,看不见的伤口正在默默流血。仔细想想,原来这里我们需要去同情去关怀的是那个一直没有正面出场的田小苗。田小苗似乎是整个小说情节发展的主线,雷总因为牵挂着他的初恋情人田小苗而回到油菜坡,又因为寻找田小苗而认识了油菜坡年轻的农村女老师尚静。但田小苗从始至终都没有正面出现。我们对于田小苗的了解,完全是通过别人的讲述和故事的背景,知道了她是一个被情人抛弃的可怜女人,知道了她是一个家庭不幸福的农村妇女,也知道了她是一个常常被别人拿来茶余饭后闲聊的对象。这个无助的的弱者,在世俗社会的无情打压之下,一次又一次地成为别人情感的过客。
其次,让我们来看看作者对底层社会中落后风气的批判。
在《送一个光棍上天堂》里,对于油菜坡这个地方风俗的表现,主要是在描绘当下农村的生活状态和人情之间的冷漠,即着重描写底层社会之中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在这篇小说中,我们通过作者对杨雀儿和八万嫂笔墨不多的描绘,依然可以清晰地看到当下农村的真实缩影。大量的年轻劳动力向外流散,而更有许多纯洁的年轻女孩因为金钱的诱惑而放弃自尊和理想,成为洗头女,按摩女。而在农村,像八万嫂这样的村妇,还在自己“只跟比自己丈夫强的男人睡”的信条中有滋有味得意洋洋地活着。更重要的是,像油菜坡这样的农村早已习惯了这样的风俗,对于杨雀儿这样的女孩儿,他们还可以接受,还可以让她自豪地说出“我早就是一个良家女子了”这样的话来。面对八万嫂这样的村妇,他的丈夫可以容忍她的风流,而村干部们也愿意和她干出有悖道德与伦理的事情来,而村民们更是津津乐道地将这种事情作为茶余饭后的开心小菜。但是,在面对金树的这件事上,在面对这个虽然有些怪诞,但却十分有人情味的问题上,杨雀儿和八万嫂都齐刷刷地拿起她们早已破烂不堪的自尊和肮脏至极的名誉作为挡箭牌,用她们所谓的伦理道德来掩饰她们内心的自私与冷漠。在这个可以得到原谅,甚至是可以得到感激的错误面前,她们却不愿意为了他人而牺牲一点自己的利益。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底层社会里人们假惺惺的自尊和赤裸裸的自私。
而在《怀旧之旅》中,我们更是从一趟名存实亡的“怀旧之旅”中看到了一个已转变到上层社会的底层人物,看到了他的改变和整个民风的改变。这次标榜着“怀旧”的旅行最终是以“喜新”得以结束,这无疑是一种黑色幽默式的绝妙讽刺。雷总由于在城里遇到更加美丽的女子,而抛弃了最初的恋人,而又在这次探望初恋的过程中,一本正经水到渠成地与年轻的乡村女教师偷恋生情。从这个层面上来说,雷总这样贪财好色,见一个爱一个的男人的确是许多农村暴发户的生动表现,过去的那种两小无猜海枯石烂男耕女织的纯朴爱情,在如今的农村早就淹没在经济的大潮当中了。而像尚静这样主动傍依大款投怀送抱的女孩也越来越多,过去的那种留着大粗辫子,羞涩又矜持的纯朴美丽的村姑形象也早就稀罕少见了。在当今只认权钱的社会风气下,朴素纯净的农村也难免沦落进肮脏的钱眼里。而留下的那些真正有过真感情,像田小苗那样的农村妇女,也只能抱着一生的守候,在丈夫的打骂和辛苦的劳作间,默默地将青春与生命燃烧殆尽。在这趟充满着反讽意味的“怀旧之旅”中,我们看到的是,那些值得我们去怀念的美好过去早已不再,这趟名存实亡的“怀旧之旅”展现给我们的只是当下农村淳朴民风的沦丧和纯朴人性的扭曲。
最让我感到心灵震撼的还是《住在坡上的表哥》。在经济的发展使上层社会与底层社会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的同时,底层社会内部的各方面矛盾,其实也是导致许多底层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而这一点往往容易被人所忽略。而晓苏在这篇小说中却敏锐而准确地找到了这个切入口,将底层社会内部的复杂矛盾直接而冷静地剖析在读者面前。市场经济的发展把油菜坡也分成了两个阶层,一部分是坡下靠近公路的人家,他们代表着农村里先富起来的一批人,一部分是还住在坡上,远离公路,还比较贫困的一批人。他们之间的差异被类似于公路这样的新经济产物具体化了,他们之间原本亲如一家的关系也随着这条具体的界限而破裂。于是,原本完整而和谐的亲友关系随着公路的产生而分裂,过去亲热的兄弟由于经济地位的变化而变得相互冷淡无情。所以,在看到坡上的表哥为了延续农村还仅存的一点点纯朴好客的民风,而四处奔走又四处碰壁之后,我们不得不感叹人情的脆弱和金钱的魔力。这种民风的变化是可怕的,可悲的,是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的。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