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2期
从《项链》看文学经典重读
作者:何 峰 王 慧
改变路瓦栽夫人命运的事件是一次偶然事件,而这一偶然事件成了命运的转折点,恰恰是作者对世事不可捉摸,人类难以把握自己命运的思想体现。莫泊桑自1880年起偏头痛的发作就日趋频繁,右眼调节功能全部丧失,心跳紊乱,对生活和世界的理解趋于悲观。他老师福楼拜已经指出,从1883年起莫泊桑就被叔本华的悲观主义所吸引,这篇作品写于1884年的作品中已经流露出“人生是多么奇怪,多么变幻无常啊!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开头也有“由于命运的差错”的语句。在教学参考书中也提醒我们注意对作者的人生无常,消极悲观的宿命论思想。由此可见,我们是为了避免悲观思想对学生的影响,刻意去回避或曲解作品的主题思想。殊不知,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人们逐渐被物质生活所异化,人们越来越感到难以把握自己的命运,中国当代文学许多作品,包含在学生中流行的80后作家的作品中也不自觉地流露出悲观宿命的思想,现实生活中一夜暴富的神话也极大地蛊惑着青年学子的心灵,语文教育应该引导学生去把握和对待这种情感,增强遇到挫折的抵抗力,帮助他们适应即将面对的社会,而不是为了某种需要去回避或改造作品的主题,这里就需要我们有一点“大学精神”!
莫泊桑是一个社会批判的旁观者,“不是按照他所希望看到的样子,而是照事物本来的样子来看事物”,把人们尚未识透的社会如实描绘出来。路瓦栽夫人所具有的某些人性弱点,不是她所处的那个时代,所属的阶级所特有的,而概括了更大范围的某一类人的共同特征和精神状态,具有“熟悉的陌生人”特点。从某种意义上说,路瓦栽夫人这个高度概括的文学形象是世界的,对《项链》的再解读仍将继续下去。
何峰,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中文教育硕士;王慧,湖北黄冈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教师。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