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9年第1期
我们来看看鲁迅的演说词
作者:钱理群
十、演说的特点:和听众一起思考与探讨
而我们关注的是,由此而决定的鲁迅演讲词的特点:他总是将自己思考的过程,自己的困惑,向听者袒露;同时强调仅是个人的意见,是可以而且应该质疑的:他要求听众和自己一起来思考与探索。我们不妨一起来读鲁迅的《娜拉走后怎样》这篇演说。一开始就说:“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了无路可走”。——这“苦痛”首先属于鲁迅自己。接着讲“在目下的社会里,经济权就见得最要紧”;但又立刻承认:“可惜我不知道这权柄如何取得,单知道仍然要战斗”。最后说到“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也还是坦诚直言:“但是从那里来,怎么地来,我也是不能确切地知道”。[20]不仅说自己“知道”什么,更说自己“不知道”什么;不是自己掌握了真理,有现成的路指引听众去走,而是自己也是寻路者:只知道要向前走,怎么走,走到哪里,却是要和听众一起来探讨、实践的。
十一、演说的魅力:享受话语权的平等与思想自由的欢乐
因此,我说过:“听鲁迅演讲,或许比听胡适演说更为吃力,因为一切都不明确,要自己去想”。[21]这正是鲁迅演说的魅力所在:它逼迫你紧张地思索与不断地诘难演讲者和你自己,同时,又在其中享受着话语权的平等与思想自由的欢乐。
注释:
[1]王志之:《鲁迅印象记》,《鲁迅回忆录(专著)》(上册),25——27页,北京出版社,1999年出版。
[2]李霁野:《鲁迅先生两次回北京》,《鲁迅回忆录(散篇)》(上册),278页,北京出版社,1999年出版。
[3]荆有麟:《鲁迅回忆片断》,《鲁迅回忆录(专著)》(上册),141页,北京出版社,1999年出版。
[4]郑伯奇:《鲁迅先生的演讲》,《鲁迅回忆录(散篇)》(中册),610——611页,北京出版社,1999年出版。
[5]鲁彦:《活在人类心里》,《鲁迅回忆录(散篇)》(上册),121页,北京出版社,1999年出版。
[6]冶秋:《怀想鲁迅先生》,《鲁迅回忆录(散篇)》(上册),171页,北京出版社,1999年出版。
[7]魏建功:《忆三十年代的鲁迅》,《鲁迅回忆录(散篇)》(上册),258页,北京出版社,1999年出版。
[8]郁达夫:《回忆鲁迅》,《鲁迅回忆录(散篇)》(上册),157页,北京出版社,1999年出版。
[9]王志之:《鲁迅印象记》,《鲁迅回忆录(专著)》(上册),28页,北京出版社,1999年出版。
[10]鲁迅:《〈南腔北调集〉题记》,《鲁迅全集》4卷,427页,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
[11]鲁迅:《关于知识阶级》,《鲁迅全集》8卷,223页,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
[12]鲁迅:《写在〈坟〉后面》,《鲁迅全集》1卷,299页,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
[13]鲁迅:《350313致萧军、萧红》,《鲁迅全集》13卷,408页,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
[14]鲁迅:《无声的中国》,《鲁迅全集》4卷,15页,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
[15]鲁迅:《读书杂谈》,《鲁迅全集》3卷,460页,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
[16]鲁迅:《文艺与政治的歧途》,《鲁迅全集》7卷,119页,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
[17]钱理群:《“游戏国”里的看客》,《鲁迅作品十五讲》,39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
[18]鲁迅:《娜拉走后怎样》,《鲁迅全集》1卷,170页,171页,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
[19]鲁迅:《关于知识阶级〉,《鲁迅全集》8卷,223页,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
[20]鲁迅:《娜拉走后怎样》,《鲁迅全集》1卷,166页,168页,171页,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
[21]钱理群:《与鲁迅相遇》,217——218页,三联书店,2003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