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2期

论柳永的咏物词

作者:王晓霞




  咏物词,早在唐五代已经出现。如温庭筠《菩萨蛮》(玉纤弹处真珠落)、牛峤《望江南》、毛文锡《赞成功》、《接贤宾》、李煜《一斛珠》、司空图《酒泉子》(买得杏花)等。所咏之物题材广泛,涉及泪、燕、海棠、鸳鸯、舞马、牡丹、柳。咏物类型也有所不同,其中有宫体咏物之作,如温庭筠《菩萨蛮》、牛峤《望江南》则属心绪有所感发而借物抒怀;毛文锡《赞成功》、《接贤宾》则属应制之作,对物的外在特征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描绘。虽然如此,咏物词在当时仍然显得相对滞后,在数量、质量及表现手法方面和其它词相比都有一定差距,显得微不足道。题旨也是直接道出,咏物词的基本特征仍不明显。
  柳永作为北宋第一位大力创制慢词的词人,在北宋的词坛史上确实有慢词的开创和传播之功。宋翔风认为:“慢词当起耆卿,盖起宋仁宗朝。中原息兵,汴京繁庶,歌台舞席,竞赌新声。耆卿失意无俚,流连坊曲,遂尽收俚俗语言,编入词中,以便伎人传习。一时动听,散播四方。”东坡、少游辈继起,慢词遂盛。当然,柳永对咏物词的开创之功也是显而易见的,对以苏东坡为代表的豪放派和以周邦彦为代表的婉约派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苏轼受柳永影响创作了一些铺陈刻画见长的咏物慢词,如《水龙吟》(楚山修竹如云)。蔡嵩云在《柯亭词论》中则认为:“周词渊源,全自柳出,其写情用赋笔,纯是屯田法。特清真有时意较含蓄,辞较精工耳。细绎《片玉集》,慢词学柳而脱去痕迹自成家数都,十居二三……。梦窗深得清真之妙,其慢词开合变化,实间接自柳出。”这段话更为具体地揭示了了柳词对豪放派和婉约派的启迪作用。具体说来,柳永的咏物词较之唐五代,在三个方面有了明显突破。第一,将慢词的体制引入咏物词,使之具备了严格意义上的咏物词基本特征,为咏物词的开拓打下了良好基础。第二,铺叙的艺术表现手法和巧妙谨严结构的应用,对宋代文人词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第三,“无意之寄托”拓宽了情感表现的领域,柳永咏物词能够影响后人,与此有密切关系。下面试分别予以分析。
  
  一、咏物词基本特征的定型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咏物定义。“咏物”的概念和内涵究竟是什么,现在学术界尚无定论,本文拟采用王次澄《南朝诗研究》的说法,来对其作一下界定。王次澄的“咏物”共作出如下规定:一、采取人感觉器官能够捕捉到的自然或人事的具体物象;二、始终吟咏单一的物象,不宜同时吟咏多种事物;三、专注于事物的重点,不宜面面俱到;四、着眼于物象的形状、情趣。以物名为题。不包括以表现作者(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为主的作品。柳永在咏物词仍坚持南朝咏物诗的正统作风,具有“拟古的姿势”,借鉴咏物诗的定义当然具有指导意义。
  与前人相比,柳永已不再借人物情思以咏物,而是通篇铺叙其物态特征,并能通过使事用典,暗示出所咏之物。我们不妨拿他的《黄莺儿》和花间词派第一位写咏物词的词人牛峤《梦江南·衔泥燕》作一下比较:
  《黄莺儿》:
  园林晴昼春谁主。暖律潜催,谷暄和,黄鹂翩翩,乍迁芳树。观露湿缕金衣,叶隐如簧语。晓来枝上绵蛮,似把芳心、深意低诉。无据。乍出暖烟来,又趁游峰去。恣狂踪迹,两两相呼,终朝雾吟风舞。当上苑柳浓时,别馆花深处。此际海燕偏饶,都把韶光与。
  《梦江南·衔泥燕》:
  衔泥燕,飞到画堂前。占得杏梁安稳处,体轻唯有主人怜。堪羡好因缘。
  在《黄莺儿》这首词中,通篇铺叙黄鹂的物态特征十分明显,从其外部特点“黄鹂翩翩”、“缕金衣”到对其声音的描绘“晓来枝上绵蛮”再至对其呼朋唤友的刻画“姿狂纵迹,两两相呼,终朝雾吟风舞”,直至“此际海燕偏饶,都把韶光与”的退场,真是历历在目。与之相比,《梦江南·衔泥燕》虽然被南宋咏物词大家姜夔评为是“咏物而不滞于物也”,但对燕子的描述则仅限于“飞”、“体轻”,仍限于借人物情思以咏物,基本不具备咏物词的外部特征。下面不妨再试举几例以说明这一点:
  红绣被,两两间鸳鸯。不是鸟中偏爱尔,为缘交颈睡南塘。全胜薄情郎。(牛峤《望江南》)
  玉纤弹处真珠落,流多暗湿铅华薄。春露口朝华,秋波浸晚霞。风流心上物,本为风流处。看取薄情人,罗衣无此痕。(温筵筠《菩萨蛮》)
  《望江南》咏鸳鸯,在词中作者没着眼于其情状的细节描写,而是借鸳鸯来衬托女子对薄情郎的责备,《菩萨蛮》则借泪来反衬其对薄情郎的忧怨,在这里,咏物实为以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为主,以此来抒发自己的感受。柳永将慢词的长篇性引入咏物词中。柳永之前,唐五代词人咏物大部分出之小令,受篇幅限制,描写的余地自然大打折扣。小令质本简赅,必须把意象浓缩在有限的句中,这样固然含蓄朦胧,对于描写物象的形状、情趣来说,却存在着巨大缺陷,为咏物的视界加上了镣铐。
  在形式方面,柳永也将慢词的基本特征引入咏物词,使咏物词以全新的面目出现。王力在《汉语诗律学》中对慢词的基本特征作了具体阐述:一、听觉性;二、长短参差的句型;三、长篇性。下面将以《瑞鹧鸪》为例对其作具体分析:
  天将奇艳与寒梅。乍惊繁杏腊前开。暗想花神,巧作江南信,解染燕脂细翦裁。
  寿阳妆罢无端饮,凌晨酒人香腮。恨听烟邬深中,谁恁吹羌管逐风来。绛雪纷纷落翠台。
  在这首词中,作者创作“依时间的流程来表现事物”的特点极为明显。正合乎音乐文学(听觉文学)的本性。作者从冬天来到,梅花乍开,“乍惊繁杏腊前开”至繁花盛开,再到盛极而衰“绛雪纷纷落翠台。”(竹内敏雄在《美学事典》对音乐的本质作了六点概括:第一、非具象性;第二、时间性;第三、运动性;第四、立体的空间性;第五、感觉性;第六、与感情、气氛密切相关。)柳永此篇咏物词很符合第二点。在句型方面,作者明显突破了小令七言八句的整齐句式,四字句、六字句参杂其中,显得错落有致。《瑞鹧鸪》的字数也已经多于传统的咏物词。其它如上面提到的《黄莺儿》从初春写起,直到春浓时节结束。还有其它题材的词,比如《夜半乐》,从打算舟游开始,然后按行船的时序依次描写景物,最后到暮色的来临,基本是按时间顺序描写所见感,给人一种音乐的流畅视觉感受。
  
  二、深化词的表现技巧:“铺叙展衍,备足无余”
  
  柳永发展出来的最有创意的技巧,或许就是所谓“摄影机拍出的连续镜头”,他的铺叙衍情法,所写的不外乎是连续的视觉经验,而不是瞬间的体悟。同时也解决了传统抒情方法与新兴体制之间的矛盾,推动了慢词艺术的发展。后来词人,诸如秦观、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