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2期

大学语文教育的定位与实践

作者:吴 宏




  大学语文教育在高等教育学科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虽说在许多大学的基础课课程设置中,还作为传统科目保留了下来,但它作为基础课不可或缺的地位和角色,显然已受到来自多方力量的撼动或质疑。这在一个好酒还需勤吆喝的营销时代,与我们业内人士对所从事的学科少了一份自信与激情的心态,缺乏学科自我宣传的意识有关外,更重要的原因还在于大学语文作为基础学科、人文学科,业内外人士在认识上存在较大分歧,对它的定位和实践操作还存在很大的随意性。要想振兴学科教育教学,单靠个别教育者的个人魅力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对学科教育教学有明确的定位,树立学科教育良好的社会形象,才能给改革带来真正的动力,才能更好地激发起教育者的创造力和才能,激发起工作的热情和奉献的精神。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此作一番探究。
  现代企业成功人士思考的角度值得我们借鉴,阿里巴巴的CEO马云认为在现代社会想要成功不是考虑我能做什么,应该考虑的是我该做什么。的确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要想成功,首先面临的就是选择,给自己一个合适的定位。同理,大学语文的学科教育,作为教育者可做的方面实在很多,但只有想清楚该做什么,有一个正确的定位,才能有明确的大方向,才能充分展示学科教育的特色、优势和教育者的作用、魅力。否则作为基础学科面对越来越多适应现代需要的实用性学科的竞争,这门传统的基础学科彰显不了自我的特色和优势,必然会在一片汪洋的“红海”中越来越艰难地沉浮。
  给这一学科教育定位,就是为这一学科教育,或教育的服务理念、实践操作确定一个位置,树立形象,使其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色,以区别于其他的学科教育,这种定位可以说是一种理念的定位,个性的定位,情感的定位,实践操作的定位。通过挖掘、提炼学科教育的理念、特色、个性,将此贯穿或融入到实际的教育活动中去,形成该学科有特色和个性的教育。具体从以下几方面来分析。
  
  一、从理念上定位
  
  学科教育首先必须要有一个核心理念,对此有一个合适的定位和正确的认识。
  先来看看畅销书作者吉姆·柯林斯对企业的核心理念是怎样看待的,他认为,高瞻远瞩公司的缔造者,对公司最持久、最重要的贡献是核心理念。核心理念定义了一个组织持久不变的特质,定义了不变的“我们代表什么和我们为什么存在”。因此高瞻远瞩公司的创立者都知道“你是谁”,远比知道“你要去何方”重要,因为去何方会顺时而变,“但一个伟大公司的核心理念作为公司指导方针和创新灵感的来源却经久不衰。”并指出核心理念需要两个明确的组成部分:核心价值观和核心使命。核心价值观是公司的精神和持久的原则,他对于公司内部的人拥有固有的价值和意义。核心价值观可以转化为企业人内在的信念和需要。如迪士尼追求想象力和快乐的核心价值观是发自自身内在的信仰,而不是来源于市场的需要。强生公司的CEO拉尔夫·拉森说:“在我们信条中宣传的核心价值可能成为我们公司的一种竞争优势,但这不是我们坚守它们的原因。我们坚守这样的价值观是因为它们明确了我们在代表什么,即使在某种情况下,这样的价值观将使我们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我们仍然要坚守它们。”核心使命是长远的,它让你可以“永远地追寻,却永远不可能达到。”使命本身不会变化,它却能激发变化。使命不应与目标相混淆。目标通过努力是可以达到的。核心使命中引导和鼓舞公司方面比核心价值起到更重要的作用。
  由此我们可以获得启发,作为大学语文的学科教育,也应有一个让学科教育者恒久坚守的核心理念。它能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这学科的教育代表着什么,它为什么而存在。它能成为学科教育的指导思想,它可以转化为学科教育者内在的信念和需要。无论外在情况如何变化,教育者都应坚守它们。
  那么大学语文的学科教育的核心理念应该是什么呢?
  从该学科教育的功能和作用来看,其核心理念一是使教育者成为思想、精神的影响者和引导者,二是教育者要有创新思维和能力。相应的教育活动一是传达“大学”的理念,二是传达创新的理念。核心价值就是传达、培育、提升人文精神,培育高尚情操,提升审美情感。核心使命是以“人的全面、充分和自由发展”为本位,将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相结合,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奠定良好基础。
  核心理念又如何融入到实践教育中呢?
  
  1、传达“大学”的理念
  核心理念只有融入到具体的学科教育实践活动中,学科教育的价值才能真正体现出来。教育者从一开始就要注重从宏观着眼,要把学科教育纳入中外先进教育理念的体系中,要把世界先进的教育思想、著名大学的以及自己所在大学的办学宗旨、奋斗目标与大学的理念、大学的使命等等相联系,把这份思想首先传达给学生,使学生在一个较高的视点上来俯视大学教育,乃至整个社会人生,从而更早更好地设计自我的人生蓝图。学科教育要将此思想贯穿于整个教学设计和实践中。
  我们可以结合介绍先进的或经典的教育思想,来设计学科教育内容,体现学科教育的价值,如蔡元培先生作为北大校长,曾就近代大学阐说了三要义,深为学人赞赏,对我们的学科教育也如指路明灯,我们可以此为核心贯穿于宏观教育中。这三要义:一是树立“大学”之理念,大学“为共同研究学术之机关。”对中西之学不应有偏见。每一学子都应尽力去研究以求对世界或国家有所贡献。二是“破学生专己守残之陋习”。学生不应以获取毕业证书为单纯目的,对学术无所研究;治学者,应旁涉其他相关学科的学理,文理之学可相通,中外之学可相融。现今教育也常强调要培养复合型人才,要研究边缘学科、交叉学科,关注新兴学科,这些学科通过不同学科的碰撞,往往会给人意想不到的启发或发现。这样的教育思想也体现在现今不少中外高校的人才培养思想和课程安排上,如国内越来越多的高校借鉴国外著名高校如剑桥大学的做法,大学新生一年级不分专业,实行“通才”教育,选择一些专业的共同基础课,还有一些人文科学、社会科学与艺术方面的基础课(通识课),目的让学生开阔眼界,了解各种学科、各学术领域的大致方向、研究的门径,具备基本的获取知识、进行研究的能力,到了第二年才分专业,此时学生能很容易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也容易自主地进入对学科的研究。三是大学行“兼容并收之主义”,以“思想自由”为通则。这也是蔡的大学理念之精义。大学,应对古今中外不同学术派别、学术思想兼收并蓄,不应排斥异说,治校者要有此胸襟,作为大学语文学科的教育者也要把此思想传达给学生,只要他们言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