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论唐代复古文学思潮

作者:高瑞娜 汪小燕




  复古与革新是推动中国文学发展的两个因素,正是在这两个因素的相互碰撞中,中国文学一方面能批评地继承前人的优秀成果,另一方面又能在这个基础上创造出新的理论。然而,从古代文学的发展过程来看,文学史上革新运动的先导,一般是复古主义文学思潮。例如唐代诗歌领域的革新则始于对六朝绮靡文风的批判和主张恢复汉魏风骨复古思潮。在唐代散文领域,韩愈和柳宗元所倡导的“古文运动”以复古的旗帜来反对六朝以来盛行的骈文,在散文领域确立了新的文学语言和文体,为散文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而明代的前、后七子更是本着复古的思想在诗歌领域对诗的体质、格调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以确立他们所理想的诗歌新规范。正如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所说:“励德树声,莫不师圣,而建言修辞,鲜克宗经。是以楚艳汉侈,流弊不还,正末归本,不其懿欤!”(《宗经》)“矫讹翻浅,还宗经诰。斯斟酌乎质文之间,而檃括乎雅俗之际,可与言通变矣。”(《通变》)可以说,正是古代文学领域中这种复古思想,使得文学在继承和创新中不断地发展。自从孔子面对当时礼崩乐坏的时代感慨:“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论语·颜渊》)“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论语·八佾》)以及“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主张,复古思想便在文学领域中形成了一种思维模式,尤其是在唐代,这种思想便演变为一种文学思潮,在诗文领域中开展具有相当规模的复古运动。文学发展到六朝时期,文学创作偏重于艺术形式和艺术技巧的创新,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个尚文重彩的“纯文学”时代,许多作品缺乏深刻的思想内容,呈现出华丽绮靡的文风,其代表是宫体诗和骈体文。唐代复古思潮的兴起,是建立在对六朝文风批判的基础之上的。无论是诗歌领域还是散文领域,复古思想都形成了一股思潮,影响着当时的文学创作。
  
  一、诗歌领域中复古思潮
  
  最先在唐代诗歌领域提出复古口号的是陈子昂,其《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曰:“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然而文献有可征者。仆尝暇时观齐、梁间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每以永叹。思古人,常恐逶迤颓靡,风雅不作,以耿耿也。一昨于解三处,见明公《咏孤桐篇》,遂用洗心饰视,发挥幽郁。不图正始之音复睹于兹,可使建安作者相视而笑。”在这段叙述中,他批评了六朝以来“彩丽竞繁”“兴寄都绝”的文风,提出恢复“汉、魏风骨”的主张,反映了他的复古思想。陈子昂在自己的诗歌创作中也具体实践了这种文学主张,如他的《登幽州台歌》和《感遇诗》三十八首都具有艺术感染力。同时,他的复古也是一种革新,通过复古的思想来表达自己的诗学主张,提出文学作品应“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反映了他在复古的思想上对于诗歌的革新。他在诗歌领域中的推陈出新对诗歌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许多人对他以复古为旗号来改革诗风都给予了高度评价:他的好友卢藏用在《右拾遗陈子昂文集序》中说:“宋、齐之末,盖憔悴矣。逶迤陵颓,流靡忘返,至于徐庚,天之将丧斯文也。后进之士若上官仪者,继踵而生,于是风雅之道扫地尽么。《易》曰:‘物不可以终否,故受之以泰。’道丧五百岁而得陈君。君讳子昂,字伯玉,蜀人也。崛起江汉,虎视函夏,卓立千古,横制颓波,天下翕然,质文一变。”在这里,卢藏用高度赞扬了陈子昂以复古为旗号来改革六朝绮靡诗风所取得的成就。朱熹在《请邃阁论诗》中说:“李太白诗……古风两卷,多效子昂,亦有全用其句处。太白去子昂不远,其尊慕之如此”。而胡震亨在《唐音癸签》更为清晰地评价了陈子昂的复古成就:“子昂自以复古反正,于有唐一代诗功为大耳。正如夥涉为王,殿屋非必沈沈,但大泽一呼,为群雄驱先,自不得不取冠汉史。”高棅在《唐诗品汇·. 五言古诗叙目》中对他的影响也给予高度的评价:“唐兴,文章承陈,隋之弊,子昂始变雅正,夐然独立,超迈时髦。初为《感遇诗》,王适见之曰:‘是必为海内文宗。’噫!公之高才倜傥,乐交好施,学不为儒,务求真适,文不按古,伫兴而成。观其音响冲和,词旨幽邃,浑浑然有平大之意,若公输氏当巧而用不用者也。故能掩王、卢之靡韵,抑沈、宋之新声,继往开来,中流砥柱,上遏贞之微波,下决开元之正派。呜呼,盛哉!”这些评价从各个角度赞扬了陈子昂的诗歌革新所取得的成就。可以说,陈子昂开启了唐代诗歌以复古为革新的思潮,此后,李白、杜甫、元结、元稹、白居易等都加入到这一队伍当中来,使得这种复古革新运动形成一种思潮。
  李白继承了陈子昂的文学主张,对于齐梁艳丽文风多有批评,并以恢复诗骚、汉魏风骨为己任。其《古风》之一云:“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王风委蔓草,战国多荆榛。龙虎相啖食,兵戈逮狂秦。正声何微茫,哀怨起骚人。扬马激颓波,开流荡无垠。废兴虽万变,宪章亦已沦。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圣代复元古,垂衣贵清真。君才属休明,乘运共跃鳞。文质相炳焕,众星罗秋旻。我志在删述,垂辉映千春。希圣如有立,绝笔于获麟。”李白在这里明确地表达了自己的复古思想。后世对李白的这种思想多有记载和评价,如孟棨《本事诗·高逸》中记载:“白才逸气髙,与陈拾遗齐名,先后合。其论诗云:‘梁陈以来,艳薄斯极。沈休文又尚以声律,将复古道,非我而谁欤?’” 翁方纲在《石洲诗话》中说:“子昂、太白,盖皆嫉梁陈之艳薄,而思复古道者。然子昂以精深复古,太白以豪放复古,必如此,乃能复古耳。若其揣摩于行迹以求合,奚足言复古乎?”
  初盛唐诗人在复古思想上主张学习古人诗歌的总体的风格,如陈子昂提出“汉、魏风骨”“兴寄”“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的主张,目的是为了确立一种感情真挚,文风刚健有力的诗歌。而到了中晚唐,对于诗歌的复古便转入到诗歌的内容和表现功能上来。如元结反对浮艳雕琢的文风,他所采取的方法就是要求诗歌创作要有美刺劝俗的作用。他的诗歌创作也实践了其文学主张,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现实,如《喻常吾直》、《舂陵行》等。元结的这种主张到了白居易就更加的明确,白居易主张恢复诗经及汉魏乐府中“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传统,引导了以其为首的新乐府运动,在唐代诗坛上形成了具有影响的以复古为革新的文学运动。白居易的复古主张都表现在其著名文章《与元九书》中,其中:“至于梁、陈间,率不过嘲风雪,弄花草而已。噫!风雪花草之物,三百篇中,岂舍之乎?顾所用何如耳。设如‘北风其凉’,假风以刺威虐也。‘雨雪霏霏’,因雪以愍征役也。‘棠棣之华’,感华以讽兄弟也。‘采采芣莒’,美草以乐有子也。皆兴发于此,而义归于彼;反是者可乎哉?然则‘余霞散成绮,澄江净如练’;‘离花先委露,别叶乍辞’之什,丽则丽矣,吾不知其所讽焉。故仆所谓嘲风雪,弄花草而已。于时六义尽去矣。”反映了他的这种主张。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有一次将诗歌复古运动推到高潮,使得诗歌领域的复古运动形成了一种文学思潮,绵延初盛中晚各个时期,推动了唐代诗歌的发展。
  
  二、散文领域的复古思潮
  
  古文运动是唐代散文领域中的复古思潮代表。韩柳所倡导的古文运动,以恢复先秦两汉质朴自然的古文为口号,对六朝以来盛行的华丽的骈文进行了彻底的打击,在散文领域中确立了新的创作规范。然而批判六朝骈文主张恢复古文传统的观点并不是由韩愈开始的,在此之前,陈子昂、元结、李华、萧颖士、独孤及、柳冕、权德舆等都提出过这种主张,为古文运动发展到高潮作了准备,他们和韩柳倡导的古文运动共同形成了唐代散文领域中的复古思潮。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