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期

信息17则

作者:舒 坦等




  新闻一束
  
  ●民国杂志《无轨列车》在上海复刊
  1928年,施蛰存、戴望舒、刘呐鸥在上海创办了小型文艺半月刊《无轨列车》,出版八期后于同年12月停刊。2008年1月,《无轨列车》从上海书店再出发,满载海派文化奉献给今日的读者。主编为曾经主持过《万象》杂志的陆灏。民国期间的《无轨列车》由第一线书店出版,32开本,曾发表戴望舒的诗作、冯雪峰的论文、施蛰存的小说等等。这次由上海书店出版的文化读物《无轨列车》系列图书将维系海派特色。陆谷孙翻译余散墨、林达的海外见闻,董桥谈书,舒国治谈吃,迈克谈电影,郑重谈收藏,陈子善谈签名本,裘小龙谈谋杀案,恺蒂谈英伦,李长声谈东瀛,还有陈巨来和他的“安持人物杂忆”等等。从作者阵容,到谈论话题、版式装帧,带有旧时《万象》杂志的痕迹。(舒坦摘编)
  
  ●中华读书报2007年十佳图书评选揭晓
  《中华读书报》2007年十佳图书评选结果10日在京揭晓。这10本书是:《爱与黑暗的故事》《陈旧人物》《到黑夜想你没办法》《定西孤儿院纪事》《高兴》《激荡三十年:中国企业1978-2008(上)》《丧家狗:我读〈论语〉》《我的精神自传》《星火燎原·未刊稿》(第1-10集)和“《读书》精选(1996-2005)”。据介绍,这次评选分为3个阶段:一是提名,《中华读书报》“月度推荐榜”汇总后,然后记者编辑提名;二是初评,编辑部对入选图书进行讨论,然后投票选出百佳图书;三是终评,编辑部经过复议,投票产生十佳图书。这是《中华读书报》第三次进行年度十佳图书的评选。(舒坦摘编)
  
  ●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评出
  1月4日,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揭晓,周晓枫(北京)、戴来(河南)、谢有顺(广东)、温亚军(解放军)、石舒清(宁夏)、郑小琼(广东)、张者(重庆)7位青年作家获奖。“庄重文文学奖”是香港著名爱国人士、原庄士机构国际有限公司主席、中华文学基金会顾问庄重文先生于1987年倡议出资,由中华文学基金会主办的一项青年文学奖,并以庄重文先生名字命名。本奖宗旨是: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推动和繁荣当代中国文学创作,造就文学新人,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促进海内外文化交流。其主要奖励对象是近年来在文学创作和文学评论中取得优异成绩,年龄在40岁以内的青年作家,由17位作家、评论家、学者、编辑组成的评奖委员会予以评定。自1988年首届至今,已有169位青年作家获奖。据悉,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颁奖典礼于2月下旬在北京举行。(舒坦摘编)
  
  ●华人女作家杨逸获日本芥川奖提名
  旅日华人女作家杨逸凭借其短篇小说《小王》获得第105届日本文学界新人奖之后,今年年初又获日本文学界最重要的奖项芥川龙之介奖的提名。日本《读卖新闻》、《朝日新闻》等主流媒体7日纷纷报道了杨逸获芥川奖提名的消息。芥川奖是日本作家菊池宽在1935年为纪念著名小说家芥川龙之介而设立的。该奖由日本文学振兴会进行评选和授奖,意在选拔进行纯文学创作的新人作家。杨逸在接受日本媒体采访时表示,由于两国的历史完全不同,日本人与中国人虽然外表比较像,但双方对同一件事的想法和感受却存在较大差距,她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成为日中两国人民相互理解的桥梁。《小王》描写了一名嫁到日本的中国女性小王在中日两国之间充当红娘的故事。作品虽然篇幅较短,但却幽默地刻画了两国人之间的文化冲突,书中日语词句优美,语法规范,受到文学界好评。(舒坦摘编)
  
  作品信息
  
  ●俞汝捷推出精补版《李自成》
  经过精炼、压缩、补写和近千余处错讹的订正,四卷本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1月10日由长江文艺出版社推出。担任此次“修补”工作的是研究小说理论和小说史多年的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俞汝捷,他在1977年秋至1985年春任原著作者姚雪垠助手期间,帮助姚雪垠整理文字、查找史料,曾多次商议《李自成》的精简修改工作并初定修改方案,对姚雪垠的写作风格和创作思想非常了解。五卷本《李自成》是已故著名作家姚雪垠的代表作,从上世纪六十年代推出第一卷引起轰动到八十年代第五卷的出版,一直广受好评,被读者认为是“中国版的《战争与和平》”,其第二卷曾获第一届茅盾文学奖。为纪念作者在历史小说创作上的成就,中国作协专设以作者为名的“姚雪垠长篇历史小说奖”。因受写作年代所限,洋洋300万言的《李自成》是一部没有最后完成且留下许多遗憾的作品。小说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技术性问题,著名历史学家胡绳、作家秦牧等都曾指出过。而招致最多批评的则是小说中的“现代化痕迹”,姚雪垠生前虽有修改的想法和计划,但因身体原因未能付诸实施。精补本《李自成》由四部曲《天寒霜雪繁》、《闻说真龙种》、《长风驾高浪》、《风散入云悲》组成,在保持了原著基本构架和风格的基础上,补写了20万字,压缩了100多万字。据出版方介绍,新版对原著中有关拔高李自成、高夫人的情节作了大量删节,对红娘子、邵时信等的“忆苦”段落也力加删削,去掉当年外加的说明性、议论性文字。已先睹为快的著名文史学者冯天瑜评价此精补本“同高鹗功业相类”。(舒坦摘编)
  
  ●董桥新作《今朝风日好》出版
  董桥新作《今朝风日好》2008新年伊始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翻开淡黄色的书页,让桥迷们放心的是,这本新书中的董桥依旧中学渊博西学精通,依旧是“计计较较衡量了每个字”,也依旧的顽古不化,依旧的不脱傲慢与偏见的意识;但让你不得不叹服的是:中文就是可以这么漂亮!在这本书中,董桥开始带我们走进他的书房,听他讲搜集古书旅程中的“007”故事,听他说皮革说装帧说纸张说书瘾,随着他的讲述似乎我们访书读书藏书的情趣也染上一层古籍封皮的古色和古香。此书名取自丰子恺的“今朝风日好,或恐有人来”,这是今天的董桥对美好生活美好事物依然执着的美好期盼。内附董桥专为作家版《今朝风日好》设计的一枚精致藏书票,这也是董桥迄今为止在海内外出版过的众多著作中的第一枚藏书票。(舒坦摘编)
  
  ●《巴金自传》英文版在美国出版
  根据巴金先生的散文集《忆》翻译的《巴金自传》,由作家翟梅莉译出于2008年1月由美国印第安那波利斯大学出版社推出英文版。《忆》收录了巴金先生上世纪三十年代所写的一批回忆性的散文,最初曾以《巴金自传》为名出版,后经作者补充和调整内容以《忆》为名印行。出版者在推出本书时,向英文读者做了这样的介绍:此译作是第一次在美国以英语出版,它是20世纪中国最具影响力和最多著作之一作家的重要著作,反映了作者早期生活于他的有教养的、富裕的大家族中的肖像。这使得这本自传在其写作七十年之后仍然非常富有趣味。巴金早期最有名的作品是小说《家》,有人也认为这是他的代表作。它写于1931年,同年他的大哥自杀了。巴金将其深爱的大哥的自杀归咎于他不得不领导这个充满阴谋和争吵的家庭。《巴金自传》写于1934年,其时巴金30岁。他小说的诸多主题与其经历的联系显而易见。1975年巴金获诺贝尔文学提名奖。2005年巴金去世,享年101岁,他的主要作品(80多部)又一次在整个中国和世界因报道而变得著名。美国加州—柏克里大学罗伯森研究政府学讲座荣誉教授Robert A. Scalapino评价说:“对于那些对动荡的二十世纪中国早期生活感兴趣者来说,这本自传提供了一次非常好的机会。巴金描绘出一个年轻的中国人在革命时代所面临的可能性与挑战。”普林斯顿大学福布斯学院教务长、《评源氏物语:最后的武士时代的文学批评和文化焦虑》的作者Patrick Caddeau认为:“《巴金自传》让我们对一个非常重要的作家的早期所受到的影响和其关键的经历有了直接的认识。”(舒坦摘编)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