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期

浅婉和深婉:婉说的语义类型

作者:王厚怀 胡邦岳




  要想有较多的回味的余地,我们不妨到诗歌中的找寻,比如王昌龄《出塞》:
  ④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
  被誉为唐诗七绝的压卷之作,其内涵深广。诗既写现实,同时又不忘顺带历史;诗中有深沉的苦恨,但吟咏完最后一句,读者分明又感到万丈的豪情。“怀乡”是游子的一个永恒的主题,常人且不多说,而“征人”怀乡则更见不寻常,因为这里常常包含着生离死别的苦味,这种“苦味”随着“万里”空间延展,是离家渐远渐无穷;同时,头顶上的那轮“明月”,无疑又加重了怀乡的“苦味”;“秦时明月汉时关”又将时空拉进了纵深,“万里长征人未还”之苦在历史上是一以贯之。诗中没有一个“苦”字也没有一个“恨”字,而苦恨满纸,沉入其中无法自拔。
  不仅如此,“秦时明月汉时关”也暗示了“龙城飞将”不在自秦汉以来一以贯之。“龙城飞将”,合用卫青和李广两人的典故,他们都因英勇善战、爱兵如子而著名。此诗言外之意在于,“胡马”为什么会“度过了阴山”,那主要是没有“龙城飞将”存在,而如今的将领是否英勇善哉、爱兵如子可想而知。这恐怕也是征人苦恨之源吧。诗因“秦时明月汉时关”和“龙城飞将”这两个意象的运用而意蕴深沉,回味无穷。
  其实,诗歌讲究含蓄蕴藉,讲究言简意赅。深婉,在中国传统诗学中备受青睐,也是一个运用得极为广泛的概念。李商隐的无题诗就以“深细婉转”著称。如“截取首二字”以发端比兴借瑟以隐题的无题诗《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因其题旨含蓄,历来聚讼纷纭。诸如咏瑟说,悼亡说,感慨身世说,自序、自伤亡词说,客中思家说等等,莫衷一是。原因在于全诗抒情委婉细腻,字字血,声声泪,向人们诉说着自己的苦衷,咀嚼着人生的况味,多层面地抒写、展示自己的心灵世界,思绪似断实连,深情绵邈,一唱三叹。尤其是蝶梦迷惘、杜鹃哀啼、沧海珠泪,良玉云烟,几个艳丽而又凄迷、悲哀的物象,与诗人孤独、迷惘、凄苦的情绪相统一,诗境凄美浑融。葛立方《韵语阳秋》卷二云:“公(杨亿)尝论义山诗,以谓包蕴密致,演绎平畅,味无穷而炙愈出,钻弥坚而酌不竭。”深得商隐诗朦胧要妙之旨归。
  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以笔法深婉,情深意远,历来被广为传诵。清人冯煦云:“宋至文忠,文始复古,天下翕然尊之,风尚为之一变。即以词言,亦疏隽开子瞻,深婉开少游。”[7]受欧阳修的启发,秦观《踏莎行》(雾失楼台)成为深婉的杰作。
  当然,婉说意义的深和浅,从语用的角度看,里面涉及一个话语理解的问题。由于话语本身是为了交际而存在的,在使用过程中话语作为一种媒介将说话者和听话者连接在一起,它是一种活动一种交流;同时,人的参与又具有很大的能动性,就接受者来说,由于其学识、修养、经历不同,从话语中领悟到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就不一样。这种领悟体现在速度和深广度上,如前文例①“老了”,指人体功能衰竭,想必俗世社会中人人都有感性认识,其所指也就容易领会。而例②“采薪”一语只有了解《孟子·公孙丑》“有采薪之患,不能造朝”这一出处,才能较快地明白意义。又如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被称为唐诗七绝的压卷之作,其深广内涵非感觉细腻敏锐不足以领会。因此,就具体的婉说实例而言,到底是浅婉还是深婉,要严格区分不是那么容易。好在考察婉说的目的和构造方式,可以增加我们对婉说的认识,也可以帮助我们识别并使用浅婉和深婉。关于婉说的目的特征和构造方式特点,限于篇幅将另辟专章进行讨论。
  综上所述,说话人不直说本事本意,而用曲说来加以表达,因其目的在于温和,这种语言现象,笔者认为有理由应审慎地给一个特定的名称——“婉说”加以界定。这种界定是有意义的:将婉说按语义分为深婉和浅婉两类,将传统诗学“深婉”范畴的研究与语言学研究结合起来,可以扩展学界关于委婉语的研究范围,解决委婉语命名导致的某些不足,也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所需要的某种语言环境。
  
  主要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7:354
  [2]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7:138-139
  [3]束定芳,徐金元.委婉语研究:回顾与前瞻[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1995,(5):17-22
  [4]刘永凯.论婉曲[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6) :67
  [5]束定芳.委婉语新探[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1989,(3):28-34
  [6]查为仁,厉鳄.绝妙好词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7]冯煦.蒿庵论词[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10:1
  王厚怀,男,湖北黄石理工学院讲师,武汉大学在读硕士,主要从事古代文学和文艺学的教学与研究。胡邦岳,女,讲师,主要从事语言学的教学与研究。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