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2期
“海明威精神”与尼采哲学
作者:苏顺强
一、“海明威精神”
海明威出生于19世纪末,成长于20世纪初。这个时代正是被评论家们称为价值真空的“爵士乐时代”,即西方传统的价值观念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坍塌了,而新的价值观念尚未建立起来的时代。正值此时,海明威踏入社会,开始了他追寻人生价值和意义之路。首先,他带着自己的英雄梦想来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意大利前线,可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他因为自己的勇敢和自我牺牲精神而获得了意大利政府授予的银质勋章。19岁的海明威实现了自己的英雄梦想,可是这一虚假的英雄梦幻很快因为身体的伤残、初恋的失败、事业的渺茫和顽固保守的生存环境而破灭了。接着,他带着痛苦、失望和迷惘离开美国本土,凭借自己对文学的一腔热情踏上了他的文学流亡者之路。在巴黎的最初岁月,他刻苦向前辈作家、艺术家学习,在艰苦的生活环境中勤奋耕耘,可他的作品无人问津,他陷入更加深刻的迷惘痛苦之中,一度加入到来自世界各国的“流亡者”行列,沉浸于酗酒、赌马、情感游戏和各种野外的冒险刺激活动。尽管如此,海明威并不甘于迷惘,在痛苦中他仍在寻找着“如何生活”的答案。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接触到了西班牙斗牛活动,他从勇敢无畏的斗牛士身上体味到一种别样的人生之路:勇敢地正视人生的痛苦与不幸,凭借一种完美的勇气和永不言败的精神在人生的竞技场上永不停息地拼搏,不求胜利,不求收获,只求在拼搏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展示人的勇气、尊严和旺盛的生命力量,以“重压之下的优雅风度”向世界证明自己是一个称职的“人”。从此以后,海明威爱上了西班牙,迷恋西班牙斗牛,并坚持用这种斗牛士精神去指导和衡量自己的人生态度。在这种精神的指导下,他终于取得了文学创作的巨大成功,从而成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言人并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海明威同样在这种精神的指导下,到非洲丛林与狮子、野牛拼搏,在墨西哥湾流与鲨鱼、大马林鱼拼搏,在西班牙内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他作为战地记者与各种危险拼搏。即便在晚年他病症缠身之时,在传说他“才思枯竭”的强大舆论压力下,他依然顽强拼搏并完成了他的绝唱《老人与海》,以事实证明了自己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当他确实感到自己的身体状况不允许他在更高层次上超越自己的时候,他也不愿意让命运之神来主宰自己的生死,而是勇敢地对准自己举起了猎枪,最终成为主宰自己生死的人,用行动诠释了自己的人生信条:一个人可以被消灭,但不能给打败。海明威毁灭了自己的肉体,但从根本上肯定了人生和人的意志力量。
海明威的这种人生态度更加清晰地表现在他的文学创作上。我们从他的四部主要小说的主人公身上可以清晰地看到这种精神的生成、发展和作用。《永别了,武器》是一部关于人生的悲剧。在“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指挥最糟糕的大屠杀”的一战战场上,主人公亨利经历了自己的人生体验。从战争和爱情生活两方面的悲剧,亨利充分感受了世界的非理性本质,体验了人生的痛苦本质,认识到了人与世界的对立以及人生悲剧的必然性。《太阳照常升起》的主人公们带着一战的创伤来到巴黎,他们是消极的、颓废的和痛苦的,他们没有明确的生活目标,找寻不到生活的价值和意义,因此他们把巴黎当成了“永久的游乐场”。正是在这种“迷惘”的情绪之中,杰克·巴恩斯认识了斗牛士罗梅罗,就像海明威接触西班牙斗牛一样,杰克·巴恩斯从斗牛士精神中找到了走出迷惘的途径,获得了对抗人生痛苦和虚无的“法宝”,从而明确了人生努力的方向和目标。《丧钟为谁而鸣》中的罗伯特·乔丹正是带着这件“法宝”主动走上了抗击法西斯的西班牙战场,在几乎不可能的“炸桥”任务面前,他表现出超常的勇气和胆识。尽管他存在着较多的悲观情绪,但他最终还是以自己的行动和牺牲表现出了有限生命对生存之无限痛苦的抗争和超越。《老人与海》中的圣地亚哥在连续八十四天没有捕到鱼的孤苦状态下并没有丧失抗争的意志,他以满是伤痕的年迈身躯,凭借丰富的经验、顽强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最终战胜了大马林鱼。尽管他的胜利果实被成群的鲨鱼所毁,但他在与马林鱼、鲨鱼搏斗的过程中显示了人的勇气和力量,而且他并没有因挫折而懊悔和颓唐,他仍梦见象征勇气和力量的狮子。圣地亚哥老人面对不幸和痛苦选择了勇敢抗争,在抗争的过程中展示出人的顽强意志和旺盛的生命力量,面对抗争之后的失败表现出无怨无悔的精神。“一个人你尽可以把它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2]这是圣地亚哥的座右铭,也是海明威和他小说中的主人公们在痛苦人生中苦苦寻求的人生价值和意义。圣地亚哥是海明威小说中一系列主人公发展而成的总结性英雄,他的精神正是海明威和他的小说主人公一道体验、认识和思考人生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人生态度。[3]
海明威在自己的生活实践和创作实践中宣扬的人生价值信念,我们称之为“海明威精神”。其实海明威有很多言语也明确表达了这种人生价值观。“死在幻想还没有破灭的幸福的青年时期,光荣地死在生命中最辉煌的时期,要比死在筋疲力尽、梦想破灭的老年强得多”。[5]“我相信,人生就是一部悲剧,也知道人生只能有一个结局”。“在我看来,整个世界就像拳击场,每一个人都在场内。你只有还击才能生存,所以,我时刻准备拿起拳击手套戴上就打……我要打到生命的最后一天,那时我就要跟自己打,目的是要把死亡当作一种美的事物来享受”。“精彩的斗牛不是一种运动而是一出悲剧,其中所有的人物——骑马斗牛士、短扎枪手、斗牛士以及头号主角公牛——都必须有技巧、有美感、有勇气扮演各自的角色”。“一个人只要在反叛死亡,他就会成为天神那样的主宰死亡的人物,也就乐在其中了”。[4]由此可见,在必死的人生道路上有勇气、有技巧、有美感地永不停息地拼搏,是海明威和他笔下的主人公们所选择的最好的生存方式,也是海明威终其一生所宣扬的人生价值信念。“海明威精神”的诞生在“信仰丧失”的时代完成了一种新的生存法则的重建和价值观念的重塑。
二、“海明威精神”与尼采哲学
关于美国作家海明威有无哲学思想的问题,一直是学界关心的问题。有论者认为没有,有论者以为有。我们认为海明威的文学创作中是存在一种哲学思想的。法国作家加缪说:“只有一个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那就是自杀。判断人生值得生存与否,就是回答哲学的基本问题。”[6]海明威和他笔下的主人公一道关注、思考并尝试回答了哲学的基本问题,所以,说海明威没有哲学思想是欠公正的。关于海明威的哲学是什么的问题,学界的回答就更加缤纷。美国学者罗维特和布伦纳曾撰文指出,“海明威规则是道德的或哲学的艺术原则,他借此把意义与价值赋予人们扑向死亡时表面上徒劳的搏斗”,并进一步指出海明威规则是一种“逆境求生的态度”,“其生存作用无异于其他任何以宗教或人道为中心的二十世纪生活哲学”。[7]库尔特·辛格在《海明威传》中强调了他的所谓“行动哲学”:“这是一个行动的巨人,一开头就只有行动,没有空谈。……甚至到最后,也还是只有行动,没有空谈。”更多学者从存在主义、实用主义、自然主义、达尔文主义甚至斯多葛主义去探讨海明威哲学思想的内涵和来源,并取得了可资借鉴的成果。海明威的话语、生活和创作中处处都在阐发他关于世界的本质、人生的本质以及人生价值和意义的思想,而且这种思想与德国唯意志主义哲学,尤其是尼采的人生价值学说存在惊人的相似之处。因此,以唯意志主义哲学、尼采的人生价值学说为参照,更能看清海明威人生哲学的内容和本质。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