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1期
论新课标下的中学文学教育
作者:董学农
文学作品阅读鉴赏和写作是两种重要的审美活动。它们对学生认知、情感意志等全面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毛志成教授从自己创作教学实践谈到“多读富有文彩的佳作是培养文学兴趣的重要途径”。写作是学生心灵成长的“档案”,是一种生命状态的反应。《语文课程标准》把“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写进了“综合性学习”部分,因而,把包括“文学社团活动”等在内的“文学活动”作为语文课程资源是应该大力提倡的,我们语文教师在欣赏、创作、活动上多作指导,为学生架设文学活动的平台。其次,引导学生尝试文学批评写作。文学评论的任务主要是分析作品的内容形式,评论作家创作的得与失,只要对对象提出新颖的观点方法并言之有理即可,它和文学研究是有差异的。
对中学生而言,着重掌握简单的评论方法,表达自己对具体作品的评价。如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安排文学评论单元。单元教学目标指出:“掌握简单的文学评论的写作方法,能够用书面或口头的形式表达自己对具体作品的评价。”下册第五单元:《雪》及《雪四人谈》中,教学上提出了“了解文学评论的基本写法,尝试写简短的文学评论的教学目标,鉴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独特感受,对作品能有自己的独到见解的评价。”这样的编排目的就是在初中阶段(乃至高中阶段)让学生学会表达对具体作品的评价,提高阅读鉴赏能力。尤其是培养学生在阅读写作训练中如何形成独特感受力的习惯,对各组课文情况而采用不同教法的技巧加以领会。教师可以广泛搜集并向学生介绍相关的有代表性的各种文学批评意见,在探究鉴赏中注意创新思维的培养。每两周围绕一个主题或一种现象“专题评论”。由于学生阅历短浅限制,他们词汇量储备不够多,缺乏丰富的联想、想象,这些因素都会限制学生的书面表达,因而中学生的写作大部分停留在模仿习作,这算不上真正的激情涌动驱使下的文学创作,临时爆发的结构不是很多。叶圣陶曾说:“文学写作,少数中学生或许能够写来很像个样子,但是决不该期望于每一个中学生,这就是说,中学生不必写文学是原则,能够写文学却是例外。”我们明白文学写作能力只是打好语文基础,塑造“健全的人格”为己任,促进学生意识的觉醒,心灵的建构,但是利用文学教育能激活学生写作的源泉,巩固提高文学鉴赏水平。而“当学生有了一定的积淀后,可以运用这些积淀反观其他文学作品,反观更广阔的文学领域,乃至社会生活,得到新的体验、思考。激发写作心智训练让学生在浓厚文学氛围中涵咏,形成了文学教育良性循环。”(张则桥《基于新课标理念下的中学文学教育》)有了这样文学自由精神拓展去放飞学生心灵,让他们在文学社团作文大赛等等,进行“发表式”作文,这样成为了学生成长的阳光雨露。
“进步文艺,刻写着一个民族的希望,暗示着一个国家的未来,深深影响着一个民族的精神和一个时代的风尚。”(《在中国文联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文艺工作者责任重大,但文学爱好者,语文教师也要有高度责任感,积极构建科学的文学理念。只要我们语文教师建立扎实的文学感性和理性认识,遵循文学教育的规律,兼收并蓄,勇于创新。在文学教育这片多彩的土地唤起学生生命的激情、美的感悟和创造性的发现,文学世界也才魅力绵延。
董学农,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杨林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