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9期

论《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形象

作者:袁思强




  从情感上看,诸葛亮是个执法严厉、赏罚分明,大公无私的黑包公,连年的征战又急于北伐,似是个对战争的痛苦熟视无睹的好战分子。斩马谡,气死周瑜,只留一点可怜的财产给子女,“公事未毕,未敢及私”,难道他是神仙不成?不然怎会如此清心寡欲、无私无情、没点人情味?
  其实,诸葛亮是人,也是吃人间烟火的。他亦有七情六欲,亦有私心,且还是个情感相当丰富的人。如任用云长守荆州、没力谏刘备伐吴之举,都是出于忠,怕伤刘关兄弟之情及君臣关系。其带赵云入川让云长守荆州,除忠外还有点私心,因赵云通情达理,骁勇又听指挥。诸葛亮斩马谡乃治军之道,他亦不想斩马谡,当其见到马谡首级时即大哭,可知其痛惜之情。诸葛亮气死周瑜亦非不惜才,乃是各为其主,不得已而为之。他俩既是对手,又是知音,他俩如不是知之甚深的话,就不会如此相忌,从这个意义上讲,孔明吊丧中说的:“从此天下,更无知音”并非假话,他的眼泪亦体现了英雄惺惺相惜的几分真诚。“千里做官只为钱”孔明留那么一点财产给子女,让子女自食其力,一方面说明其廉洁,一方面乃是为子女作长远之计,是爱护子女的真体现,并非无情。
  诸葛亮还是个相当仁慈的人,对下属、对百姓都如此,携民渡江,七擒孟获时如此,出祁山时守诺让士兵归家亦如此。进军泸水,闻水边有鬼哭神嚎声,以为“此乃吾之积恶也。”亲去拜祭,读完祭文,放声大哭,因此,他不是一个嗜血成性以杀人为乐的刽子手,而是深知战争会给人们带来灾难的仁人。因此,他的同情、爱护、怜悯之心,也赢得了当时兵民对他无限的爱戴:“皆感孔明之恩德,乃与孔明立生祠,四时享祭,呼之为‘慈父’。”
  从上述可知,他是完完全全的一个人。虽然作者在理想化这个人物时,倾注了自己的全部爱和敬,把他写成了一个生龙活虎,可感可亲的伊尹、周公、管仲、箫何一类人物,把那些历史上肱股之臣的一切优点,都集中在孔明身上,但他始终没忘记立足于现实的基础上,没把孔明完全神化,而是敢于写出理想人物的欠缺,敢于写出特定历史时代给主人公造成的束缚,使其更符合人物形象性格复杂性的需要,使创作的人物更真实可信,这是难能可贵的。俗话说:“疵不掩瑕”,这些不足之处,这些历史局限性,并未对人物形象造成太多的不良影响,某种程度上来说反而使人物个性更加鲜明突出、有血有肉、栩栩如生。
  罗贯中是了不起的,他把一个事实上至少可以说是未能成功的英雄写得如此可歌可泣、无人可及,令人信服,失败者的形象竟如此崇高,小说家的表现艺术真让人叹为观止。
  
  参考文献:
  [1]《三国演义》 谭邦和点校 湖北人民出版社,1994年7月第一版,1996年第3次印刷。
  [2]《三国演义》 罗贯中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年版
  [3]《四大古典文学名著赏析》白祖诗 云南民族出版社2002年版。
  [4]《三国演义》 吴小林校注 陈迩东审订 四川文艺出版社 1986年4月第一版
  [5]《三国演义》(明黄正甫刊本) 张志和整理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6]《文学名著精品赏析》(中国古代文学卷) 吴建国中南大学出版社 2006年6月第1版
  袁思强,广东河源职业技术学院语文教研室教师。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