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5期
从杜甫的家庭亲情诗看其人格魅力
作者:梁 蓓
杜甫一直以“宁苦己以利人”的情怀在爱着他人,上至君国,中至亲朋,下至广大的市井百姓。杜甫的仁者情怀少有“唯身利以利人”的狭隘与自私,更少有儒家“仁爱”的虚伪,显得那样的博大、真诚和无私。从儒家原本的忠爱人伦规定来看,杜甫的仁者情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已超越了往常的封建政治伦理,也超越了狭隘的“亲亲”设想,他以自己的仁爱笃厚品性,在对儒家忠爱人伦的实践层面上,不但提升了自己的精神品格,也为后人树立了一个仁者的光辉榜样,他也因此得到了历来史家和论家的充分肯定和赞誉。
综上所述,杜甫的家庭亲情诗直接而真实地体现了杜甫的人格魅力:杜甫是一个感情真挚的性情中人,同时又是一个有着强烈的家庭责任感与仁爱之心的伟大诗人。联系现实解读古人,他的这些人格美质对于生活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的人们不无借鉴意义。如果就诗歌与我们今天的社会生活的距离而言,陶渊明似乎站得离我们远了点儿,李白又似乎站得高了点儿,而杜甫仿佛就活在我们堆里。诚然,相对于陶渊明和李白的诗歌,杜甫的诗歌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与我们普通民众生活的距离更近,这从他的家庭亲情诗中便可窥斑见豹。欣赏杜甫的诗歌,我们仿佛感到诗人本人就生活在我们身边,亲切平和,循循善诱,用他的诗歌,用他自身的行为感召着我们。但愿活在我们堆里的杜甫,能够成为一面随身携带的镜子,时刻照出我们身上的污点,不断促进我们改造完善自己的人格。
注释:
[1]萧涤非.杜甫诗选注[M].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2]梁启超.情圣杜甫[M].山东教育出版社,1984.
[3]仇兆鳌.杜诗详注[M].中华书局,1999.
[4]浦起龙.读杜心解[M].中华书局,1961.
[5]舍勒著,刘小枫选编并校对,林克等译.《爱的秩序》[M].北京三联书店,1995.
[6]傅璇琮.唐才子传校笺[M].中华书局,2002.
参考文献:
[1]萧涤非.杜甫诗选注[M].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2]仇兆鳌.杜诗详注[M].中华书局,1999.
[3]山东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组.杜甫诗选注[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
[4]浦起龙.读杜心解[M].中华书局,1961.
[5]梁启超.情圣杜甫[M].山东教育出版社,1984.
[6]傅璇琮.唐才子传校笺[M].中华书局,2002.
[7]萧涤非.杜甫研究[M].齐鲁书社,1980年版.
[8]舍勒著,刘小枫选编并校对,林克等译.《爱的秩序》[M].北京三联书店,1995.
[9]余潇枫.哲学人格[M].吉林教育出版社,1998.
[10]张栋栋.弘扬杜甫人格的当代意义[J].杜甫研究学刊,2003年第3期.
梁蓓,女,华中师范大学古代文学2005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元明清文学。
[1]